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节选)
2015-05-30林斤澜
林斤澜
(之一):命门
西方有个诗人有首诗叫:“门”。他说他“手上随处有门一扇”“开向四面八方”。有时听见门里边在“狂吠”,在“嘤嘤哭泣”,在“雨声淅沥”;可是里边“没有狗”“没有女人”,“没有雨水”。说得特别的是“钥匙儿灵巧可爱,像说谎者的舌头”“像活着的心房那样跳动”。
“甚至有时我自己敲了门,
锁孔也接纳了钥匙,
而我却没有找到我自己。”
东方有个退休诗人——退休是眼前的说法,传统上叫作退隐,住在郊区单元楼里,那天傍晚到田野散步,想着名片上可印“述而不作”四个字,不免得意,多走了几步,不觉天黑。往回赶时,已经看不见那一片楼房的轮廓,只见夜空一行行一点点灯火,或疏或密,或明或暗。隐约能听到起伏的叽啾叽啾,仿佛不是人世间的语言。随着阴气渗过来,心惊血沉,却又好不熟悉。只管顺着小路过去,有小山,到不了山前,有河,到不了河边,左手转弯,有双扇的后门。推开,几步,是个方方正正空空荡荡的花厅……诗人的眼睛“吃进”一张画,或是叫这张画“套牢”。花厅不是正厅,原是这家人挂云图——代代祖宗画像的地方。这一张是云图中的行乐图,画中少女初嫁,眼如柳叶,嘴如樱桃。珠冠沉重,霞帔庄严。更加色彩斑斓,整个像金属镶嵌锻造。可怜手腕细细,脖颈糯糯,青春袅动若不胜负担,气血升温若不堪摩擦。少妇一手推门,一手拿着铜锁匙,形似袖珍耙子,拴着红头绳蝴蝶结。那门没有打开!那门上有云纹,下有水波,不知道是什么门?诗人心中油然,眼睛却定定如油炒荸荠;兀那少妇的线条袅袅中,樱桃那里出现鸟爪,柳叶旁边发生鱼尾,细细的粗糙起来,糯糯的怎么僵硬了。啊,少妇变作老妇,珠冠似盔头,霞帔如甲胄,那门还是打不开,打了一生一世,耗尽年华,诗人心痛大叫:
“谁也没有打开过,那是生命的门。”
妇人吃惊,钥匙落地,诗人弯腰去拾,直起身时,眼前黑糊糊一片……不就是自家宿舍楼,不就是自家单元门前,推推,里面灯光明亮,老伴正和邻居争着麻将经:一个清一色,一个一条龙。诗人心想刚才做了场梦,荒唐!手心里却又捏着把东西,生怕老伴噜苏,赶紧朝裤兜底下塞,感觉到耙子似的,拴着头绳蝴蝶……心头暴擂瞎鼓,老伴迎门质问:
“单听,白板,自摸,几番?”
“几番风雨几番愁。”
之四:锁门
这个苗条的老人家不论哪一路算法,都算是老年了。体态的轻盈已成轻飘,孙女儿不时拽着点,仿佛经不起人来人往的气流推搡。老人梳背头,花白头发纹丝不乱贴在脑后。深色衬衫,外罩浅棕条纹坎肩,上下不见星星尘土。一条雪白的麻纱手巾,老像没下过水,一只角掖在坎肩的右腋下,半藏半潇洒在胸前。随手一拽下来,掖掖眼角嘴角。和人谈话时候,掖在手心里,手指摩挲……这一条白手巾,带来风韵犹存。
孙女儿十来岁,架着黑边眼镜,架起了世事洞明的样子。孙女牵着奶奶走上台阶,吩咐:
“慢着,五十年没有见面了,不忙这两步……”
“一晃工夫。”
走到退休诗人门前,奶奶退后半步,孙女冲前一步,立刻敲门,一声比一声大。
里面幽幽的传出来断续声音。
“老伴,打牌去了,锁门……”声音虚弱下来,像是说“起不来”。声音又挣扎加强。“……别等我起来。”
奶奶转身走开,走到台阶那里,头重脚轻,坐了下来,孙女赶过来搀一把,开导道:
“糟老头子瘫了,你还激动什么?看,脸也白了,累不累……”
