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废弃地向创意产业园转变的景观改造方法研究

2015-05-30宋方启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5期

摘 要: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使得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而精神经济催生的创意产业则为工业废弃地改造提供了广阔前景。“工业废弃地——创意产业园”的景观改造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经济成本,而且可以利用原有空间的潜在价值,提取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部分,加以改造,使原空间在功能再生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精神层面的内涵,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再生,进而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工业废弃地;创意产业园;景观改造方法

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导致城市中的工业废弃地大量出现,并对城市景观环境的改善提出了严峻挑战。各城市都希望能够通过对工业废弃地的再利用来完成土地功能的改造与置换,这些废弃地的再利用既可以为低成本、小规模的创意产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为城市的工业废弃地景观提供新生。

一、 工业废弃地向创意产业园区转变的时代需求

(一)创意产业时代的来临

创意产业是以推崇创造性、个人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强调用设计、文化、艺术和创造性思维对经济进行支持与推动的新型产业[1]。这一概念率先由英国提出,经过政府的强调与扶持,创意产业成为英国发展最快的产业,提供了近百万个就业机会,更大大优化了英国经济的产业结构。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直接推动了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创意产业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园区先后涌现。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正好为工业废弃地的改造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改造设计为一些低成本、小规模的创意产业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已成为工业废弃地获得新生的主要途径。

(二)节约型景观设计的时代要求

“节约型景观”包含充分利用各种物资、提高城市景观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健康和谐这三大目标[2]。欧洲设计师很早就将资源充分利用、低成本建设、养护便捷节约等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准则引入到设计中,并设计出东斯尔德大坝、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等成功案例,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节约型设计理念的盛行,国家建设部也提出了建设“节约型景观”的要求。在这一要求的鼓舞下,出现了广东中山岐江公园景观改造、上海世博后滩公园等系列成功案例,让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的同时又促进了城市的健康发展。

二、由工业废弃地到创意产业园的改造方法

(一)室内空间环境的改造设计方法

工业建筑室内空间开敞高大,通过空间功能的重组与形态的重构等改造方法,既可丰富空间形态、增加空间趣味性,又可以使设计中的流动感和艺术感倍增。

1.空间功能的重组再利用。适应空间功能需要的重组再利用,是指根据原有室内空间特点,通过形态的介入或穿插,以简单的方式来寻求与创意产业园空间需求大致相同的使用功能,改变原有空间的用途,达到旧物新用。对原有建筑只进行损坏部位或元素的修护以及必要的整改,以美化空间形态,不对其进行框架方面的修改。建筑空间的设计主要集中在采光窗户、室内布局设计、室内人行流线组织、内外装修与设施的变更等方面[3]。比如,根据功能需求的不同和空间形态的实际特点,把横梁尺度较大、空间开阔的建筑改造设计成展厅、博物馆或礼堂会场等。

2.空间形态的重构。工业废弃地中被遗留下来的建筑空间多为开阔型空间,既单一又缺乏近人尺度感。在改造中需要根据新的使用需求对空间形态进行重构,以满足创意产业的新功能。对室内空间进行重构的方法主要有子母空间分隔、垂直分隔、水平分隔和局部添减等方法(表1)。在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改造中,将高大的厂房空间进行空间的垂直分隔,使之满足不同的使用功能需求,同时根据空间形态及空间特点进行内部空间的整合分隔,设计出近人尺度、灵活多样的功能空间。

(二)建筑外观的改造设计方法

1.维持或恢复原建筑外立面。基本维持原建筑外立面风格的设计方法在创意产业园的改造设计中普遍存在。多数情况下,改造设计的重点在建筑内部空间,对建筑外立面以保护原有风格为原则,只根据功能需求及建筑外立面出现的状况进行清洗、加固及小面积的修复,充分保留原貌。北京798当代美术馆的外立面改造中,对建筑外立面原有建筑元素和功能元素,如红砖墙和通风口进行了完整的保留,使得整个空间新中带旧,多了一份历史感。周边装饰现代化的景观雕塑,使创意园区环境具有自然和谐的美感又不缺乏活力。

2.新旧元素形式的对比。这种改造设计方法以艺术感为目标,在原建筑外墙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材料、色彩、质感,或通过刻意地改变空间构成要素、构筑关系等,与原建筑颜色、肌理、材质等形成鲜明的对比,以达到新旧设计元素的兼容整合,形成一种新旧交织的风格,增加不同层次的美感。上海八号桥一期的改造中青砖墙面基本维持原状,只对局部墙面进行规整的拆除以加入现代装饰元素,青砖墙面的粗糙感与金属材质的精致感、青砖的堆砌感与灯箱的通透感共同营造了新旧交织的时尚气息。

