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冲突的原因与对策
2015-05-30罗慧秀
罗慧秀
摘要: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教学中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我们来应对和解决。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思想与价值观念、语言与生活习惯、文化忌讳等方面的文化冲突。这些文化冲突是由于各个国家个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不同导致的,此外语用迁移也会导致一些文化冲突。我们针对这些文化冲突要用相应的策略来缓和化解他们。要运用培养学生对文化产生兴趣,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文化素养,增强对外汉语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规避“雷区”的能力等方法避免和化解教学中文化冲突问题。最后,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害怕冲突,要了解冲突的原因和问题,能够合理的利用文化冲突,使其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关键词:文化冲突;对外汉语教学;教学策略;合理利用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世界上汉语学习者也越来越多,对外汉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学习者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习惯等方方面面都各不相同,在教学中难以避免的出现各种文化冲突问题。文化冲突问题是我们必须面临的,也需要我们通过研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化解。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
(一)思想与价值观念冲突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思想与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对事情的认同程度也不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对于课文中的问题和观点都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这种情况下学生之间或学生与老师之间都可能会产生意见冲突,可能会对一个问题产生争执。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冲突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冲突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二)语言与生活习惯冲突
语言和生活习惯的不同的也可能导致文化冲突的产生。学生可能不能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这样说,可能有的问题没有原因,就是语言习惯,因此无法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样学生不理解就会产生冲突。例如,汉语中我们常说“打扫卫生、吃食堂”等看似不合理的话,学生会问“卫生怎么打扫,不应该是打扫教室吗?”但是,中国人从来没有人问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们从小学习汉语时就是这样说的,我们有这样的语言习惯,不会特意去想为什么要这么说。而很多西方国家的人比较较真的,追求问题的答案,如果没有合理的解释我们会非常不满意,这样文化冲突便产生了。再如,我们在离别时经常会说慢走,而外国人非常不理解为要让人慢点走呢。这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就会表现出语言和生活习惯的冲突。
(三)文化忌讳冲突
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信仰、习俗、忌讳的不同,忌讳导致的文化冲突也是很常见的。例如,伊斯兰教的信徒们不吃猪肉,他们忌讳猪这个动物,我们在教学中也应该尽量不提关于吃猪肉、杀猪等问题,避免有信仰的学生产生不好的情绪。如果我们提及别人国家或民族的忌讳,不稍加注意的话是非常容易产生文化冲突的。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造成文化冲突的原因
(一)价值观的差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对于每个人来说价值观都会有很大的差异,而对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的人来说价值观的差异更是明显。中西方人在价值观上的差异有很多,这些差异决定着中西方人在语言、思想、为人处世方方方面面的不同。价值观没有先进与落后的差异,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对于周围的不同的看法。中国人的价值观常常从整体、大到小考虑一件事的重要性,往往更加注重集体的利益,而西方人的思维从个体出发更喜欢从细处出发考虑问题。这些价值观的差异会表现生活的方面方法方方面面,而在语言的教学中也因此出现文化冲突问题。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多了解差异,多理解,少诧异。应该尽量用平常心对待学生的处事方式,不能大惊喜小怪,把价值观的差异导致的文化冲突降到最低。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在人类产生的最初,思维方式是没有差异的,思维模式具有共同的特点,然而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环境、风俗、信仰等方方面面的不同人类的思维方式也产生了差异。以美国人为代表的西方人和中国人为代表的东方人的思维方式就有很多差异。西方人习惯于直接的线性思维,他们以某一固定的线路表达信息,听者也以同样的方式去理解;而中国人更习惯于委婉曲折的表达,喜欢暗示对方,让听话者自己理解。西方人习惯个体思维,关注个体、体现个性;而中国人的整体思维更加强烈,更注重整体、关注大局。这一差异在地点和姓名的表达上体现得非常明显,英语中先说小地点再说大地点,汉语中正好相反,英语中先说名再说姓,而汉语中先说姓再说名。另外,中西方思维方式还有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差异。汉语中形象思维的体现之处非常多,我们用“薪水”表示用辛苦劳动换得的报酬,用“水土”表示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等,都非常形象的表达了词语的含义。而西方人更重视逻辑思维,注重因果联系,原因与条件等,用英语表达一个句子时什么样的成分要放在什么位置都是有要求的,要符合逻辑,而汉语没有这么严格,主要靠意合理解句子的含义。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除了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以外还有很多,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些差异造成的文化冲突,需要我们运用技巧化解这些问题。
(三)行为规范的差异
中西方在行为规范方面的差异也不少,是导致文化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行为规范就是指在一种文化的影响下人们之间约定俗成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不同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也会很多差异。行为规范受到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制约,由于中西方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行为规范的差异也非常大。在中国人们往往受到传统习惯的制约,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细节都要非常注意。例如,在待客时必须以礼相待,要尊重客人,要给客人沏茶倒水,否则视为不尊重。在婚礼上要有很多很多的注意事项,必须遵守。在生活中由于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影响,男生和女生不可以太亲密,虽然近些年来随着思想改革开放不再那么封建,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多的约束。行为规范的差异也是导致文化冲突的一个方面,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不理解课文的内容,由于行为规范的不同他们可能认为课文中的内容是不正确的,这就要靠教师有耐心,去解释这些问题。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解决文化冲突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有很多留学生也是因为希望了解中国文化。喜欢中国文化,为了更加深入了解而来到中国的。可以说,中国文化是有吸引力的一种文化。既然中国文化受到很多的人喜爱,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很多学生乐于接受的方面来使学生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我们可以采取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例如,我们可以举办一些中国歌曲比赛、画脸谱、朗诵等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这也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进行选择,让活动的效果能够事半功倍。对于一种文化的接纳和喜欢是解决文化冲突问题最有效的途径。
(二)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各级各科的教学中都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提倡教师接受新方法、新知识、新理念。而对外汉语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存在的问题更是数不胜数,所以说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接受新的理念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对外汉韵教学之初,常常更加重视读写而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文化冲突和文化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对文化冲突问题引起重视,只有接纳和喜欢一种文化,才能更好的学好这门语言。
