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校校本教研现状及改进策略
2015-05-30赵丽娜陈礼
赵丽娜 陈礼
校本教研是着眼于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以校情为出发点,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在上级教研单位的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而开展的教学研究。当今校本教研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一项基本教学管理和教研制度。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面临的各种问题是教学研究的对象,师生共同发展是校本研究的最终目标。校本教研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共同体,形成高效积极的教学氛围。
一、我校开展校本教研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教师对校本教研认识不足,尚未转变自身角色,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也就没有自主的教学研究,这样就不存在校本研究的实际效果。
2.教育体制和教师评价体制还是以学生考试为指导,使得教师把注意力盯在分数上,并且各自为政,无心也无力进行教学研究。多年来,教研活动单一、形式单调,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对此司空见惯,造成了教师教研的倦怠心理和从众心理。
3.相当一部分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成为他们参与校本教研的障碍。教师课务重、作业多,又要应试,工作压力大,没有足够时间开展校本教研。
4.教研组对教师研究还是以管理联络为主(教师办公的组织结构还是以年级组为基本单位),教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很少得到及时、具体的指导。由于教研组管理上对研究过程的乏力,导致教师没有把教育教学法实践的改进作为研究的中心。
5.理论指导的缺失成为制约我校校本教研的“瓶颈”。目前我校校本教研处于低水平重复的状态。校本教研缺乏专业引领、资源有限、信息不畅、外出学习机会较少,再加上经费得不到保障,导致有心进行校本教研的老师能力和信心不足。
6.激励机制不健全严重影响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推动校本教研深入开展的激励机制本应伴随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同步产生,在管理机制上,应尽最大可能的鼓励教师参与校本教研,逐步提高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但是实际上这些机制都不健全。
二、对我校校本教研的改进提出的策略
1.校本教研制度的价值取向要由“要我教研”向“我要教研”转变。研究的过程是一种体验、一种摸索、一种收获。如果教师能在校本教研中体会到方便轻松、收获成果、体验快乐,使得教研成为自己专业生活的一种方式,那么他就会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教研组的力量,把研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就会自愿成为研究的主人。
仅仅有“我要教研”的意识是不够的,“有自己的想法是跟别人交流的前提” ,所以,教师还必须有自主教研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思考的习惯、查阅资料的能力和反思记录的习惯。很多老师不是不想搞教研,而是没有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更不可能在研究过程中有设计方案、实施和调整方案的能力,整理和评价研究结果的能力了。更多的老师能够提出问题,但却不注意用心积累自己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甚至在脑子里过一过之后就把所有责任归到了学生身上。
2.我校每次半期和期末之后都要进行成绩分析,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学校希望激发每位老师的积极性。但不能有效凝聚备课组和教研组的力量,全校教研水平一直在低水平进行重复工作,因为仅仅靠个人的努力是很难快速进步的。转变现状,要从根本上对老师和教研组的评价机制上入手,同时要通过各种方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对于班主任来讲,从学校层面上来营造良好的校风,整个年级是一盘棋,整个学校是一盘棋,才能有效降低班主任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因为同年级,甚至同校学生之间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学校层面的工作做得好,是班级发展的重要保障。
4.教师合作是校本教研的标志和灵魂。我校教师办公的组织结构是以年级组为单位,这使得同学科教师之间交流较少,教师间缺少合作。我们积极倡导同学科教师之间针对教学的具体问题进行相互交流。集体备课可采用“个人构思——形成个案——交流完善——形成通案”的备课方式,由一人主教,备课组集体听课,之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研讨修改,反复磨合,使每位教师都获得了单独研究所得不到的东西。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了主动交流与合作,学会了开发教学资源。
5.学校要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为教师参加教研提供条件支持。要为积极参与教研的教师与专家经常性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条件,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解决,让教师在问题中不断成长。
在校本教研实施中,教师需要专业引领,需要专业研究人员的帮助,因此,建立一个多种力量介入的教研共同体十分重要。由分管校长负责,学校需要聘请责任心强,事业心强的专家、教研员或在此方面有经验的退休名师在校任职。由他们牵头,融汇校内外教学研究资源,专门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只对内下载)校本教研资源库,同时可将该教研资源库建成教研网,用于发放各种教研通知,不再进行专门的口头或书面通知。
6.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改变教师的行为动机,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校本教研要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用情感管理促规范,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设置明确、具体和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目标,可以起到引导思想、统一行动、协调关系、强化责任的功能。为此,学校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不同层次的校本教研目标。通过不同目标的实施,增强不同层次的教师向目标积极靠近的紧迫感。
当然,在目标管理的基础上,情感管理是做好校本教研管理、调动教研积极性的有效方法。要让教师感到学校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尽量避免教师产生压抑感和挫折感。这就需要管理者对教师在生活上关心、事业上帮助、工作中信任。
评比是利用教师要求上进和互相竞争的心理,激发动机、调动积极性的工作方法。要相信每位教师内心深处是有上进心的,也都有不甘落后和想赢的心理,只需要我们想办法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评比是手段,不是目的,学校布置的校本教研工作,一定要有检查、有评比,并对先进给予奖励,肯定成绩。并展示优秀成果或制作学校名师墙,成立资源库。这能使他们产生成就感,对工作充满信心。
结论:校本教研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它关系到我校实践中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关系到我校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的永恒主题,在教育动态发展进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法和改进策略,使我校成为一个不仅能为社会不断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合格人才,也能成为培养优秀教师甚至名师的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