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
2015-05-30
从白发教授到贩夫走卒,从黄土高原到美利坚帝国,到处有人向你贩卖“金庸”的招牌。从来没有一个作家的作品,能像金庸的武侠小说那样广受欢迎。也从来没有一个人的政论文章使得一家报纸发迹进而成功,成就了一个文化人的商业梦想。金庸用自己的笔墨创造了两个奇迹:其中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一个在中国新闻史。金庸以武侠小说名垂后世,查良镛则以政论闻名于当今。带着自己的14部武侠小说和《明报》多年的政论文字,金庸以理性之手和感性之手的写作获得了啧啧称赞。其研究者张圭阳在《金庸与报业》中认为:“要是没有金庸,香港也会有一份知识分子报纸出来,但品位会不一样,因为《明报》体现了金庸的品位。”
金庸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官,他如愿考进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后来因为“行侠仗义”,打抱不平退学。1948年底“身无分文走香江”,金庸开始白手打天下。
金庸写武侠纯粹是被逼的,当时为救《新晚报》每日一篇“武侠”的急,1955年,从未写过小说的金庸开始写《书剑恩仇录》。1956年金庸再为《香港商报》连载《碧血剑》,到1958年《射雕英雄传》获得极大的成功。
1960年代的香港,充斥了难民、小市民、移民和殖民者,鸡零狗碎的市民文化大行其道。而武侠小说就正好满足了民众的此种需求,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时石破天惊,人手一册,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气势。因此金庸筹备出版日报,这就是出资10万于1959年出笼的《明报》。早期的《明报》以小说及趣味资料为主,每日出版一张。金庸希望《明报》成为一份“走偏锋”的小报,利用小市民感兴趣的话题,再配上他的武侠小说吸引读者。
倪匡曾说:“《明报》不倒闭,全靠金庸的武侠小说。”当时金庸的武侠在《商报》上连载已拥有大量的读者。许多人为了看金庸武侠,开始关注《明报》。慢慢地金庸的武侠小说打稳了《明报》的基础。1962年7月《明报》销量跨过3万份。到1963年,《明报》已完全摆脱财政窘境,平均日销量5万份。
新闻传媒人王世瑜在谈及《明报》的成功时说:“《明报》的成功,可归功于金庸个人的远见。由早期以武侠小说的金庸作号召,迈向1960年代以政论闻名的查良镛年代,以至目前上市以企业手法经营《明报》,金庸成功地将《明报》塑造成一份备受知识分子尊敬的报纸。”在香港仅有的数份报纸中,只有《明报》走持平、踏实的路线,以客观和忠实的态度作为办报原则。
强烈的爱国心、永远相信自己是对的,金庸创造了文人办报极度成功的历史先河。这在中国新闻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也正因为这个奇迹,人们怀念金庸主政时期的《明报》。
思 考
本素材对同学们有怎样的启示呢?其实任何成功,都是各种机缘巧合、奋斗拼搏而成。金庸办报创业成功,一是坚持理想,希望能够办一张真正独立自由的报纸。但操作起来很难,最初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二是朋友相助,如果没有同学沈宝新,《明报》可能不会诞生并有日后的辉煌。三是不怕困难,《明报》创刊初期,金庸苦苦支撑,甚至不惜以典当来维持,不愿半途而废。四是作品说话,每天一篇社论,小说连载,几十年坚持不懈,而且保持创作高品位。如果同学们也能做到这些,成功就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