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卫拉特蒙古族毡帐主体结构探析
2015-05-30周媛媛
摘 要:长期生活在草原地区的新疆卫拉特蒙古族,以游牧生活为主,牧畜成为最主要的生活方式,毡帐成为他们主要的居住形式,毡帐没有地基,直接由木质构架支在草原上,草地就是他们家中的地面,勤劳善良的蒙古族人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创造出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毡子作为毡帐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木质骨架与毛毡的完美结合,体现出新疆卫拉特蒙古族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下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新疆卫拉特蒙古族;毡帐;结构;探析;文化
项目基金:本文为2014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新疆卫拉特蒙古族毡帐工艺艺术研究与探索”成果(项目编号:XJGRI2014111)
毡帐在搭建过程中结构与结构的连接处不会使用任何一颗钉子,就像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榫卯结构,是通过结构之间的巧妙结合将其固定在一起,整个毡帐都是采用结构插接和绳索捆绑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的,搭建一个毡帐无论是在框架的衔接还是绳索的捆绑方法,都充分运用着物理力学的作用,采用圆拱形的框架结构,结构间相互借力使力,使毡帐既结实又易于搭建,非常适合牧民们不断搬迁流动的游牧生活。
一、新疆卫拉特蒙古族毡帐木质构架
毡帐通常呈圆形,四周侧壁分成数块,每块高130~160厘米、长230厘米左右,用条木编成网状,几块连接围成圆形,顶盖伞骨状圆顶,与侧壁连接,帐顶及四壁覆盖或围以毛毡,用绳索固定。从外形上看毡帐成呈圆形尖顶结构,整个毡帐的木质结构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自上而下是上部圆形的天窗和伞状的顶杆组成,最下部连接着交叉的围壁和木质的门,通常蒙古包高3—6米,整个蒙古包直径有3.5—6米,围壁的多少决定了整个蒙古毡包的大小,通常有4、6、8、10、12扇围壁,毡房的大小由毡房主人身份的高低和经济情况而定,新疆卫拉特制作毡帐木质结构骨架的每一个部分都会用一种来自山里的红土进行上色,这种颜色不会掉色,有防虫的功效。
(一)天窗
天窗在蒙古语称“套脑”是毡帐的中心,也是整个毡帐的最高点,在新疆卫拉特蒙古族语中称之为“哈拉阿其”,天窗也是毡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井”字形天窗是蒙古族天窗中最为古老的一种天窗形式,它可以称之为天窗中的活化石,早期的毡帐是没有门的,天窗就成了屋内唯一与外界连接的通道,人们通过上方打开的天窗可以透光、通风,使气烟流出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洁。井字形天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底部圆环和上部交叉撑杆组成,一般使用胡杨或者是爬地松等有一定粗度的树干制作,将树干进行弯曲形成一个圆环,头尾连接处做斜切处理,捆绑相连,形成一个有一定粗度的圆环,蒙古语称之为“台日格”,围度通常在20cm左右。随着历史演变天窗发展出许多不同的形式,在内蒙古地区和蒙古国已经不再使用这种井字形的天窗了,而卫拉特蒙古族却一直沿用至今,不曾改变,使井字形的天窗似乎成为了卫拉特蒙古族的一种象征。
