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2015-05-30宣金祥范正磊王麓

当代农村财经 2015年5期
关键词:天长市空巢子女

宣金祥 范正磊 王麓

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的薄弱环节在农村。农村老人,特别是贫困家庭的老人、患有疾病的老人以及残疾老人的生活质量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近日在安徽省天长市农村进行了走访、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天长市农村老人类型及其生活现状

天长市地处皖东,位于高邮湖西岸,全市农村半岗半圩,农村人口占86%以上,属于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在东皖乃至江淮地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一)农村老人基本情况。

一是年龄结构。天长市农村60岁以上老人9.68万人,其中, 60—70岁4.82万人、71—80岁3.36万人、81岁以上1.5万人。

二是劳动及自理能力。目前,约有4.35万老人,他们能够从事田间植保、家禽养殖、清理场院卫生等体力劳动;有3.95万老人,大部分仍可做轻微的家庭日常杂务,如看家、照管小孩等。另外,有0.82万老人失去劳动能力;0.56万老人失去自理能力,靠子女供养、照顾。

三是居住类型。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有子女的老人,约5.24万人,其中空巢留守老人约3.87万人,独居老人约1.37万人。第二类为无子女的失独老人,约0.42万人。第三类为“五保”老人,约0.46万人,其中,3100人进驻养老院,享受国家集中供养惠民政策;暂不愿进敬老院的“五保”老人1500人,有一定劳动能力,独立居住,定期领取国家发放的“五保户”供养补贴。

四是健康状况。目前,天长市农村有8.6万老人身体状况尚可,1.08万人患有疾病,包括慢性病、严重疾病和视障或肢残。

(二)农村老人生活现状。天长是千年古县,民风淳朴,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是主流,除4.9%无子女60周岁以上老人由政府供养外,大多数失去劳动能力的农村老人主要靠子女供养,基本处于温饱状态,但其中存在一些生活困难的现象。

一是空巢留守老人寂寞难耐。目前,天长市55%以上的农村老人因子女外出务工经商成了留守老人,大部分老人要承担孙辈的看护、照顾任务,一部分还要下地劳动。虽然儿女按月寄钱回家,他们除给孙子、孙女买日常用品、补充营养,多数把钱存起来,不舍得消费。也有少数儿女把老人接到城里居住,让老人享清福,可老人不习惯,还得回到农村老家。他们面临天伦之乐的缺失,只能围着自己的“空巢”转悠,情感得不到倾诉和释放。

二是独居老人困难多。目前,在农村有儿子,甚至有多个儿子的老人,他们的生活也不一定幸福。一来儿子愿意赡养父母,可儿媳妇不乐意,为赡养老人时常争吵,老人们也不能眼瞅着家庭不和,只好单独居住,连粮食都不能按时得到足量供给;二来儿子多的家庭,在赡养老人问题上心不齐,时常为谁家出多、谁家给少闹矛盾,还有的儿子不愿尽义务,这样的家庭老人生活艰难,老人们无奈地说:“儿子多找啰嗦”。

三是贫困家庭老人生活艰辛。不少农村家庭,因交通闭塞,仅靠农田收入而无其它经济来源,连供养儿女读书都成问题,就更无力赡养老人了,这样家庭的老人一般生活没有幸福感。尤其是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其家庭老人的生活更加困难。

四是有女无子的老人晚年无依靠。不少农村老人有女儿,没儿子,按照传统习惯,依靠女儿养老显得不太现实,女儿出嫁到婆家,要和丈夫一起承担赡养公婆的义务,便无力赡养自己的父母,老人们只有靠自己的双手支撑日常生活。因此,农村夫妻普遍有养儿防老的心理。

五是患病、残疾老人晚景凄凉。在农村,许多老人患有严重疾病和慢性病,残疾老人也为数不少,老人就医吃药,照理由子女负责,但子女也要打理自己的生活,不可能天天陪护老人、照顾他们日常起居,老夫妻只有互相支撑。

六是丧偶老人晚年与寂寞相伴。许多农村老人年老丧偶,儿女有儿女的生活,有的外出打工,即使不外出打工的儿女也多半分开居住,这样的老人从早到晚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一旦生病也无人照料。据天长市民政部门统计,农村丧偶老人约1800人。

