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美裸婚:一场募捐婚礼感动瑶寨

2015-05-30安静

情感读本·道德篇 2015年5期
关键词:瑶寨百色市女友

安静

杨可书是广西百色市凌云县一名普通瑶寨老师,7年间,他用一辆破摩托车为山里孩子拉来250万元的善款。2013年5月,即将结婚之际,杨可书和未婚妻决定:办一场婚礼募捐,发动别人“随礼”,为孩子们争取更多的善款。

婚礼当天,许多慕名而来的宾客默默送上份子钱。杨可书把这些钱全部捐给瑶寨孩子,守护无数瑶族孩子的读书梦。

2014年6月,以杨可书为原型拍摄的电影《我的七年》在全国上映,感动无数人。

电影催化剂,七年之后我与你牵手

2005年,23岁的杨可书从百色学院毕业,自愿到百色市凌云县弄新小学做支教老师。当时,很多瑶寨孩子因为没钱上不起学,杨可书很心疼。

从2005年开始,杨可书不断在网上发帖,并于2007年建立户外公益网站“瑶寨希望·户外公益网”,吸引全国各地“驴友”到凌云瑶寨旅游,开展爱心助学等公益活动。7年间,杨可书为瑶乡的孩子们募集善款近250万元。

2012年年初,杨可书创建的“瑶寨希望”网站来了一个新的志愿者——黄雪梅。1987年出生的黄雪梅家住广西百色市田东县,家境贫困,靠着爱心人士的资助读完中学。大学毕业后,她在海螺水泥凌云公司工作,平时积极参加当地志愿者组织的各种民间公益活动。

黄雪梅说:“当年别人帮了我,现在我也要帮别人。”通过网络,黄雪梅参加杨可书组织的一次瑶寨公益活动,两人从此相识。杨可书对孩子无私的爱让她感动。没多久,他们恋爱了。

2012年6月,杨可书正给孩子们上课,著名导演高海博来看望他。2011年,由杨可书发起的“民族校服”活动中,高海博给瑶寨孩子带来做工精良的校服。从那时起,两人成为朋友。

那天晚上,高海博认真了解杨可书的经历后,询问道:“我想把你的故事拍成电影,可以吗?”杨可书想了想,点头说:“好啊。希望通过电影,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瑶寨孩子的生活。”

2012年7月,以杨可书为人物原型的电影《我的七年》正式开拍。故事主要讲述一位刚毕业的男大学生杨亦可(即杨可书)甘愿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到边远瑶乡支教的故事。

影片中最先出现的,是百色市凌云县弄新小学唯一的老师罗老师。他拖着残疾的脚在崎岖的山路上蹒跚前进,准备去接杨亦可。山的另一头,刚刚毕业的杨亦可满脸的青涩和喜悦,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在入山口翘首以盼。等了许久,罗老师终于出现,热情地接过杨亦可的行李说:“杨老师,我们瑶寨现在发展得不错,水电都有,你别担心。”

陡峭的山路上,两人边走边聊,很快便到达目的地弄新小学。刚到校,杨亦可就郁闷了。学校没有自来水,用水要自己挑,唯一的电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断掉。借着太阳的余光,沮丧的扬亦可收拾着行李。罗老师拿来几支蜡烛,安慰道:“没事,明天就来电了。”

看着场中演员的表演,黄雪梅忍不住,悄悄地问杨可书:“你当时是不是很想回去?”杨可书不好意思地说:“当时确实很失望,没想到瑶寨会这么艰苦。”黄雪梅眨着眼睛继续问:“那第二天来电没有?”杨可书苦笑着说:“呵呵,3个月之后才来电。”

剧情继续往下发展:瑶寨条件虽然恶劣,可孩子们十分上进好学。杨亦可逐渐把精力倾注到孩子们身上。班上有个孩子叫李先和,特别机灵。一天,他哭着来找杨亦可,说:“老师,我爸爸在百色市打工出了意外,你能陪我妈妈一起去百色市看看吗?”

杨亦可迅速赶到李先和的家,被家里的惨状震惊。茅草房的一半已经坍塌,屋子里潮湿阴暗,一个摇晃的小灯泡勉强算是家电。床上,李先和的姐姐因为小儿麻痹症动弹不得。杨亦可慌忙骑上摩托车,带着李先和的母亲赶往百色市。

骑行大半天,两人赶到百色市。同事却说:“孩子的爸爸已经被送到火葬场。”李妈妈一下蒙了,疯了似的四处奔跑。因为语言不通和地方不熟,两人寻找一夜也没有找到火葬场的位置。如墨般漆黑的夜里,绝望的李妈妈在百色的街头来回游荡,绝望的哭声让人心酸。

看着看着,黄雪梅忍不住掉下眼泪,电影中每一个镜头都刷新她对瑶寨的认识,也刷新她对男友杨可书的认识。晚上回到家,她郑重向杨可书承诺:“之前的7年我不在你身边,但之后的日子,我一定陪你一起度过,不管多难走,任何原因都不能将我们分开。”

募捐婚礼,让九个孩子读书

镜头里,大学女友坚决要杨亦可离开瑶寨,去城市发展。一边是女友,一边是瑶寨,扬亦可揽着女友的肩膀,指着远处葱葱郁郁的山头说:“我们一起幸福地在这里生活。”可现实终究是现实,女友最终没能理解。

