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与文化——基于中英两种语言的比较

2015-05-30郭纯纯

东方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中文思维模式宗教

郭纯纯

【摘要】在文化历史的沉淀中,人们俨然已经认识到语言始终是某一既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反之不可置否的是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也是与生俱来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语言的表达,文化才更得以熠熠生辉。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在宗教、历史、礼仪以及社会习俗等方面都有特殊性。而各民族的文化都能在其民族语言中得以体现。本文通过比较中英两种文化背景下中英两种语言的异同,其中对于中英语言的不同之处的研究,笔者主要从宗教与思维模式对语言的影响为例来探索文化与语言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并通过一些具体实例来加以补充阐明,最终深化对语言与文化两者关系的认识。

【关键词】语言与文化;中文;英文;宗教;思维模式

一、中文与英文的文化共性

诚然,中文与英文有很多共通之处。这两种语言都与其相应国家的文化息息相关。首先,它们都是辉煌历史集合的产物。一方面,语言如同一面巨型画布,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历史更迭,王朝兴衰。而另一方面,历史的车轮下则是语言的蓬勃发展。其次,中文和英文都受宗教的影响颇大。毫不夸张地说,宗教可谓是语言源头之一。再者,众所周知,中文是由一个纷繁复杂的思想形态所支撑,英语亦是如此。这些相似的观点、经验和感受往往会形成文化耦合与文化并行。这林林总总都体现了语言与文化之间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中文与英文的文化差异

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共性比比皆是,而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是不胜枚举。相应的宗教和思维模式对其语言的影响颇大,值得重视与研究,本文即从这两个大方面对语言的影响来分析中英语言差异。

1、不同宗教的影响

宗教对这两种语言可见一斑。中国集大成于三种宗教:儒、释、道,它们就像三脚架,以三足鼎立之势构成了中国的宗教习俗和信仰。这三个宗教产生于中国民间传统习俗的沃土之上,它们有着带地方性色彩的称呼。事实上,中国的宗教就像一个巨大的熔炉,多种信仰融合其中,千百年来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我们几乎不会发现一个纯粹的儒家、佛家或者道家信徒,因为他们本身在理念就是相互交织,密不可分的。其中儒家思想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尤甚。儒家思想提倡德行的培养、尊重他人、强调教育,这对后世社会行为规范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儒家礼仪信条贯穿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传统的拜祖先仪式等就是来自于儒教。如今,儒家思想仍在并将继续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较于中国宗教的多元化,“西方宗教”一词往往仅指基督教这一在西方国家最为盛行的宗教。基督教将出生于拿撒勒的耶稣作为他们唯一敬畏的神,其教义主要收于由其早期信徒编写的圣经新约之中。基督教信仰自由,有原罪之说。

因此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之中随处可见儒家的“仁”、“义”的理念的存在,而在西方的文化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跟耶稣基督有关的词语和表达。这就体现了宗教对语言的深刻影响。

2、不同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不同地域的人由于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文化价值观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思维模式必然有着特殊性。一般来说,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角度相差很大。中国人一般比较保守、内敛、表现冷静、处变不惊,我们强调和谐共处,喜欢稳定、与世无争的生活;而西方人偏外放、张扬活泼,他们强调竞争,喜欢多变的生活。正因如此,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对语言的理解上有很大偏差。如果当我们在中国发现一个人很健谈,我们会认为这个人在某种程度上想要哗众取宠成为焦点。同样,我们很少在中国看到夫妻在公共场合有亲昵的举止,往往相敬如宾;而西方国家的夫妻更愿意在公众面前表明夫妻身份。这其中原因更在于,中国人强调道德主体、道德,他们专注于直接感受和形象。西方人注重自由、民主,非常强调个人。

总之,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强调了道德,社会的和谐;它提倡集体责任感和奉献等;西方思维方式强调逻辑和科学、个人成就,它促进人权、平等,等等。

3、具体实例

·You are a lucky dog.

·你是一个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

·多如牛毛         as plentiful as blackberries

·一箭之遥         at stones throw

·水中捞月         to fish in the air

·石沉大海         remain a dead letter

·蠢得象猪         as stupid as a goose

·“情绪低落”、“心情沮丧”、“忧愁苦闷”

·They felt rather blue after the failure in the football match.

·球賽踢输了,他们感到有些沮丧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中文与中文中的同一意象有着不同的内涵意义和表达习惯,例如“狗”,“蓝”等。“狗”在中文中是低等的,有时甚至被用作秽语;而在英语中“狗”是如同人一样的存在。这归因于不同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和背景。

4、总结

语言是一面镜子,文化可在这面镜子中成像。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紧密相关在很多方面可以得以体现。文化特性塑造了语言,而语言对其相应的文化有着独立的反映和影响。

如今,尽管对于中英语言异同比较这种老生常谈的问题俯拾皆是,但人们对于这些差别的存在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对中英语言文化差异的深入研究,不断深化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跨文化交际也才能更好地展开。

参考文献:

[1]关永平.思维与语言[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4):66-70.

[2]卢春媚.浅论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汉语言的特点[J].韶关学院学报,2003(3):88-91

[3]罗振西.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汉英语言的影响.中南林学院学报,2002(24).

猜你喜欢

中文思维模式宗教
浅析华文教材《中文》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分析
逻辑创新的思维模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语境与英语写作研究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近年日语外来词对中文的作用及影响
中日五种基本颜色词义项比较
主流报纸要做规范正确地使用中文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