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几种有效策略

2015-05-30罗晓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5期
关键词:学生参与组织中学数学

罗晓霞

【摘要】鉴于新课程标准的“学生课堂教学参与”要求,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从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前的“参与准备”和“参与指导”两个阶段,详尽探讨了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策略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参与;有效策略;中学数学

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下,使用最多的教学方式可以形象地形容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扮演着“知识被动接受者”的角色.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学生不仅会接受知识,更要做知识的主人,即“学会学习”,在课堂上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创造知识,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是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结构,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参与动机,创造条件,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探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欲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就上述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一、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准备策略”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效的教学离不开充足的教学准备,“备课”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下,备课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其同样需要学生参与其中,既然倡导学生参与教学,就意味着学生也应该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自然离不开对备课环节的参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前的备课准备环节,目的是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前就有所准备,使学生对于参与课堂教学做到“有备而来”.

1.吸纳学生,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备课

课堂教学的实施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既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最终归宿;学生参与教学的目的也是如此.为了保证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就将学生吸纳进来,教师、学生共同探讨课堂上所能实现的最佳目标,有助于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不符甚至相背离的问题.备课环节中学生的参与,能够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有效性,做到尊重学生参与需求、符合学习需求.

2.结合学案,为学生参与做充足准备

新时代背景下,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学案成为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工具,学案是相对教案概念提出,所谓教案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时使用的方案,而学案则是供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使用的方案.整个学案的制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结果.学案中学生“参与”特点,无疑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提供了切入点,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案”为工具,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指导策略”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是保证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关键.就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效果较好.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我们都知道“万事开头难”的成语,我们也知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的俗语;而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语作为有效课堂教学的“敲门砖”正是起着引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开头”作用.为了达到学生参与教学的目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导入语,实属必要.一个好的导入语,能够成功引发学生关注,能够成功打开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与热情之门.

2.优化课堂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问题”有着引发人类思考的作用,吸引着人们去解决、去参与.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教学的艺术,也集中体现在恰当问题的提出和巧妙引导学生回答.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能发挥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作用,也能为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针对“课堂提问”,教师要深入钻研、思考“何时问、问什么、怎样问”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课堂提问.

3.讲究教学形式,奠定学生参与基础

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参与”的需要,有必要采用学生参与特点浓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形式,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上做到“灵活多变”;利用这些新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动脑、乐动口,让学生亲自动手收集资料、推演公理、开展证明.如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判别式法及数形结合法分别对直线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学生参与讨论、互相交流、互相补充,能够让学生在主动探讨过程中获取知识.

4.重视学法指导,保证学生全程参与

世界著名哲学家笛卡尔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不是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这句话恰恰说明了学生参与教学的本质,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是生来就有的,其同样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即使学生已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也并不意味着“成功”,有可能因为学习方法、参与方式的不恰当而中途失败,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有所指导,保证学生全程参与,获得成功.

5.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参与欲望

“认知冲突”与“问题”有着极其相似之处,只不过问题是“外在”的,而“认知冲突”则潜藏于人脑思维内部.学生能否全程参与教学,会不会发生“中断”,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认知冲突”,连续的“认知冲突”能引导学生连续的“参与”.为保证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连续性,科学把握“冲突”是关键,要求教师要会“设置冲突”,及时组织学生点评和讨论,不仅对解决问题可能会有新的思路和方法,也鼓励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问题解决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践证明,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处设置“冲突”,在生活经验与数学科学概念的矛盾处设置“冲突”比较有效.

6.适时总结反思,提高学生参与效果

任何一堂课都离不开“总结”环节,至少要留出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总结和反思.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践,其总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对本堂课主要内容的总结、对本堂课涉及的解题思路和学习方法的总结、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课堂教学中的总结环节不单单是一个总结,更像是学生自己关于参与教学的一个总结,也是参与的一种表现,起到巩固参与效果的作用.

猜你喜欢

学生参与组织中学数学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初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努力学好化学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参与现状及对策探析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品三口而知味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