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教师“隐性语言暴力”现象分析和应对策略

2015-05-30吴德章陈雪红

职业·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职教师应对策略

吴德章?陈雪红

摘 要:目前,教师的“隐性语言暴力”呈上升趋势,对学生心灵造成的伤害已不可小觑。本文结合实例,对中职教师存在的“隐性语言暴力”现象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职教师 隐性语言暴力 应对策略

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明显减少,而教师采用语言暴力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和“心灵施暴”的现象却呈上升趋势,由此引发的学生厌学、逃学、行为偏差、自残甚至自杀等现象屡见不鲜。教师采用侮辱、谩骂、恐吓等手段,是显性的校园语言暴力,还有一种语言暴力相对隐蔽,人们对此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常常忽视,这就是教师的“隐性语言暴力”。

一、中职教师“隐性语言暴力”概述

我国学者孙彩霞把教师的语言暴力定义为:“教师凭借制度赋予的权力和自身的优势地位,使用讽刺挖苦、贬低歧视等侮辱性语言或冷漠孤立的眼神、态度,对学生进行超越教育规定性的批评或评价,从而使学生受到人格和精神伤害的言语行为。”本文论述的中职教师“隐性语言暴力”是从教师“话语霸权”的角度,对上述教师“语言暴力”概念的发展,指行为发出者主观上非故意、言语行为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明显,但具有“教师语言暴力”的两个核心要件:“利用制度赋予教师的话语霸权,控制师生间的话语的内容和形式”“同样产生伤害学生人格和精神的效果”的教师言语行为。这种言语行为内容上(还停留在教育的范畴内,不表现为直接攻击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和形式上(选用语词的意义暴力性质不明显,不伴有激烈严厉的音调)都不引人注意,容易同教师的工作话语混为一谈。虽然这种语言暴力的表现更为隐蔽,产生的后果烈度较轻,伤害的显现时间更为延后,但正因它具有的这些属性,所以更值得社会关注。

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第一个心理转型期,敏感、偏激、任性,往往存在畏难、厌学情绪,不良行为的纠正具有长期性、反复性,中职教师面对中职学生,易产生“隐性语言暴力”。中职教师隐性语言暴力的成因,既有传统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也有教育智慧的欠缺;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原因,若把教师“隐性语言暴力”单纯看作教师沟通艺术的问题,掩盖了教师话语霸权的实质,就无法切中问题要害,不利于解决问题。

二、中职教师“隐性语言暴力”的类型及分析

1.涉及人格的评价话语

案例:下课后,中职学生张某送来了迟交的机械识图作业。老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这个很难吗?”学生愣住了,没有回答。老师等了一阵,自顾自往下说:“我们以后要吃这碗饭的,饭碗都端不住,以后哪个老板敢用你?”后来,这位同学即使作业没有及时交,也不再到办公室补交了。

在这个案例中,评价是教师话语霸权的一个体现,评价话语是教师的一时冲动。教师认为评价能鼓励和督促学生,认为评价是自身地位和专业的体现,有一种一语论定的自负心理。教师的评价会影响学生的情绪,否定性评价会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妨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果评价否定了学生的人格,更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对抗情绪,使其走向教师评价初衷的反面。肯定性评价也存在弊端,如果评价不够客观、全面、准确,就会遮蔽、扭曲事实,教师会被自己的评价误导。学生的行为是长期积累的,并掺杂着很多因素,简单的评价和教育可能使生理、心理还不成熟的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和自卑感,使部分学生隐藏自我或者放弃自我。

2.以人为对象的比较话语

案例:在实训课上,教师反复对某学生进行一对一讲解操作技能时,学生始终一片茫然,教师一气之下说:“给你辅导太累了!你跟人家一比,真是不开窍!”

将学生的表现同其他人做比较,也是教师话语霸权的表现。相对于评价话语的以点代面,比较话语一般只针对学生的某一点展开,似乎是就事论事。教师把学生的某一缺点同其他学生比较,潜在的意思就是“你不如他”,这就超出了就事论事的范围,涉及人格层面。教师如果将学生的某一优点同其他学生比较,就会在无意中伤害其他学生。比较话语直接摧毁了学生的自信心,伤害远远超过教师的想象。

3.对学生的指责话语

案例:一名学生的财务处理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对他说:“这次考试,大多是财务基础知识,假如你认真对待考试,就应该考出好成绩。”学生说:“我当时状态不好。”老师一脸严肃地说:“你不应该像初中一样学习不认真,考试马虎。”学生脸一红说:“我考试是认真的。”老师说:“你如果学习认真,就不应该考这么差。”

就事论事的指责也是一种“隐性语言暴力”。在大量的指责话语中,有一个词汇经常出现:“应该”。潜在意思是学生没有完成他必须完成的,必须受到指责。还有另一个潜在意思:这是正常人都能做到的,做不到或者不做到,就等于承认自己不如正常人。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使学生自我提醒与普通高中学生对比,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应该”背后还隐含着一种话语霸权:没有达到“应该”程度的,都必然处在对话的弱势地位。指责还有更大的危害:它会扭曲指责者内心的真相。深入思考每一个指责就会发现,教师不自觉地用指责掩盖内心的真实想法。在案例中,教师真正想说的是“我希望你考好”,但教师错误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把自己的意愿当做一个事实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无法接受,有受伤的感觉。指责的效果经常达不到指责者的预期,甚至会导致对方做出违反期待的行为。

