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提高路径探究
2015-05-30卢志钦
【摘 要】从高职生体质状况出发,针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提出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教学质量 提高路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151-02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是在逐年下降。虽经各方努力,但至今仍未有根本性好转。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对健康体质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在我们的体系中最能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去锻炼的各级竞赛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几乎没有了。这样成长起来的学生,到了大学就根本不可能有自觉锻炼身体的意识。因此,高职院校体育课的改革更应注重教学质量和效果,要充分强调健康体质的重要意义,并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和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为出发点。
一、高职生体质状况
2012年9月在天津市举行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暨科学论文报告会上,高职院校体育科研人员的调研结果显示:全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20年来在持续的下降,仍然没有减缓的趋势。当今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肺活量水平和体能素质与1985年相比,2010年大学生的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2.72厘米和1.29厘米。大学生的体重要不过重,要不过轻,其中肥胖率逐年上升,近视者也越来越多。
根据资料显示,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全面落后于日本的同龄学生,其中大部分的身体素质指标落后于韩国的同龄学生。从全国健康体质测试结果发现,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比本科院校稍好,但仍然是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对以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不能及时阻止高职院校学生健康体质的下降,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必将影响到我国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
对于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质现状,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示了他的担忧:“以这样的身体素质,如何建设人才强国?”他指出,不少家长都错误地认为孩子的成长是可以分阶段的,在孩子考上大学之前,也就是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可以先不要花费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等上了大学之后再去补。其实不然,等孩子上了大学之后再去补体育锻炼的想法是不现实的。在小学和中学,如果孩子没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等上了大学之后,就更不可能自觉地去锻炼身体了。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结构与安排简单、呆板和教条。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基本上是以选项课为主,即学校的体育教学部门根据本校教师、场地、器材以及在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来设定一些具体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去选择自己相对比较喜欢的体育项目来学习。大部分高职院校几乎都是学生一周一次体育课(80~90分钟)。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各高职院校开设的体育项目除一些传统的、比较普及的外,也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增加了不少新的、时尚的体育项目,来丰富学生的选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结构与课程安排的改变,仍然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体育课程结构的简单、呆板和教条。无论是课程结构,还是课程安排都没有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而且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在人为的压缩体育课、体育场地以及体育经费等等,这就是高职院校体育的现状。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与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创新和科学性。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学校统一安排教学项目、教学内容和教学班级(包括人数),统一安排上课时间,体育教师负责授课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选择体育项目、教学内容、任课教师以及上课时间的自主权。具体教学形式一般是以专项课的教学形式为主,普修课教学为辅。普修课是以原始教学班为单位进行教学,专项课则是以体育项目为单位进行教学。每个班1次/周,每次80~90分钟;每班每个学期上12~16周体育课。教学内容虽然相比较中学的体育教学内容有了一些的变化,增加了不少新兴的、时尚的和热门的体育项目。但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上,基本上和中小学的组织教法差不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也几乎就是一些旧教材的翻版,没有什么逻辑性,递进性也不强,更缺乏实用性和科学性。到大学了还要重复中小学学过的内容,重复那些做过千百次的练习和单一性定量测试,对学生体质的个体差异无法区别对待,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意识。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重结果轻过程、评价单一。一直以来,现实中的高职院校学校体育工作就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说明我们大多数的领导往往是表面上重视体育,实际上不把体育当回事。以至于体育课时被压缩,运动场地被占用,体育经费被挪用。学校体育没有被摆在应在的位置上,自然教学质量和效果就不会好得到哪里去了。既然领导不重视,教师也就没有积极性。现在仍然有不少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存在放羊式教学,少则四五十人一个班,多的甚至六七十人,教师几乎连看都看不过来,就更别说教了。这样的教学会有什么好的质量和效果,可想而知。
还有些一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存在“一刀切”的问题,过于注重体育课考试和体质测试结果,而忽视了体育课练习和体育锻炼的过程。再有就是,过于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导致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低下。
三、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充分认识高职院校体育课的重要意义。高职院校进行课改这么多年来,在体育教学方面之所以仍然没有找到能切实提高学生体质的、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归根到底,是没有统一思想、正确认识体育课在高职院校的重要性。人们受高考应试教育后遗症的影响,认为高职院校的体育课还是像中学一样可有可无。在中小学,我国90%以上的学生家长及本人都认为体育锻炼是浪费时间,没必要每天去锻炼,甚至每周仅两次的体育课也没能认真的锻炼,偶尔遇上个刮风下雨或小伤小病干脆就不上了。等到上了大学,学生所受到家长和教师的监督少了,自由支配和娱乐的时间多了,不少学生会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或者熬夜不注意休息和锻炼,这样的生活习惯极易造成自身体质的下降。另外,除学生本身疏于锻炼外,一些学校对体育锻炼的忽视也间接导致了问题的形成。高职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身体素质是整体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提高和增强学生体质的主要载体,学生在小学、中学阶段没能锻炼好身体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到了大学如果仍然没有意识到健康体质的重要性,体质下降也就成为了必然。所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加强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和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
(二)改变传统落后的体育教学模式。纯粹技术型的教学模式是我们高职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以“讲解—示范—练习—纠错”为基本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通常是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技术上过多的要求会令学生感觉枯燥,甚至厌烦。从而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所以,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体育教学模式,淡化竞技教育,丰富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现在有一些高职院校已经越来越重视学生各种体育协会或俱乐部的培养和发展。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与体育协会或俱乐部的体育活动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模式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课、体育锻炼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校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意识。
(三)转变思维,明确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对于不少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之所以存在“一刀切”的问题,本人认为,一方面是因为学校过于注重体质测试和体育课考查的结果,没有充分重视体育课内、课外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在体育课程教学上安排过多的竞技性项目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这样,往往会造成技术好、竞技能力强的学生更加积极主动,而技术不好、竞技能力差的学生越来越没兴趣。所以,建议学校要转变思维,明确体育教育目标,真真正正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和广泛性,丰富体育教学形式,指导和支持学生自主体育、自觉锻炼。这就能够使体育和德育、智育、美育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学校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重要群众基础。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从实际出发,以耐力素质为突破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大约从2005年扩大招生开始,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为了阻止学生体质的下降,从2008年开始,学院决定以耐力素质为突破口,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具体实施是在每一次体育课中必须安排10~15分钟的中长跑等耐力练习,并且每个学期都要进行12分钟跑或800米(女)1000米(男)跑的考试,占期终体育成绩的30%。这样,在体育教学中坚持给学生进行耐久力的练习,确实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在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日趋下降的今天,通过以耐力素质为突破口,来全面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体育教学模式,值得在各高职院校借鉴和推广。
(五)实行多元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机制。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评优、就业几乎都与体育的好坏无关,这样缺乏体育因素的评价体系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的内生动力不足。而且存在体育教学评价机制过于单一、体育课考核标准过低,执行不严和形式化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体育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造成了学生不重视体育课和体育锻炼。因此,必须建立更加多元化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使每个学生、教师以及学校,乃至社会都充分意识到体育是学生素质评价体系中重要的评价因素。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提升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从而提高和增强学生的健康体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尚大光.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赵苏喆,余卫平. 高职院校如何贯彻全国普通高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4)
[3]王玉扩,陈庆合,李会增.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
【作者简介】卢志钦(1965- ),男,广西桂平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