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陌生化与魔幻现实主义

2015-05-30尚广义

西江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创作手法魔幻现实主义陌生化

尚广义

【摘要】:本文主要从创作手法的角度,通过对陌生化和魔幻现实主义的分析和对比,探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尽管两者产生的背景不同,但是在社会功能、表达效果和叙事方法方面,两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相似性甚至同一性,这使得利用陌生化理论解读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成为可能。

【关键词】:陌生化 魔幻现实主义 创作手法

魔幻现实主义既可以指一种文学流派,也可以指一种创作手法;陌生化也可以指一种创作手法,又可以指一种文学批评理论。本文的论述,主要侧重于兩者作为创作手法的方面。就其本义而言,陌生化手法就是使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这种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由来已久。比如在英国浪漫主义时期,诗人以新奇感为诗歌创作之要务,如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雪莱等,都在诗歌中运用了新鲜的语言和新奇的意象。而且,最为典型的当属英国十七世纪的玄学派诗人,他们竭力采用奇特的意象和别出心裁的比喻(conceit),充分体现出陌生化创作手法的特质。以后的各种流派,也都体现出内在的或者与之前流派迥异的陌生化特征。陌生化作为一种创作手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因此必然与魔幻现实主义之间存在联系,必然会应用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中。

尽管存在必然联系,两者的产生背景是不同的。陌生化理论最早见于什克洛夫斯基在对于艺术本质的一段论述中:“……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1]什克洛夫斯基极为关注对于眼前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认为艺术的“体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而把作为表现技巧的陌生化视为艺术的本体。而魔幻现实主义的产生,与“拉丁美洲意识”的觉醒密切相关。在当时,拉丁美洲各国摆脱了殖民统治并获得了名义上的独立,但是劳动人民仍然遭受帝国主义、大资本家和大庄园主及其代理人的压迫,“拉丁美洲意识”便应运而生。这种“拉丁美洲意识”激发了拉丁美洲作家揭露社会弊端、暴露社会不公的激情,但是这必然为统治当局所不容。于是拉美作家们不得不以隐晦曲折、荒诞不经的“魔幻”手法,来反映和描述拉丁美洲的状况。所以,从提出两种手法的初衷来说,前者源于指导艺术创作的需要,后者源于表达政治诉求的需要。

在运用过程中,两种手法都内在地具有促进社会变革的功能。20世纪30年代之后,社会生活日新月异,色彩斑斓,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壁垒消解,生活被艺术化。此时,“普通生活与革命生活的区分在于,在革命生活中,对事物的感知被唤醒了。革命生活就好比‘使石头显示出石头的质感那样。”[2]这里的普通生活,应该是指人们所习以为常的生活现状,而革命生活,则是对于生活现状的解构或突破。所以,在这样的时代主张陌生化就有犯政治错误的危险,因为陌生化所催生的新事物取代原有的旧事物就是一种革命,而革命必然受到旧势力即普通生活的反对,并被后者视为“政治错误”。因此,“在20年代后期,审美的陌生化实践在政治上已经值得怀疑;到1930年,对陌生化的坚持已经转变成一种知识分子的犯罪”[3]。晚年的什克洛夫斯基在1982年的《散文理论》写道:“可怜的陌生化。我挖了一个坑,许多不同的孩子都掉了进去。陌生化其实就是将对象从对它的惯常接受中拯救出来,就是使其语意系列膨胀。”[4]在这里,什克洛夫斯基把陌生化界定在诗学概念之内,而回避其中所含的政治功能。而根据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作家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恍惚迷离的幻象结合在一起,通过极端夸张和虚实交错的艺术笔触来网罗人事,编织情节,以达到抨击社会的黑暗、污秽和混乱的目的”,[5]可见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旨在通过揭露社会现实来促进社会变革。所以在这一点上,两者有相似的功能。

而且,马克思主义者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也具有类似的功能。他认为:“把一个事件或人物性格陌生化,首先意味着简单地剥去这一事件或人物性格中理所当然的、众所周知的和显而易见的东西,从而制造出对它的惊愕和新奇感。”这种“惊愕和新奇感”,应该是剥离了那些因为司空见惯所以使人感官麻木的东西之后,所提炼、升华或创造出来的别有洞天的、让人耳目一新的或震撼心灵的东西。根据布莱希特陌生化理论,陌生化就是要在演员和观众之间建立一种间隔,从而使对象变得新奇和陌生,使观众对剧情达到更深刻的理解,并进而引发观众对于人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而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构思新颖奇特,风格荒诞怪异,完全具备陌生化手法所注重的“惊愕和新奇感”。正是通过这种具备“魔幻”特征的新现实,这种“既超自然而又不脱离自然”[5]的现实,魔幻现实主义“达到抨击社会的黑暗、污秽和混乱的目的”,并最终燃起人们改变社会现实的激情。所以布莱希特陌生化手法和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在社会功能方面仍然殊途同归。

就叙事方法而言,魔幻现实主义也充分体现出陌生化的特质。文学理论界公认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三大特征之一,就是对于独特的叙事方法的应用;而这种“独特的叙事方法”,恰好可以产生陌生化效果。比如,在叙事视角的定位上,作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人物,马尔克斯常常以拉美黑人、印第安人或混血儿的视角观察社会,体验生活,化司空见惯为初次见到,变平凡普通为神奇罕见。因为对于这些人来说,“由于孤独、愚昧和落后,外界早已熟视不怪的事物,在这里(拉丁美洲)无不成为‘世界奇观;相反那些早已被文明和科学唾弃的陈规陋习却在原始的非理性状态中成了司空见惯的家常便饭。或惊讶、或怀疑、或平静、或气愤,无不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6]中国作家莫言的一系列作品,则多采用孩童的叙事视角。儿童更多地用自己的想象、直觉和感觉来体验这个世界,而成人则倾向于理性经验和科学逻辑来感知世界;如此一来,在作为读者主体的成人看来,莫言的作品更富于感觉化和奇异化,呈现出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尽管马尔克斯多以土著人的叙事角度进行创作,而莫言则多以孩童的叙事角度创作,但两魔幻现实主义大师所采取的都是陌生化的叙事角度,并产生出陌生化的艺术效果。

基于以上对陌生化和魔幻现实主义的对比和分析可知,两种艺术手法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陌生化手法打破了思维定势,提供了一个观察世界的新角度,而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魔幻性”也有类似的功能。所以,以陌生化理论解读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或者指导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不仅具有理论的可行性,而且具备实践上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技巧的艺术》,内布拉斯加:内布拉斯加大学出版社,1965年,第12页.

[2]杨建刚.陌生化理论的旅行与变异[J].江海学刊,2112.4,第208页.

[3]SvetlanaBoym."PoeticsandPoliticsofEstrangement:VictorShklovshyandHannahArendt."PoeticsToday,26(4),Winter2005,p596.

[4]什克洛夫斯基,《汉堡帐单》,张冰编,《陌生化诗学:俄国形式主义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0年,第234页.

[5]徐静.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再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2005.3,第75-8页.

[6]陈众议,《拉美当代小说流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创作手法魔幻现实主义陌生化
加拿大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特征解析
相信不可能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概述当代文学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
肖邦艺术歌曲的“悲情”体现
以《大协奏曲》为例分析施尼凯特作曲中背景与结构的创作手法
浅谈辽剧武戏《三战张月娥》之我饰演张月娥的切身体会与感悟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
浅议J.K.罗琳作品的陌生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