“我求你了!”大学女友苦苦哀求。“好,我答应你。”扬亦可咬着牙答应女友离开瑶寨,前提是为瑶寨拉来赞助,修建一所新学校。罗老师没有挽留。

杨亦可离开前的最后一天,正是学校竣工的时间,杨亦可和女友约好在县城车站见面。他独自一人跑到学校对面的山顶,看着喧嚣四溅的鞭炮把新校园慢慢铺成红色,却没有勇气和操场上玩耍的孩子说再见。

杨亦可穿上瑶族妈妈为他缝制的瑶服,准备离开。3个学生突然急匆匆地跑来,对他说:“杨老师,罗老师从山上掉下来了,你快去看看!”杨亦可赶紧往学校跑,推开宿舍门,满头是血的罗老师躺在床上一言不发。桌脚旁,一个变形的背篓里,残存的土特产像一把尖刀扎进杨亦可的心里。

罗老师走了,弄新小学唯一的老师走了,杨亦可的心也空了。裤兜里的手机不断在震动,他却不敢拿起。沉默半天,他脱下身上的瑶服,叠好,请人送到车站。

四面环山的瑶寨里,孩子响亮的读书声响彻山谷,年轻的杨亦可捧着罗老师曾捧过的课本,把自己深深扎在瑶寨里。

电影拍完,黄雪梅笃定憨厚仁义的杨可书会一辈子对自己好。2013年春天,她接受杨可书的求婚。

两人约定直接领结婚证,不办婚礼。因为酒席、糖果、烟酒各种花销负担不起。婚礼前夕,黄雪梅听说,瑶寨里有9个孩子因为家境贫困即将面临失学。想了半天,她有了主意,对杨可书说:“我们不仅要办婚礼,还要大张旗鼓地办。”杨可书摸不着头脑。黄雪梅笑着说:“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用礼金帮助这些孩子们上学。”

2013年4月,杨可书在自己的QQ上写道:“杨可书和黄雪梅的婚礼定于5月11日在凌云县迎晖山庄举行,婚礼礼金将用于资助9名困难儿童上学。”

信息一发布,顿时引来众多好友围观。

为了让更多的人来参加婚礼,杨可书一一给亲戚朋友打电话,多来一个人就多一份钱,就能多资助一个孩子。

两人还做了一些手工请帖,在凌云县的大街上散发。一开始,过往行人见一对新人四处散发喜帖很吃惊,但听说礼钱是用来资助瑶寨孩子上学后,很多人都竖起大拇指。

此生与你共度,瑶寨就是我们的家

5月11日早上,黄雪梅梳洗打扮,换上杨可书亲手缝制的瑶族盛装:黑色的土布裙装,耀眼的银色项圈,衬托出她的袅娜身姿。杨可书也穿上瑶服,这是一位瑶族老妈妈听说他要结婚后,用一个月时间为他缝制的。

11日中午,凌云县城迎晖山庄宾客云集,包括数十名从南宁、深圳等地赶来的杨可书的朋友。他们都是多年前在网上结识杨可书并捐资参加伶站瑶寨公益活动后,渐渐成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众多的宾客里,最让杨可书意外的是韦富祥。他是第一个从瑶寨里走出来的大学生,正在玉林师范学院读大三。

当年,读初三的韦富祥因家庭贫寒,面临辍学。杨可书为他在论坛和QQ上发起“一对一资助活动”。网友“乱云飞渡”爽快支付韦富祥中学所需费用。3年后,韦富祥不负众望如愿考取大学,成为瑶寨第一个大学生。这样的第一,给瑶寨带来不小的震撼。谁都想不到,身边不起眼的孩子有一天真能飞出大山。

得到杨老师结婚的消息时,韦富祥正在外面实习。他二话没说,带着自己积攒的实习工资,直奔婚礼现场,端着酒杯激动地向杨可书敬酒:“杨老师,没有你,我肯定不会有今天。这杯酒我干了。”说完一饮而尽。

最后,婚礼司仪把话筒交给杨可书,杨可书与新娘对视一眼,宣布将贺礼用于助学的决定,并公布9名资助对象的学校、班级和名字,承诺将按小学生每年500元、初中生每年1000元的标准资助这些孩子,直至他们完成学业!

在杨可书的努力下,2014年1月5日,百色爱心车队为瑶寨村民发放爱心物资;2014年1月9日,“壹基金”为弄新小学和伶站中学赠送爱心包裹;2014年2月,福建爱心妈妈和广州志愿者来到瑶寨考察;2014年4月杨可书发起的甘露计划再次为瑶寨修建20个水窖;2014年6月1日南宁山人行户外俱乐部瑶寨助学行,资助学生12名……

2014年6月,电影《我的七年》在全国上映,感动无数人。9月2日,杨可书入选“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因为杨可书夫妻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家庭困难学子得到帮助。学生们的笑容更加灿烂,杨可书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定。

陈金峰摘自《前卫·最纪实》

猜你喜欢

瑶寨百色市女友
关注 艺坛
百色市2012-2019年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状况评估
套路
梦萦南岗千年瑶寨
凤凰瑶寨之竹筒花
Applying emotion factors in English teaching
勾蓝瑶寨
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到广西百色市调研
吃货女友的日常2
哈里的新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