(二)顶杆
毡帐中的顶杆蒙古语称做“乌尼”是毡帐顶部支撑起天窗的主要结构,是毡房顶部的主要组成部分,整个毡帐的上部都是由它支撑起来,就毡帐的发展历史,顶杆的出现可以说是最早的,它的毡帐发展的开端和鼻祖,没有顶杆也可以说就不会有今天我们看到的毡帐,在毡帐中顶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接天窗下接围壁,使由上中下三部分骨架结构的毡帐通过它紧密的连接成一个整体。顶杆的数目通常根据毡帐的大小而定,上不封顶,一般情况下不会少于35根,新疆卫拉特蒙古族的毡帐要比其他地区蒙古族的高大而坚挺,所以顶杆的长度会长一些,大约在195—280cm之间。
(三)围壁
蒙古语称“哈那”是围绕着毡帐四周的墙壁,在新疆卫拉特蒙古族称之为“特日木”。为了提升毡帐的下层空间,提供更加充足的地面使用范围,在早期“图乌日嘎”的基础上使用交错的枝条编织成最终演变成围壁,围壁由上下两层组成,可以拉伸与收缩,展开就能形成一片墙壁,称之为一扇,将几扇围壁相互捆绑在一起围成一个圆圈就形成了稳定的圆形结构,支撑起毡帐上部的天窗与顶杆,除了天窗和顶杆能够调整毡帐的大小和体积以外,对毡帐形态决定最大的就是围壁了,围壁扇面的多少直接决定着毡帐围度大小,扇面越多毡帐占地面积也就越大,牧民们谈到毡帐的大小,不会用占地多少平米或者梁高多少来衡量,而是用这个毡帐多少扇,一般情况下一个家庭使用4扇的毡帐,要不再富裕一些的家庭使用6—10扇,再到王爷贵族会使用12扇以上的大毡帐,在某种程度上围壁的数量也反映出主人的经济条件和阶层等级。
(四)木门
门作为毡帐的唯一出口,蒙语称之为“哈勒”,古老的毡帐结构是没有木门的,只挂毡毯门帘,为了方便就选用木条拼接出一个可供一人通过的长方形,成为最初的门框,由于追随太阳的关系,门一般开向东南方向,通常地取材选用松木、杨木、榆木等制作,门框和哈那的高度基本会是保持一致的,内蒙地区门高一般在130—145cm左右,新疆卫拉特蒙古族由于毡帐的体积本来就比内蒙地区的毡帐高大,所以门框的高度也就相应要高很多,几乎接近180cm。
二、新疆卫拉特蒙古族毡帐毡制
毡帐外部的毛毡分别为:盖住套脑的盖毡,乌尼上覆盖的顶毡,包裹哈那的围毡、门口悬挂的门毡。
(一)盖毡
盖毡是覆盖与套脑上的毛毡,蒙语称之为“额日贺”,位于整个毡帐的最高点,相当一毡帐的帽子。盖毡通常呈正方形,在四个角上会连接四根长绳,当盖毡覆盖在套脑上时盖毡的四个角会垂落在毡帐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蒙古族毡帐的门始终是开向南方的,盖毡也是同样,其中东面、西面、北面的长绳会捆绑在围绳上,固定死不再活动,南面的长绳是一条活绳,将它向北方一拉,掀开一半盖毡,阳光会通过套脑照进毡帐内,毡帐内空气流通也需通过套脑,当然盖毡不会一直长期打开,它就像在套脑上盖了一个盖子,夜晚或者雨雪风沙天气时,盖毡就会全部盖下。
(二)顶毡
顶毡就相当于毡帐的屋顶,是覆盖在顶杆乌尼上的毡子,充当着房屋瓦片的角色。顶毡蒙古语称为“德乌日”,是毡帐顶部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套脑像四周锥心展开的乌尼,呈扇形,覆盖在乌尼上的顶毡就是包裹在扇形乌尼伞盖上的毡片,上接套脑和盖毡,下接哈那和围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毡帐中顶毡承受着来自上方的所有压力,如遇雨雪天气顶毡就需要承担堆积的压力,但是蒙古人很聪明,将毡帐的顶部设计为伞状结构,又使得顶毡上不易堆积雨雪,将顶部的受力自然通过哈那传导至地面,所以毡帐的顶毡并不需要很多层,也不需要坚硬的保护,通常情况下毡帐的顶毡由两片毡片组成,毡片呈半圆的扇形,分为前毡片和后毡片,一般后毡片要比前毡片大一些,在搭建的时候将较大的后片压与前片之上,起到固牢的作用。