4.强人所难的命令话语

案例:语文模拟会考前,老师对学生说:“这次模拟考试你们必须考到B级以上。”学生纷纷嚷着说自己做不到。老师把脸孔一板说:“B级以下的同学罚抄10遍试卷。”学生们一下子哑了。

强人所难的要求也是一种隐性语言暴力。强人所难包括两个含义:对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和用威胁的形式提出要求。案例中,教师提出过高要求的原因是只从自身或教学需要出发,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威胁的形式提出要求,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过高的要求会导致学生放弃努力,甚至自暴自弃,还会遭到学生的抵制和厌烦,无法实现教育目标。中职学生会敷衍、拖拉、回避教师的要求,或者不假思索地按照教师的要求行动。经常敷衍老师,会不断降低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不假思索地执行要求,会导致学生缺乏观察、分辨和反思能力。无论哪一种,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三、中职教师“隐性语言暴力”的预防与化解

1.转变教育观念,警惕自身的话语霸权

评价、比较、指责和命令都源自教师的话语权力,是教育工作必需的,但是任何权力都有被滥用和异化的可能。社会中存在这样的观念:通过教育控制天性,主张人们接受外部世界的训练,习惯于被评定是非,习惯于追随权威,以外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是教师话语权力被滥用和异化的思想基础。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性,慎用教师的教育话语权力。

2.正确面对愤怒,准确表达自己的需要

教师滥用自己的话语权,大多数是由于教师跟学生相处时情绪波动,简单地把自己的情绪宣泄到学生身上,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教师产生的激烈情绪,在短时间里加以控制是必要的,长时间的自我控制却是有害的。教师正确的做法是直面自己的愤怒,分析原因,发现自己的真实愿望,并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有益的。例如,笔者曾所教汽修班的一个学生,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尽管想了很多教育他的方法,但是依然无效,笔者非常愤怒。有一次该学生再次被笔者批评后,他说:“老师,你怎么总是针对我呢?”笔者冷静思考后,觉得自己愤怒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希望这位学生遵守纪律的愿望过于强烈,于是决定找他长谈一次。谈话之前笔者说:“你觉得我针对你,这可能是事实。原因主要不在于你,而是因为我非常在意你的表现。” 在那次谈话中,他讲了很多进中职学校以前的学习状况,最后他说:“老师,我有时真管不住自己,请你多多提醒,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虽然以后他还是不时违反纪律,但笔者感受到了他的很大变化,仿佛师生双方达成了一种默契。

3.提高语言修养,加强沟通的艺术

(1)评价学生时,改用陈述事实的方式。

一是将“你很勤奋”改为“你这么快完成练习,我认为你很勤奋”。用特定时间和环境的叙述代替绝对化的评价,同时注意词汇的选择。二是将“你总是改不了你的老毛病”改为“你最近有三次重复以前的错误,我希望你不会有第四次”。“总是”“从不”等词语具有明显的评价意味,应慎用。而具体的时间和次数则是确定的事实,尽量多用这些词语。三是将“你继续这样自我放弃,你的未来将不堪设想”改为“你继续这种状态,我担心你的未来” 。叙述时要注意区分意愿和事实、预测和事实。

(2)指责学生时,改用表达自我感受的方式。某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师说:“对于你这次考试成绩,我感到很吃惊。”既然指责是自我感受的扭曲表达,在指责前就应控制情绪,明确自己的感受,把话语的主题从学生改为自己,既正确表达自己,又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没有听到对他激烈批评的言语,又了解了老师的感受,一般不会马上反驳老师的话,接下来双方就可以融洽地讨论了。

(3)命令对方时,改用具体请求的方式。学生越感到自己被命令时,不服从的意愿越强烈。改用请求可以淡化命令色彩,增加学生的接受度,内容越具体,请求越有力量,越有效。与加强命令的威胁性,不如把请求进一步具体化。例如,数学老师对一学生说:“这次考试的解答题中有一道题是对二项式定理的考查,最近这种题型你做错了三次,做对了一次。我分析你做错的原因主要是没有理解二项展开式中的通项。对于这次考试,你要及时整理错题,把问题理解透彻。我想这对你一定会有帮助的。”

教师的“隐性语言暴力”普遍且经常发生,又不易为人察觉。对中职教师“隐性语言暴力”的关注、研究、反思,乃至自觉抵制,是教育进步、文明的必然,值得中职教师深思与自省。

参考文献:

[1]孙彩霞.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8.

[2]桑青松.小学教师语言暴力成因及消解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7(7).

(作者单位:玉环县东方中学)

猜你喜欢

中职教师应对策略
试论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的研究
中职教师自主学习现状调查研究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浅谈加强中职教师师德培养教育的困境及突破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电力计量装置异常原因及监测方法分析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