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新女性应保有“骨气”

2015-05-30徐栋华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骨气骨量骨细胞

徐栋华

拿一小块坚硬的骨骼,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微细结构,有一个个小格子,称为骨小梁,相当于骨质“墙”的砖块,骨质疏松患者“墙”的大小外观没有太大变化,而“砖”的量却大大减少了!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疾病,发生率是男性的6~10倍,绝经20年以上的女性可达到53.62%~57.89%。

骨质疏松症被称为“隐形杀手”,这是因为在没有症状(疼痛、驼背或身材变矮)前,已经发展得相当厉害,一旦出现症状,常常已经发生了最严重的骨折。骨质疏松症临床具有“三高二长一低”的特点,“三高”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费用高;“二长”指病程长、疗程长;“一低”表示生存质量低。

面对如此严重的骨质疏松,健康新女性必须加强预防,防治结合,从源头上杜绝骨质疏松的发生,让骨质保有“骨气”。

女性为什么比男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

生理因素

月经、生育对骨质的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人类的生殖系统有一个从发育到成熟、兴盛,再逐渐走向衰弱的过程。通常女性在35岁以后就会出现雌激素的波动,到45~50岁进入更年期后,雌激素呈“断崖”式下降,完全绝经后雌激素会更低,月经和生育功能最终完全消失。这是骨质疏松生理上最主要的原因。

总体来说,女性骨架和骨质量比男性要小,骨横截面积也比男性小25%~30%,因此女性绝经后骨量丢失来得快速,骨质疏松更“青睐”女性。

男女有不同的内分泌机制,让女性体内激素水平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幅度远远大于男性。此外,女性还有比男性更多的丢失骨钙的途径,每月的月经,绝大多数女性都经历过一次或几次的妊娠,哺乳期一天几次的哺乳……虽然每次月经的失血量与全身血量相比并不占很大比例,但积少成多,也会失去一定量的血,其中也包含有钙。如不加重视补充,就会加重骨质疏松。40岁以上的女性,当月经不规则或出现“跳月”(隔月一次)情况时,可能是进入围绝经期的信号。这时候应该加强力量训练并主动实施补钙等骨骼保护计划,因为当月经不规则时,骨密度下降就开始了。

从一个肉眼勉强看得见的受精卵发育成几千克重的胎儿,骨骼中的钙质都来自母体。哺乳时乳汁中的钙和其他营养物质也都来自母体。虽然妊娠和哺乳是正常生理功能,身体可自己调节至正常水平,但如不加注意,妊娠和哺乳也会导致严重的骨质疏松。

肌肉对骨组织产生机械力的影响,肌肉发达骨骼强壮,则骨密度值高。一般而言,女性从事的体力活动较男性为轻,如果中老年女性活动减少,会使肌肉强度减弱,机械刺激少,骨量减少。同时肌肉强度减弱,协调障碍,使中老年人较易摔跤,发生骨折。

非生理因素

降低体内雌激素和维生素D

医学专家很早就注意到骨质生长与雌激素的密切关系。在手的X线片上,如果第一掌骨远端内侧的籽骨还未出现,那么暂时不会出现月经初潮。通常情况下,该籽骨出现后2年左右才会发生月经初潮。如果该籽骨的直径在3毫米以上,则预示初潮将会在1年之内出现。

研究证实,雌激素对骨骼有保护作用,可维持成骨细胞正常的骨形成和降低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它通过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调节机制发挥作用。

骨骼是人体再生能力最强的组织。它处在一种动态的转换状态,破骨细胞不停地吸收旧骨,成骨细胞不断地形成新骨以填充破骨细胞留下的吸收陷窝,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骨重建。

骨质疏松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破骨细胞前期细胞的集中和敏感性增加,以及骨吸收的速度超过骨形成,致使钙从骨中丢失增加,肾脏排泄钙降低,维生素D生成增加。维生素D的增加促进肠道和肾脏对钙的吸收,并通过增加破骨细胞的活性和数量,促进骨吸收。雌激素缺乏使骨对甲状旁腺激素的作用敏感性增加。破骨细胞也受细胞因子的影响,而这些因子在雌激素缺乏时产生增加。

生活中,不少女性为求得“骨感美”,采取各种手段减去脂肪,导致体内脂肪所剩无几。缺乏脂肪,会间接造成雌激素的缺乏,继而引起骨质疏松。研究发现青少年时钙的摄入与成年时的骨量峰值直接相关,因此,以瘦为美的现代女性,老来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更大。

很多女性爱吃零食,常偏食,不能均衡地摄取营养,尤其是当摄入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达不到需求量时,会直接影响对钙质的吸收,使骨密度降低。低钙饮食者易发生骨质疏松。

过度瘦弱不好,太肥胖也不行。肥胖者体内脂肪过多,脂肪间质细胞中的芳香化酶活性高于正常水平,它将体内雄激素转变为雌激素的量为正常体重者的2~5倍。可能引发雌激素分泌失常,排卵停止或稀发,月经可稀发、淋漓或量多,且易诱发某些癌瘤。

