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东尼奥·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研究

2015-05-30高婵

求知导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葛兰西知识分子政党

高婵

摘 要:安东尼奥·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创始者和领导人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驱和主要代表者,他的很多理论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从其对“知识分子”这一特定概念的阐述入手,分析其理论概念和实践旨趣,阐明处于全面深化和改革历史时期的中国,必须高度重视“有机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葛兰西;知识分子;政党

安东尼奥·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创始者和领导人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一直关注知识分子问题,被捕之前,他在《关于南方问题的笔记》等著作中对知识分子进行了研究。入狱后,葛兰西深入地研究了知识分子问题。

1.何为“知识分子”

在葛兰西以前,许多学者判断知识分子和非知识分子是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作为判断标准。葛兰西则从更为全面的角度分析看待知识分子,葛兰西认为的知识分子其实还包括意识形态,技术性工作等一些专门性的工作。

2.知识分子的功能、作用是以领导权为中心

葛兰西认为,随着西欧发达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资本高度集中,社会机构也越来越多,市民社会也越来越成熟。这种市民社会的发达又与前苏联有所不同,故而,西方发达国家社会主义革命不能走前苏联式的“运动战”,否则革命仅仅摧毁外部的工事,而内部的防御体系却难以撼动。西方革命应采取“阵地战”,即夺取市民社会的文化领导权,最后再完成社会的总体变革。在这个“阵地战”中,无产阶级首先要争取文化领导权,让群众逐渐摆脱资产阶级操纵,而代之以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葛兰西从“市民社会”“阵地战”“文化领导权”的分析路线, 进而引出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革命中所扮演的角色。

此外,葛兰西还具体分析了知识分子的作用。他认为“有机知识分子”在本阶级政治斗争中起发挥积极促进作用,相反,传统知识分子多数在政治上保守和守旧。他指出,在革命取得胜利之前,知识分子要建立“反文化”与资产阶级做斗争;在革命胜利以后, 知识分子一方面要在新的基础上组织社会生产,另一方面还要创造和丰富新的文化。

3.知识分子、政党和群众三者的辩证关系

葛兰西从现代各个政党的起源、发展成熟的一般规律分析,区别了不同政党所扮演的不同角色,从而得出政党是某些社会集团直接从政治和哲学领域召集本阶级有机知识分子的工具。工人阶级通过政党来培养本阶级的知识分子,使之成为熟练的政治知识分子。政党还承担着把传统知识分子转为有机知识分子的任务,并使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知识分子的功能在这个意义上与上述表述构成了一种天然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使得知识分子阶层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各个地区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这个基础上,葛兰西以其独特的时代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如果某个时代或者某个国家的知识分子,不能与那个时代那个国家的政党形成天然的同盟关系,或者组建起这个国家的政党,那么这个时代或者这个地区知识分子发挥作用的机会就会很小。所以必须要和“政党”联系,这是知识分子自身性质的要求,也是历史发展使然。

安东尼奥·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与“普通群众”之间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他指出,普通群众这种特殊群体如不组织起来,就绝对没有取得自身完全独立和自由的机会,但是如果没有知识分子这种强大的思想源,普通群众就没有人去组织,也没有人去领导。那么普通群众这种群体的组织就不会形成。工人阶级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群众组织”,必须发展自己的“知识分子”, 以便使自己从一个从属的阶级扩展成为一个具有强大领导能力的阶级。而知识分子要发挥作用就应同工人阶级结合而成为“有机的知识分子”。这种“有机知识分子”的任务,一定是将工人阶级活动中业已存在的但仍处于潜在的志气和潜力激发出来,集中起来。“知识分子”在将一种理论意识“灌输”给工人阶级的同时,又从工人阶级的经验中汲取新的养分来使得自己更加成熟。

综上所述,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对于处于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当下中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必须把握人才这个核心的要素,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参考文献:

[1](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葆 煦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胡爱玲.知识分子——葛兰西实践哲学的历史主体[J].学习与探索,2006(02).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葛兰西知识分子政党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葛兰西文化哲学的实践概念
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深化与曲解:改革开放以来葛兰西实践哲学之争的研究综述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永恒的信念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