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聆听内心花开的声音

2015-05-30林泽兵

师道 2015年5期
关键词:南侨中学化学

特级教师、全国十佳班主任郑立平老师在博客上写道:“佛不度我,我自度,不为彼岸,只为海。试把自己开成花,永远走在春天里……”1998年,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揭西县南侨中学任教,时光荏苒,从教至今已经16年。如今的我,可以静下来反思我的从教经历,慢慢地回味自己曾经的诉求,聆听内心花开的声音。

无奈与困惑

第一个五年。大学时我所学专业是化学教育,毕业之后却被分配到初一教生物,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这所农村学校,学生人数少,以初中生为主,高中学段人数最少时仅一百多人。由于班级管理经验的不足,跨学科带来的教学困难,学校硬件设施较差,加之微薄的薪水以及成长的困惑等原因,我在工作中一度饱受煎熬。最初的这段工作经历,让我体验到许多农村一线教师感同身受的艰辛与无奈。而我的大学同学,他们分布在全省各地,很多人进入到当地重点中学,迅速成长,这让我羡慕不已,同时也让自己陷入到前途一片迷茫的困惑中。

古希腊诗人品达有一诗句:“我们的人生不过是一个魂影。”的确,人生似幻影一样倏然而逝,当我读到这一诗句时,不禁有黯然神伤之感,同时也听到了内心深处奋起搏击的声音——生命中可没有多少个五年可以用来荒废啊!

执着与出色

第二个五年。从2003年起,学校老师调动频繁,很多老师流向重点中学。在我从教的第六个年头,我终于有机会教化学,走上了高一化学的岗位。当时,整个年级两个班总共才几十个学生,他们大多因考不上重点中学而留在本校就读,成绩不理想,学习动机不强。历年来,能坚守到高考的学生一直很少,有的年份甚至仅剩几个人,而且大多选择文科,很少学生选报化学。

然而,艰难的起步没有打消我对于成长的追求和思索。我花更多的时间用于备课,关注学生的学习。我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教学,哪怕只有一位学生在听课,也要认真把课上好,坚持上好每一节课,把教好每一位学生作为教师价值的最好体现。在我从教以来第一节化学公开课《硫酸》上,我充分发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一特点,出色开展实验教学,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把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带入化学世界。我的教学获得了同事们的认同。我开始体验到教书是一项愉快的工作,生活也逐渐充实起来。

从2004年起我开始循环教学。2007年高考,全校理科生21名,其中三人选择化学科,高考中二位学生化学成绩出色,并考上高校化学专业,这在南侨中学尚属首次。其中有林汉立同学大学毕业后回南侨中学担任化学教师,陈东瑞同学本科毕业后考取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后又考取博士研究生,继续在华南师大化学与环境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直到今天,学生陈东瑞一直都和我分享他成长的点滴,亦使我的专业发展获得长足的动力。他曾带我参观了华南师范大学广东高校电化学储能与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向我介绍他正在进行的实验,分享他发表于国外的博士论文,并告诉我他下一步的目标是争取国外留学,博士毕业后,要找一家研究机构上班并攻读博士后。

在那几年里,我边教边研究,阅读《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专业杂志和书籍,和学生一起解题,与学生一起成长。每年均有一些学生从这所农村中学脱颖而出,考入高校。而我,也开始收获学生的成功所馈赠给我的名誉——教学设计获得市奖励,在县的多项教学教研活动中获奖,并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也是在那几年,我逐渐明白了,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要善于领会到教书育人工作的乐趣所在。刘成伦的文章《教书是为了自己高兴》中写到,“若是教书是为了自己高兴,也能上升为生活的一种信仰,我相信它就能唤醒我们内心的正直与纯净,让我们懂得开解自己,止住内心的失望和悲伤,用一种明朗、从容的心态对待荣辱得失,保持内心的明朗平和,积极向上,时时自省,日日更新”。读后,我心生共鸣,久久难以平静。