经常睡眠不规律,如熬夜、开夜车,长期饮用咖啡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会影响体内雌激素水平,造成骨质流失。有统计表明,每周饮酒超过14杯的女性,发生严重骨质疏松的比例比不饮酒者或只饮少量酒者的人要高得多,特别是啤酒对于骨质损害的比例又高出很多倍。香烟中的主要杀手尼古丁类物质是芳香化酶的死敌,它对卵巢中的芳香化酶有特异性的抑制作用,使雌激素的生成减少,这影响月经的正常规律。成年女性吸烟过多可造成月经稀少或闭经,严重的会影响受孕。长期吸烟还会使绝经期提前,并使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状更加严重。

绝经后妇女第一个5~7年内,由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合成雌激素能力明显降低,骨钙的丢失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导致骨小梁减少,出现全身尤其是腰背部骨骼疼痛,牙齿过早脱落,易发生前臂远端骨折和椎体骨质疏松乃至压缩性骨折。研究发现,约25%的女性绝经后迅速出现骨质疏松症。一般来说,绝经后5年内会有一个突然、显著的骨量丢失加速阶段,每年骨量丢失2%~5%是非常常见的。20%~30%的绝经早期女性骨量丢失>3%/年,称为快速骨量丢失者;70%~80%女性骨量丢失<3%/年,称为正常骨量丢失者。瘦型女性较胖型女性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症并易骨折,这是后者脂肪组织中雄激素转换为雌激素的结果。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当出现如糖尿病,以及卵巢发育不良、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卵巢疾病,或者是其他内分泌功能性失调疾病,都会引起雌激素水平降低。如糖尿病可使初潮推迟1年左右。雌激素分泌过低会导致月经不调、子宫变小,严重的会引起骨质疏松、停经,还会导致更年期症状,必须引起重视。夫妻房室不节,损伤肾气,肾虚精血不足,会使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月经过少;感受寒气,寒邪侵入机体,血寒凝滞,会使经血运行不畅。

骨质疏松症还与遗传、环境、药物、饮食、种族以及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有关。特别要提出的是“美白”的误导。年轻女性爱美是人之天性,白皙的皮肤是年轻女性们追求的目标。富不说了,在经济社会里,合法地多挣钱总是好事,但对“美白”要正确理解。一些女性为了“美白”,有意避免阳光的照射,有的出门时还打着防紫外线的遮阳伞,还出现了“脸基尼”的服饰,就是把头和颈部严严实实地包起来,只留下两只眼睛和呼吸的门户,与阳光几乎绝缘;这还不够,还使用各种防紫外线的油、膏、霜,给在皮肤涂上一层厚厚的保护膜,影响皮肤呼吸不说,阳光中有益的紫外线一点也照不到皮肤表面。

正常人体是需要紫外线的,每天至少要保证20分钟日照(过多照射紫外线也有害,不良商家常拿此点来忽悠大众),它有消毒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可使无活性的维生素D3元转变成活性维生素D,帮助人体吸收钙质。高强度的紫外线照射15分钟,每克皮肤可以生成维生素D 12.8单位。

对于长期户内工作、生活的人来说,应该有意识地多走出去进行户外活动,通过体育锻炼、日光浴、阳光下漫步,接受紫外线照射。没有了它,即使把身体浸泡在钙质中,人体也无法吸收。年轻时欠了骨钙的债,等不到绝经时便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

女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预防骨质疏松,必须注意均衡饮食,适当增加钙的摄入,如每日喝一瓶牛奶;适当运动,增加日照;注意生活节奏,保持适度体重,戒烟戒酒。必要时辅以钙片、维生素D;发现骨密度下降时,在医生指导下,因人而异地应用双磷酸盐类、氟制剂和降钙素类等。

绝经后妇女防治骨质疏松,雌激素替代疗法是目前所有疗法中最有效的一种,由于有副作用,应由专科医生根据女性的要求和存在的问题,选准性激素,使用最小有效剂量,注意激素的配伍,定期了解反应,及时调整剂量。还可谨慎试用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

也可辅以中药治疗,下面推荐两个防治疗骨质疏松的食疗方,供女性选用。

核桃补肾粥

核桃仁30克,莲子15克,巴戟天10克,锁阳6克,黑豆15克,粳米30克。将黑豆洗净泡软,莲子去心,核桃仁捣碎,巴戟天和锁阳用纱布包好,与黑豆、莲子、核桃仁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用文火煮至米烂粥成,去掉药包,调味咸甜均可。可补肾壮阳,健脾益气。

桑葚牛骨汤

桑葚25克,牛骨250克,白酒、白糖、精盐、葱、姜各适量。将桑葚洗净,加入白酒、白糖少许蒸制;另将牛骨放入砂锅内,用旺火煮沸,撇去浮沫,放入葱段、姜片,用文火炖煮,至牛骨发白,牛骨中钙、磷、骨胶等营养物质已溶解于汤中,捞出牛骨,加入已蒸制的桑葚,a再煮20分钟,调味后即可饮用。可滋阴补血,益肾强筋,适用于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

猜你喜欢

骨气骨量骨细胞
调节破骨细胞功能的相关信号分子的研究进展
盖叫天的骨气和风格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朽木颂
婴儿低骨量与粗大运动落后的相关性研究
骨细胞在正畸牙移动骨重塑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拓展延伸
惟有骨气映青松
骨细胞网络结构对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