奶奶伸手拽白手巾。“……手也哆嗦,值当?”耸耸娇嫩鼻子,纠正黑边眼镜。
奶奶自言自语。
“就和昨天一样,就是这么句话:‘别等我起来。当时成了名言。”
“成了弱智。”
“那是一首叙事诗。那是大敌压境,兵荒马乱。大道边上有棵大树,一个瘫子上身靠在树干上,下身盖着毯子。有钱人拎着包包过来了,瘫子圆睁双眼,毯子下边支起来木头手枪,大喝一声:“把包包放下,赶快逃命,趁我没改变主意,别等我起来……后来瘫子拉起来一支游击队。”
“奶奶,你两眼好精神,哇,好靓哇!”哇,似是进口的口气。
“别等我起来!乐观,幽默,这就够了,还朝气勃勃。”
“这是夸诗人了,因为出了诗的范围。得,再过五十年,腿脚总要差些,不一定再来。”
拉起奶奶,再到诗人门前,使劲敲门。
里边的声音像游丝,也像苦吟宝塔诗。
“……我/ 钥匙/ 打不开/ 自家的门/ 老伴去打牌/ 两脚麻木不仁……”
孙女正要嚷嚷,发觉奶奶又溜走了。还是坐到台阶那里,斜斜晕在花坛上,拽下白手巾,本要扇扇风,又一扔,盖住半边脸,半边飘落胸口。
孙女耸耸黑边眼镜,叹出来一口元气,说:
“够浪漫的。”
白手巾微微起伏。
“一辈子打开过多少,就是打不开自己的门。”(之一):命门
西方有个诗人有首诗叫:“门”。他说他“手上随处有门一扇”“开向四面八方”。有时听见门里边在“狂吠”,在“嘤嘤哭泣”,在“雨声淅沥”;可是里边“没有狗”“没有女人”,“没有雨水”。说得特别的是“钥匙儿灵巧可爱,像说谎者的舌头”“像活着的心房那样跳动”。
“甚至有时我自己敲了门,
锁孔也接纳了钥匙,
而我却没有找到我自己。”
东方有个退休诗人——退休是眼前的说法,传统上叫作退隐,住在郊区单元楼里,那天傍晚到田野散步,想着名片上可印“述而不作”四个字,不免得意,多走了几步,不觉天黑。往回赶时,已经看不见那一片楼房的轮廓,只见夜空一行行一点点灯火,或疏或密,或明或暗。隐约能听到起伏的叽啾叽啾,仿佛不是人世间的语言。随着阴气渗过来,心惊血沉,却又好不熟悉。只管顺着小路过去,有小山,到不了山前,有河,到不了河边,左手转弯,有双扇的后门。推开,几步,是个方方正正空空荡荡的花厅……诗人的眼睛“吃进”一张画,或是叫这张画“套牢”。花厅不是正厅,原是这家人挂云图——代代祖宗画像的地方。这一张是云图中的行乐图,画中少女初嫁,眼如柳叶,嘴如樱桃。珠冠沉重,霞帔庄严。更加色彩斑斓,整个像金属镶嵌锻造。可怜手腕细细,脖颈糯糯,青春袅动若不胜负担,气血升温若不堪摩擦。少妇一手推门,一手拿着铜锁匙,形似袖珍耙子,拴着红头绳蝴蝶结。那门没有打开!那门上有云纹,下有水波,不知道是什么门?诗人心中油然,眼睛却定定如油炒荸荠;兀那少妇的线条袅袅中,樱桃那里出现鸟爪,柳叶旁边发生鱼尾,细细的粗糙起来,糯糯的怎么僵硬了。啊,少妇变作老妇,珠冠似盔头,霞帔如甲胄,那门还是打不开,打了一生一世,耗尽年华,诗人心痛大叫:
“谁也没有打开过,那是生命的门。”
妇人吃惊,钥匙落地,诗人弯腰去拾,直起身时,眼前黑糊糊一片……不就是自家宿舍楼,不就是自家单元门前,推推,里面灯光明亮,老伴正和邻居争着麻将经:一个清一色,一个一条龙。诗人心想刚才做了场梦,荒唐!手心里却又捏着把东西,生怕老伴噜苏,赶紧朝裤兜底下塞,感觉到耙子似的,拴着头绳蝴蝶……心头暴擂瞎鼓,老伴迎门质问:
“单听,白板,自摸,几番?”
