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要抖腿

2015-05-30

爱尚生活 2015年5期
关键词:探亲假仪态语病

如果和一个抖腿的人面对面,好些人会抓狂,恨不得按住他免抖,或者给一巴掌,说:“你妈怎么教你的!”再不就转身离开,不看那条抖动的腿。

抖个腿关你屁事,用这么大惊小怪吗?否,抖腿非小事,有关形象有关饭碗有关配偶……有些面试官直拒抖腿应试者,很多行业抖腿的人一定进不去,女孩子不会选择抖腿的人谈恋爱,如果见到我这样的丈母娘估计会给一巴掌的。

其实很多人抖腿不是习惯,而是病——抖腿综合征,这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医生说,大约10%抖腿的人是因为有病。不过这些病态的抖腿很容易区分,他们是不可抑制的抖,并且伴随着其他的动作。如果你不幸患了抖腿综合征,需要早点去医生那里确诊,得到治疗。

不过,多数人不是病态,而是仪表的抖腿,只要注意就能很好地克服、不再抖了。之所以这么确定,是因为我以前也抖腿。大约20岁前后时,感觉抖腿挺酷的。那时还不用酷这个词儿,但却经常抖腿。有时是故意的,用以掩盖自己的胆怯、自卑或者无聊等情绪。

有一次休探亲假,见到我哥哥,他说:“你这么大了,风度可太一般了,不要抖腿,不要玩钥匙,讲话要看人家的眼睛。”那时文革刚刚结束,第一次有人对我说仪表问题,之前都是越没教养越牛的节奏。被哥哥提醒时,感觉自己这20多岁的大姑娘没风度实在太羞愧啦。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很多素养的意识开始确立,首要的就是:不再抖腿。事实上,意识一旦确立,就会发现不再抖腿很简单,只要自律、注意这个问题就好了。

与抖腿相提并论的仪态问题很多。举手投足间几乎会透露人的所有信息。一点仪表不讲的人不是个性,而是明显的社会常识缺乏。一个三天不洗澡五天不换衣的人怎么会讨喜呢?上司同事都会厌烦,会委托一个人说说他。以前我经常被委托,让我去“说说谁谁”。说什么?叫他洗澡,换衣服,换鞋子啊。倘若这样的“说说”升级到了女友或男友那里,基本上这段感情就要告吹了。

这是卫生习惯,是仪态仪表的最低端,到高端之间还有很多的规范,包括不要抖腿、不要口气、不要语病、不要低着头不与人对视和微笑……很多的“不要”和“要怎样怎样”,这些不仅是职场需要,也是生活需要。

电视剧《唐顿庄园》是一部好看的片子,大家见仁见智,看故事的、看情节的、看仪态仪表的不一而足,我属于后者。看他们的仪态仪表是非常的享受,也是间接地学习。同时,我还喜欢听那些人说话,对白独白。每个演员不同的声音和表情非常迷人,因此我宁愿不听配音版。

有时我看微信朋友圈的内容,一些小文写得真是有水平。可想到这个人不拘小节的样子,就感觉那些优美的文字与人不符,似乎也失去了一些魅力,可见仪态仪表对于人太重要。

所以说不要抖腿,好好把自己养成好。

猜你喜欢

探亲假仪态语病
雪(新韵)
“被忽略”的探亲假
如何对幼师女生进行仪态与气质塑造
省略主语不是语病
——也说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处“语病”
探亲假制度并非“名存实亡”而是“令不行于下”
媒体常见语病辨析六例
抓住特定词语辨语病——以2013年高考试题为例
2013年高考语病题分类解析
“探亲假”热议
作报告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