APP下载

试论课程价值的演变

2015-05-30赵海燕徐跃东

南北桥 2015年5期
关键词:价值课程

赵海燕 徐跃东

【摘    要】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承载着实现教育价值的重要任务。因此,课程必然具备其作为心脏的价值。课程价值不是一层不变的,它随着世界观、文化价值观的演变而演变,厘清课程价值演变的过程,对于研究课程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程  价值  课程价值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5.193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承载着实现教育价值的重要任务。因此,课程必然具备其作为心脏的价值。课程价值不是一层不变的,它随着世界观、文化价值观的演变而演变,厘清课程价值演变的过程,对于研究课程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对真、善、美的不懈选择和追求的过程,课程价值也必然体现在对选择和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课程价值及其取向的演变

“讨论课程价值的选择、实现的过程,就是对课程价值流程的考察,也是对教育价值的一种微观考察。”课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学得以开展的主要依据,因此,课程价值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价值表现,是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

(一)课程价值的内涵

根据融合说的价值定义,我们可以把课程价值定义为:课程主体与客体之间在相互联系、适应、依存、影响及作用的互动关系中所产生的效应,既包括课程对主体的效应,也包括主体对课程的效应。从课程系统的诸方面来看,主体应该包括作为课程学习者出现的受教育者,作为课程实施者出现的教师,作为课程编制者出现的研究者,作为课程管理与决策出现的管理者,作为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课程决策或课程实施的家长,简言之,课程价值便是在课程客体与这些主体之间所产生的效应。效应是个中性词,可能存在积极的、正向的效应,也可能出现消极的、负向的效应。效应的产生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因此,课程价值必须通过实践而得以产生和真正地存在。在这一系列实践过程中,课程最核心、最主要的目的必须通过受教育者而得以体现,所以受教育者获得课程的价值即受教育者的发展本身体现了课程价值的大小,这是课程得以存在的根本,也是课程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

(二)课程价值的分类

因为课程价值承担着实现教育目的的具体任务,所以从狭义上来说,课程价值就是课程的目标价值。课程的内在价值便是课程本身的价值,而课程的工具价值同样是为了促进课程目标、教育目的的实现。因此,实际上课程的内在价值与课程的工具价值是完全统一的,而在现实中也是非常难以区分的。课程作为一种静态的存在,作为文本也是有价值的,它是课程编织者的价值表现过程,包括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的设计,课程评价的制定等等。课程价值还具有动态特征,课程实施、进行课程评价等过程中不断创生的价值。课程价值的静态特征与动态特征是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课程价值依据不同的教育阶段可分为:学前教育课程价值、初等教育课程价值、中等教育课程价值、高等教育课程价值等;依据课程类别还可分为:显性课程价值、隐性课程价值;还可分为:课程的理想价值、课程的现实价值;课程的预期价值、课程的最终价值等等。种类极多,因此,本研究采用融合说的哲学价值分类体系。因为,课程是一种价值活动,理应具有价值的一切属性和类别,所以,本研究将课程价值划分为:课程价值、主体价值两大类。

二、课程价值取向的演变

课程价值取向是指价值主体根据当前的认知水平,以一定的客观价值标准为依据,并在价值实践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心理倾向及行为趋向。

对课程价值取向进行简约的追溯,大致可将其划分为三个流派:社会改造主义课程价值流派、学科(或称知识)中心主义课程价值流派、人本主义课程价值流派。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价值流派关注课程开发在社会发展进步,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使命,强调个人发展的社会化导向,代表人物为柏拉图、洛克、涂尔干(Emile Durkheim)、帕森斯(Talcott Parsons)、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等。学科中心主义课程价值流派认为,课程开发应关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强调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关注学科知识的效能化及合理化开发等,代表人物有斯宾塞(Herbert Spencer)、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等。人本主义课程价值流派认为,课程的教育价值是最为重要的,育人是课程的最根本价值,因此关注人的和谐发展,符合人性需求是课程开发的使命,代表人物有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杜威、马斯洛(A.H.Maslow)、罗杰斯(C.Rogrs)等。

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可以看到,“课程价值取向的演变与文化世界观的演变紧密相连,并表现出一定的历史规律。” 见(图1):

图1:世界观、文化价值观与课程价值取向的关系

世界观、文化价值观的演变与课程价值取向有着直接的因果联系,应该看到的是,它们的发展并不是按历史的发展而截然分开的,一种世界观、文化价值观及课程价值取向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并产生作用,新生的世界观、文化价值观和课程价值取向需要经过不断发展才能壮大并取代旧有的世界观、文化价值观和课程价值取向。但也可能出现反动情形,即旧有的世界观、文化价值观和课程价值取向在极小范围内或极个别人那里无法灭绝,而且长期存在。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课程始终是承载文化并成为体现文化价值观的载体。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学前教育课程价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1

2.王德如.课程文化自觉的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06(12)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4

4.李广,马云鹏.课程价值取向:含义、特征及其文化解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猜你喜欢

价值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学而时习之”的课程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