“几番风雨几番愁。”
之四:锁门
这个苗条的老人家不论哪一路算法,都算是老年了。体态的轻盈已成轻飘,孙女儿不时拽着点,仿佛经不起人来人往的气流推搡。老人梳背头,花白头发纹丝不乱贴在脑后。深色衬衫,外罩浅棕条纹坎肩,上下不见星星尘土。一条雪白的麻纱手巾,老像没下过水,一只角掖在坎肩的右腋下,半藏半潇洒在胸前。随手一拽下来,掖掖眼角嘴角。和人谈话时候,掖在手心里,手指摩挲……这一条白手巾,带来风韵犹存。
孙女儿十来岁,架着黑边眼镜,架起了世事洞明的样子。孙女牵着奶奶走上台阶,吩咐:
“慢着,五十年没有见面了,不忙这两步……”
“一晃工夫。”
走到退休诗人门前,奶奶退后半步,孙女冲前一步,立刻敲门,一声比一声大。
里面幽幽的传出来断续声音。
“老伴,打牌去了,锁门……”声音虚弱下来,像是说“起不来”。声音又挣扎加强。“……别等我起来。”
奶奶转身走开,走到台阶那里,头重脚轻,坐了下来,孙女赶过来搀一把,开导道:
“糟老头子瘫了,你还激动什么?看,脸也白了,累不累……”
奶奶伸手拽白手巾。“……手也哆嗦,值当?”耸耸娇嫩鼻子,纠正黑边眼镜。
奶奶自言自语。
“就和昨天一样,就是这么句话:‘别等我起来。当时成了名言。”
“成了弱智。”
“那是一首叙事诗。那是大敌压境,兵荒马乱。大道边上有棵大树,一个瘫子上身靠在树干上,下身盖着毯子。有钱人拎着包包过来了,瘫子圆睁双眼,毯子下边支起来木头手枪,大喝一声:“把包包放下,赶快逃命,趁我没改变主意,别等我起来……后来瘫子拉起来一支游击队。”
“奶奶,你两眼好精神,哇,好靓哇!”哇,似是进口的口气。
“别等我起来!乐观,幽默,这就够了,还朝气勃勃。”
“这是夸诗人了,因为出了诗的范围。得,再过五十年,腿脚总要差些,不一定再来。”
拉起奶奶,再到诗人门前,使劲敲门。
里边的声音像游丝,也像苦吟宝塔诗。
“……我/ 钥匙/ 打不开/ 自家的门/ 老伴去打牌/ 两脚麻木不仁……”
孙女正要嚷嚷,发觉奶奶又溜走了。还是坐到台阶那里,斜斜晕在花坛上,拽下白手巾,本要扇扇风,又一扔,盖住半边脸,半边飘落胸口。
孙女耸耸黑边眼镜,叹出来一口元气,说:
“够浪漫的。”
白手巾微微起伏。
“一辈子打开过多少,就是打不开自己的门。”
节选部分(之一),从与西方诗人的类比开始,“门”的概念就具有了象征意义;再通过梦境的描绘,使得其旨趋向具体、明朗——那便是人一辈子追求的,与生命密切相关的个人幸福。小说的(二)、(三)部分(因篇幅关系,选文中未摘录,略述其意以便连贯全文)分别是“敲门”和“幽门”,“门”的涵义一以贯之。(二)在敲门、开门之间巧妙地闪回当年,然后以表妹的悄然离去对照现实中的与幸福擦身而过;(三)在对“门”的开放性、主人公语言的幽默性的话题的争论中,补叙了社会环境的恶劣,“幽”字修饰了“门”,暗示着幸福之于人们至遥、至渺、内敛、节制。节选部分(之四),换了一个角度写主人公的悲剧。门外人的赞叹、迟疑,层层地叠加了幸福的分量,也间接地渲染了其达成的难度之大。小说以宝塔诗的内容收束,再一次呼应了主人公与幸福门内门外之间彼此错失的情节,揭示了其命运的必然。幸福之“门”的永闭,其实还是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遭遇,因而小说中的象征手法,也具有了特定历史时期里普遍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