(三)围毡
毡帐的围壁就是包裹在围壁哈那上的毛毡,蒙古称之为“图日格”,起到毡帐周围墙体的作用,围毡呈长方形,在方形的上边的两个角会坠上绑绳,在围毡搭建时将左右两头的绳子围着毡帐的顶杆形成交叉捆绑,绳头固定在围杆哈那上,长方形围毡的下边两个角上是不会坠绳子的,搭建完成的围毡下部不做捆绑,只在整个毡帐外围毛毡全部搭建完成后,使用专用的捆绳对毡帐围毡部分进行环形捆绑加以固定。
(四)门毡
人们在房屋入口处悬挂遮挡物,其毛质毡子具有挡风、保温的特质,所以毡制的毛毡成为了人们毡门的首选,蒙语称之为“乌德”,就是指门的意思。新疆卫拉特蒙古族毡帐通常都是以木质门和毡质门毡组合在一起使用的,门毡的尺寸通常要比门框大上一圈,由于新疆卫拉特蒙古族的哈那要比内蒙和蒙古国的更加高大,所以门毡的尺寸也会更高,形状更加瘦长一些,门毡的尺寸也就有所不同了,一般门毡宽度在100cm左右,高在180-200cm左右,呈长方形,在长方形门毡的两上角会缀有绳子,在搭建时将门毡的上边缘超过顶毡的下边缘,两角的缀绳从毡帐顶毡上向后交叉捆绑固定。
三、新疆卫拉特蒙古族毡帐绳索
绳索是毡帐中第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使毡帐内部的木质骨架和外部的毛质毡子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三大结构组成了毡帐这种别具特色的建筑形式。
(一)皮绳
皮绳是毡帐基础木质结构的上好材料,毡帐中的木质骨架若没有皮绳的捆绑就难以形成基本的形状,皮绳的厚料一些来自于动物皮,一些来自于动物筋绳。捆绑套脑底部圆环的皮条,一般是采用骆驼皮条或者牛皮条制成。
(二)缀绳
缀绳是连接在毡帐外部毛毡上进行固定捆绑的绳带子,是由双股毛绳编织而成,绳宽通常在2cm左右,毡帐中的缀绳分布在盖毡、顶毡、围毡、门毡上,不同部位的缀绳结构也有所不同,毡帐盖毡上的缀绳是由两股驼毛绳拧成一股粗绳,分别缀与方形盖毡的四个角上,这样拧成的缀绳自身有一定的伸缩度,弹性要比其他缀绳要强。
(三)围绳
毡帐的围绳是用来固定整个毡帐木质骨架的,它决定着毡帐哈那的开合度和毡帐的整个高度,围绳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用来控制哈那收缩的,在毡帐搭建好后,毡帐整个顶部的压力全部都会落在哈那上,哈那会由于压力而向外弯曲,固定在哈那外部的围绳就起到了将整个哈那聚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防止哈那向外弯曲变形,所以围绳必须很结实耐用,通常围绳都会选用马鬃或者马尾制作,将正反两个方向搓成的4条马鬃细绳,两两正反相对将它们缝在一起,就组成了一条由4股细绳并排的人字形扁带子,宽度在9cm左右。
(四)压绳
压绳也分为两种:内压绳和外压绳,压绳的材料与制作和围绳相同,就是要比围绳细一些。内压绳是在乌尼上横捆一圈固定乌尼,使每个乌尼间距和受力均匀,保证真个毡帐的顶杆成为一个整体。外压绳是整个毡帐最外一层的绳索,由于外压绳压住的毡子容易沤烂,所以压绳的宽度不易过宽,宽度在1cm左右。
四、结语
毡帐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在满足审美需求中不断继承和发展逐渐形成的,这种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同时也传达着时代的信息,居住在新疆的蒙古族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在自身发展中不断地吸收各个民族文化的精华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毡帐艺术形式。
作者简介:
周媛媛,新疆师范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