(三)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文化素养
第一,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学知识和能力。虽然作为中国人我们的汉语语言能力没有问题,但是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我们有必要了解语言学知识,有一定的语言学学习和分析能力。我们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在教师中游刃有余,能够了解和分析学生的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有的人认为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能对学生讲语法,不能对学生讲语言学知识,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深究语言学和现代汉语语法知识,这种想法是非常荒谬的,真正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人不会这样认为。
第二,尽量多学习和了解外语。我们都学习英语,也有很多对外汉语教师的英语很好,虽然在课堂上我们并不提倡使用英语教学,但是掌握英语仍然非常重要。在初级阶段我们需要和学生沟通,上课的要求,考试的方式等,在课堂下与学生交流等都需要使用英语。除此之外,我们在做研究时很多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等都是英文文章,要想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需要我们掌握英语作为基础。学好英语是一个基础,我们还应该尽量多学习一些外语,很多学生不是英语为母语的,他们的英语水平低,用英语沟通成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多学习一些外语。像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一般都会开设第二外语进行学习。
当然,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掌握所有的语言,掌握一两种外语已经是很难的事情了。所以我们在尽量多学习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学生的因素有针对性的学习一种语言。例如,去各国的志愿者在出国之前都会学习一些出任国的语言。当我们学习了学生的母语时,就有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有时,即便只会说一些非常简单的打招呼也比不会好一些,当学生听到你用他的母语打招呼时在感情上就会拉近距离,这时文化冲突问题的出现也随着减少。
第三,学习中外文化知识。文化冲突的出现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文化的不同,所以多学习和了解有利于避免和解决文化冲突。中国人常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这句话同样适用。只有了解自己的文化也了解他国的文化,才能知道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第四,学习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这两门学科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基础课程。这与教授哪一科没有关系,是教学技术的基础,是每一个教授都应该学习的知识。无论老师的知识有多么的渊博,如果不能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心理,采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学就不能顺利进行,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来说,由于语言不通、文化冲突等问题情况比其他学科的教学更加复杂。所以,掌握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必要有足够知识储备和能力才能处理好教学中的遇到的问题,才能使用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增强对外汉语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由于各个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既然问题不能避免,我们就应该在尽量减少问题发生的同时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发现问题并分析和解决问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耐心,要求对外汉语教师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忽视学生情绪和问题,不能对问题置之不理。而是有耐心的关注和解决。在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学生出现文化冲突方面的差异。二是要做到尊重和协调学生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每个留学生从小就养成的,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五)提高对外汉语教师规避“雷区”的意识
在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一定要提高规避“雷区”的意识。有些问题我们并不觉得重要,但是对于有宗教信仰或民族习惯的学生来说却是非常在意的。做到规避“雷区”也要以充分的文化知识储备为基础,有了知识储备才能知识哪些是学生的“雷区”。例如,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是不吃猪肉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注意这些问题。除了教师规避“雷区”,也要培养学生的差别意识,让学生知道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让学生了解很多事情是由于差异而并不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文化冲突的合理利用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文化冲突可能性的预测是合理利用的前提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不断地想要学习中国的文化,被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吸引着。这因为这样留学生课堂表现出多元化的情景。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本身从下到大周围的环境因素不同,所受到的文化熏陶当然也是各不相同。正因为这样,对汉语就有了不同的理解。对外汉语教师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在教授汉语之前一定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要掌握不同文化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予以注意和区分。这有这样才能够在真正课堂教学当中,不产生文化冲突,避免尴尬。综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合理利用的前提就是对文化冲突可能性的预测。
(二)在对外汉语具体教学中对文化冲突的合理利用
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对待同样的问题当然会有不同的理解,在此前提下所得出的结论也就各不相同。这是因为这样,教师在实际授课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备课,尽可能的做好准备,在掌握具体要讲授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明确教学目的,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内涵。教师需要具体分析文化当中不一样的地方,尽量避免文化冲突的发生而影响教学。
教师想要让留学生了解他们很想知道的中国文化、各地风俗、不同价值观等等,就需要在授课时再现非常符合生活的作品,让学生一边学习语言一边了解文化。这样既学习了基础知识也掌握了文化内涵,一箭双雕。与此同时,针对同一个文学作品每个留学生都会有不同地理解,这恰恰可以引起很好地讨论话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这其中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毕竟留学生对中国的文化知识了解较少,在讨论地过程当中很可能会发生留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这样的讨论还需要教师在旁边不断引导,适当引入文化知识。在引导是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不自觉地对比中国与自己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了解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在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在具体的汉语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对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进行预测,这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的为汉语教学服务。(作者单位:渤海大学)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2]姚俊玲.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冲突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3]曲凤荣.对外汉语教学视阙下的文化冲突与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8).
[4]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5]牟欣欣.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
[6]朱永生,彭增安.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7]陈平.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
[8]张英.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J].汉语学习.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