二、天长市农村养老政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老人养老问题,陆续出台农村养老惠民政策,不断给农村老人送来福音,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程。国家在农村推行养老保险政策,是目前农村老有所养的基本保障,60岁以下农村人口按比例定期交纳养老保险金,60岁之后每月可领取55元养老金。但是,目前国家及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养老保险配额较低,农村养老保障能力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农村老人的生活主要靠自己劳动和子女供养。

二是实行新农合医疗保险政策。新农合医疗保险是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老人受益最大的新政。目前,农村人口大病报销率平均可达60%-70%,农村老人有病可去医院治疗,子女只需支付报销外的医药和生活费用。据统计,天长市人民医院每年农村老人生病收治达9.8万人次、市中医院达7.8万人次以上,基本上改写了农村老人小病拖成大病,大病只好在家等死的辛酸历史。

三是农村养老格局正在变革之中。就现有条件下,农村老人选择到养老机构集中养老尚不现实。

政府在养老服务方面存在财力跟不上的问题。以天长市为例,近年来,该市按“集中居住、自行管理、自行生活”原则,各级政府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建成了17家农村敬老院,新建面积达40000平方米,新增床位2400个,现共拥有床位4000个,目前17家敬老院正常收住“五保”老人,但全市则有5万多人的农村空巢留守、独居老人。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各级政府及社会力量正在加大农村养老事业的投入力度,一些民间养老机构也在迅速发展。天长市冶山、郑集、杨村等10个镇敬老院新建后,每家都接收了数量不等的农村空巢留守、独居老人。但每年不菲的养老费用,把许多想入住的农村老人挡在门外。杨村镇光华村的一位老人就说:“我也愿意到老年公寓养老,但考虑到子女挣钱不易,所以就只好呆在家里了。”

四是国家对农村残疾老人采取了一些救助措施。评有残疾等级的农村老人,可享生活补贴和经商税收政策性优惠。此外,对患有白内障、传染病等老人,国家免费为其治疗,肢体残疾的老人可享受生活器具如轮椅、拐仗等资助。

五是实施农村文化工程缓解农村老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求。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农村文化工程,在闻名全国的文化之乡天长市郑集镇,建有一家中等规模的农村老年文化活动中心,是专门为乡村老人提供休闲娱乐活动的场所,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之为乡村里的“夕阳红俱乐部”。近年来,该镇许多农村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都喜欢在这里吹拉弹唱,享受夕阳之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给老人带去快乐的文化乐园,也常常因管理人员接不上茬、运转及维护经费断档,存在关门之忧。

三、解决农村养老难的建议

一是多方努力,共同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要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建设,政府、社会、家庭都应真正重视农村养老问题,推动农村养老事业协调发展。政府应把公共资源配置的重点放在农村,公共财政要增加对农民养老保障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尽早实现免费为农村空巢留守、独居老人提供养老场所和服务,并逐年逐步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消除农村老人的后顾之忧。同时,要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有能力的企业家和工商大户要伸出援手,真心实意地捐款捐物,兴办面向农村空巢留守、独居老人的养老慈善公益事业。

二是探索多元化、社会化兴办农村养老机构。按照“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群众参与、政府支持”的模式,加快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多方鼓励、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大力培养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发展互助式养老服务,提供包括日间照料、卫生服务等多种养老服务,实现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康复、专业护理、精神慰藉、心理疏导等方面延伸,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

三是加强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和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和福利制度,为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医疗保健等提供有力保障,尤其是要加强对失能、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照料和各项服务。同时,政府要通过适度加大对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的报销比例等举措,让农村老年人都能看得起病,真正拥有一个幸福健康的晚年。

四是改善农村老人的文化生活。除要求子女发扬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之外,还需要社会的相关配套机制。要以村为单位,建立老人文化活动中心和健身活动场所,定期开展老人文化活动。同时,努力执行国家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作者单位:安徽省天长市纪委、市政法委)

责任编辑:欣闻

猜你喜欢

天长市空巢子女
不待扬鞭自奋蹄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安徽省书画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关于天长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影响因素初探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