徘徊与突破

第三个五年。我长期在农村学校任教,深知实验设备及硬件不足,将制约着农村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如何建设好实验室、切实开展实验教学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并先后撰写了多篇论文。其中,《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一文还在省优秀论文评选中获奖,我也因此获得机会到广州参加由省化学教研员王益群老师主持的成果交流会议;论文《切合课程理念,切实开展实验教学》参加《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杂志“总结课改经验,推进素质教育”征文活动获奖,并在此杂志发表。

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农村生源基础较差,当以高考成绩来评价我们的教学时,我深感遗憾与挫折。高考学生的分数很低,上线人数也很少,数据与县里的重点中学一比,显得微不足道。学校科研氛围较为沉闷,一颗萌芽的种子缺少足够能量去冲破覆盖于身上的那一层薄薄的泥土,我前进的步伐举步维艰。工作日复一日重复着,不同的是我很难再怀着愉悦的心情和学生一起进步,职业倦怠正慢慢向我袭来。我还能继续坚守当初的理想和信念吗?

2013年的春夏之交,我作为市级优秀班主任,加入到由省名班主任李桂华老师主持的揭阳市首个省级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作为工作室的成员,我有幸与全市26位优秀老师共同学习与成长,这重新点燃了我的工作激情。李桂华老师的《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之路》的专题演讲为我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成员范曙明老师关于教育叙事的讲座让我深受触动,真实的故事是教育甘苦的回味,故事中的理性之美又促使我反思;成员徐卫佳老师在《班级管理,借出来的精彩》专题讲座中,她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展示了一个教师的智慧。在集训期间,我们还深入到课堂听了十几节精彩的主题班会课,对我的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激情的唤醒是对抗职业倦怠的良药,我开始反思我十五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记录、摘录下许多教书育人的体会与心得:在学生学业成绩方面,“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把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有的学生成绩好,有的学生成绩差,是正常现象,是个体差异性的体现,如同人的走路一样,有的人走得快,有的人走得慢”;在教育的目标上,“不能把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教育的目标要以学生为起点,对于学业成绩不尽人意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形成良好的品德,顺利完成中学学业,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在与学生打交道时,要公平对待和影响每一个学生,“以无私浇灌无私,以心灵培育心灵”。

我认真参加在线继续教育,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课程中,班建武老师这样说:“学生在学校的很多的品德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学业失败,学业失败带给学生的最大伤害,就在于他在学校教育中找不到他存在的价值感和意义感,他们从教学中找不到自我肯定的力量,他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表达他存在的价值。”这一段话我一直铭记于心,对我的教育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农村学校的孩子虽然成绩不理想,但当我改变了观念,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和人格进步,我同样可以感受到教育的美好,“以知识传播知识,以智慧启迪智慧”,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导师,重拾教育的幸福感。

在省名班主任李桂华工作室这一共同体中,我幸运地与全市具有相同教育理想与信念的老师同行,我们互相影响,共同进步。我进行专业的阅读,如韩东才主编的《班主任基本功—班级管理的基本技能》、张万祥主编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肖川教育随笔《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承载师者智慧和情感的读物《师道》……阅读不断地滋养与丰富我的精神世界,不断的充电让自己获得继续前进的能量。而我确实也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亦有幸获得愈来愈多的馈赠。2013年,我撰写论文《中学学困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在李桂华工作室中进行交流,得到同行们的较高肯定。2014年,《润物无声,立德树人——记南侨中学林泽兵老师》报道参加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百系列”学校德育优秀成果展示活动,入选“教书育人”系列——“百名优秀德育教师”。在2014年的8月份,我还荣获“潮汕星河辉勇师表奖”。

2015年的春天,我作为揭阳市首批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将与我县十六位优秀班主任一起组成一个专业发展共同体,一起研究与成长。我将珍惜机会,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教育教学风格。郑立平老师说过,“成长,就是静静地开出自己的花”。花的绽放,不是彼岸,是心中的那一片海。

(作者单位:广东揭西县南侨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南侨中学化学
重温南侨机工走过的路
南洋华侨机工档案开发研究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