3.形式上的重新塑造。工业废弃地建筑外立面因风吹日晒,外表较为破旧,在原建筑外立面风格不能够满足创意产业园的功能需求或文化需求时,可依据园区或企业文化背景来创造建筑立面的新形象,以体现创意企业的文化内涵,丰富园区的视觉特征。但这种改造方法须以经济原则为主,对保存比较完好的结构要尽可能充分利用。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中,永银文化公司主墙面的改造就在保留原有厂房窗户结构的基础上以青花瓷砖装饰,凸出的青花瓷元素给人以视觉冲击力,也彰显了企业的文化特色。

(三)内外衔接公共空间的改造设计方法

公共空间的存在使得各个空间的沟通、融合得以实现,是创意产业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对其改造设计中可将室内外空间相结合,采用空间的优化与重组、置换与充实相结合的设计手法营造出各种室内、半室内和室外的公共空间。

1.外部空间的优化与重组。针对工业废弃地建筑空间规划、景观设计不合理、道路狭窄不通畅等问题,在改造中要提高建筑的可达性,坚持尊重、匹配、共生的设计原则,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尽力做到经济上节约、结构上科学、视觉上美观。创意产业园公共空间的功能需求决定了其公共空间的高品质景观感,其景观设计在满足观赏性和开放性特点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娱乐休闲氛围,通过增加景观小品、休息亭廊、公共设施等,改造为功能合理且更具人性化的露天咖啡馆、庭院或广场娱乐区等,通过各个空间与元素的优化重组来提高外部公共空间环境的质量。

2.内部空间的充实与置换。工业废弃地中的旧建筑大多具有开阔的内部空间,在改造设计中可根据各个空间结构和功能需求的不同,充分结合内部交通、采光、通风等因素,通过内外空间打通扩建、增加中庭、“屋中屋”式夹层、空间链接、向上扩充等形式(表2),设计成兼具开放性与交流性特色的公共空间,使室内外空间具有连通性。在原空间结构的基础上突破原有空间的限制,既可增加空间的使用面积,也可使空间更加丰富且富有趣味性。

(四)场地景观空间的改造设计方法

工业废弃地的场地景观空间指建筑的外部空间,是内部空间的延续,包括小型广场、绿化景观、场地设施、水体景观、景观构筑物等空间要素。它是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再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添补与删减法。这种改造方法是在原有景观空间中进行添加或删减,将新元素融进原有的形体、空间序列上,或者对简单的多个物体进行相加或删减得到多元空间复合体,使原有空间更加多样化,增加景观层次感。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荣鼎汇休闲广场的景观改造中,保留起重塔吊等基本钢铁框架结构,去除了繁琐的塔吊细部零件,并在底部增添了石柱、座椅和锥形彩色玻璃,玻璃与周边青砖形成强烈的质感对比,凸显景观的精致感,使整个景观品质得到提升。

2.借景与造境法。景观空间改造的借景与造境法是指充分利用原有景观空间元素、形态间的空间秩序和穿插关系,以形成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空间形态。借景法就是在原有的空间形态的穿插关系中进行形态介入,以达到一种空间形态或元素穿插到另一种空间形态的视觉感受,增加形体与形体、形体与空间,或园区的元素、形体、空间与园区外部空间的相互关联性,提高空间的趣味性;而造境法是通过某种空间形态或标志性元素营造特定的文化或景观氛围的手法,强调特定区域形态的中心感和秩序感,增强空间独特的可识别性。

3.保留与变通法。景观空间改造的保留与变通法是指选取原有的部分空间形态、景观元素适合或相对适合园区特定的景观需求,对其空间形态或景观元素进行保留或部分修改保留。北京798艺术街区对原铁轨和火车做雕塑化处理,既保留了历史印迹,又形成了地标式景观,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而在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入口,用金陵制造厂的废旧铁皮制成高低不平的山丘以及整个1865园区的平面图,既具有现代装饰设计感,又传达出浓厚的历史气息。

三、结语

“工业废弃地——创意产业园”的景观改造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经济成本,而且可以利用原有空间的潜在价值,提取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部分,加以改造,使原空间在功能再生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精神层面的内涵,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再生,进而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坤.创意产业园的建筑空间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2]朱建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景观[J].中国园林,2009,(02):78.

[3]王建国.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74.

作者简介:

宋方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