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2015-05-30戴世琴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校价值

【摘 要】分析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价值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生命教育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校 生命教育 价值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039-02

近年来,国内高校中发生的各种自杀事件层出不穷,比如某高校学生在南京城墙上吊自杀、河北某高校大学生自杀身亡等,一桩桩高校特殊群体自杀案件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深思。这反映出高校生命教育存在极大的不足。对此,高校应加深对开展生命教育价值的认识,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对策。

一、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价值

(一)从学生层面而言,生命教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生命观的途径和手段。对于高校在校学生而言,他们基本上都已经年满18周岁,已经是成年人了,但家庭的溺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缺乏社会实践的他们心理发育迟缓,有的甚至没有形成健全的心智。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社会变化、生活节奏都非常快,价值观念也处于不断的嬗变之中,这使得一直习惯于学生生活的大学生多感力不从心,无法有效融入社会。以即将毕业的学生为例,其中很多学生认为在学校里好好表现,争取优秀或拿到更多的荣誉证、资格证,将来求职就会一帆风顺;然而,事与愿违,当他真正走向社会以后,突然会感到社会与他们想象的大相径庭,加之此时缺少关心和心理疏导,以致很多学生心理发生了变化,容易产生孤独、叛逆甚至轻生的念头,而走极端的心理倾向容易导致自杀现象。由此可见,大学生自杀案件层出不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自己的情绪压抑时,无处释放也没人疏导,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世的扭曲心理。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应当告诉学生,不知生命,何以生活;不知生命,何以生存。通过加强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生命观,学会尊重生命、认识生命价值,才能不断提高生存技能,创造美好生活。

(二)从教育层面而言,生命教育是回归教育本质、推动德育发展的有力抓手。从本质上来讲,教育即对人类的积极影响,生命教育是对人类认识生命、改造生命的积极影响活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实现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会学生独立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上施下效,使其作善。简单地说,教育实际上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养成对待事物的一种正确、积极的态度。作为现代高校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生命教育就是为了能够使大学生养成一种正确对待生命的态度,积极、健康的人生观、生命观。基于终身教育语境思考,教育始于生而终于死,生命教育的开展,促使了高校学生以理性的认知去重新审视生命,以饱满的激情去感悟生命,以正确的姿态去善待生命,最终再以积极的行动去升华生命。说到底,生命是基础,提高生存的能力才能全面发展,这是现代高等教育最本质的要求。

(三)从社会发展层面而言,生命教育是大学生适应并构建社会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价值观念不断地更新,而且各种矛盾从冲突到不断地融合。这种道德氛围以及价值取向,对高校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面对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很多大学生如大海行船,却找不到一个平静的港湾。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势下,很多大学生为工作忧心忡忡,甚至对生存、命运忧惧;刚刚刚入学的大学生,已经开始为将来的毕业出路着急,甚至看不到未来的出路,以致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了怀疑。成绩差、求职处处碰壁,加之感情挫折和心理疾病的影响,很容易产生暴力情绪、自杀轻生。虽然诸多客观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大学生放弃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是大学生自己的意志薄弱、心理不成熟以及对社会变化感到惶恐,也是他们消极避世、郁郁寡欢的导火线;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对生命的认识无知,导致他们无视生命的重要性,以致酿成生命惨剧。基于此,当前高校加强生命教育,对于调整学生心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经营生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体现出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二、高校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认知深度不够。从当前国内部分高校生命教育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因为对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知。第一,生命教育是广义上的高校德育基础内容,从改造学生的主观世界层面来看,高校的德育内容包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育,生命教育应当始终贯穿上述“三观”教育之中。然而,从实践来看,高校德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道德以及心理四个层面的教育,生命教育难以有效地融入其中。第二,从心理健康教育层面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生命教育的主阵地,很多心理疾病源于对生命的认知不正确,产生了极端心理,因此容易放弃生命。

(二)缺乏生命观教育。高校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号上或者纸面上,只有真正地实施了,才能有所保证。生命教育的实施,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高校是否设立了相关部门,不同的院系是否有专门的生命教育部门;高校内部是否配备了专业的、充足师资力量,是否能够有效承担在校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理论知识教学;高校安排的生命教育课程是否是必需的、优质的,随着这些课程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是否能够对大学生关于生命的意义认知带来正能量。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生命教育属于现代教育教学的范畴,但是对生命教育的价值认识和关注,也只是近年来的事情。生命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只是限于意识、共识层面,未能真正地实践和落实。该种现象的存在,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下高校乃至全社会生命惨剧时有发生。

(三)高校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力,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生命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从高校层面来讲,需涉及不同的校属部门、院系;从决策层面来讲,教育方案、课程的制定和设置以及师资人员的配备等,需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对教育活动统筹规划。然而,当前高校内部之间协调不力、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以致生命教育暂时搁浅;零星的生命教育活动,因缺乏系统性而难见成效。

三、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校加强生命教育,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营造生命教育环境氛围,加强人文校园建设。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新契机,必须从理念上对传统的理念进行革新。在高校广泛普及和推进生命教育,必然要营造生命教育环境氛围,加强人文校园建设。第一,高校应当确立生命教育理念。如上文所述,生命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教育理念,其所回答的问题是教育本质。生命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应当始终贯彻着生命教育理念,缺乏生命教育理念的教育活动华而不实。因此,高校应当积极营造生命教育环境条件,为有效开展生命教育准备条件。同时,还要加强人文校园建设,确立人文教育理念。对于教育而言,其存在乃因为人。在消解教育本质的过程中也消解了人的本质。教育离开了人,脱离了现实的生命个体,则不能称之为教育。由此可见,教育的本质在于其人文性,人文教育在当前大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基础性的,人文教育被抽出以后,大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生命是人文之始,而且生命教育、人文教育之间相与共生,高校开展生命教育也应当承其恩泽,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加强高校生命教育动力体系建设。具体如下:

1.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生命教育教师队伍。教师在生命教育工作开展、实施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大学生的生命观形成以及积极人生态度的树立,均依靠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从这一层面来看,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开展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在此过程中,应当提高教师的生命意识,与学生保持密切的接触。比如,当前大学生喜欢熬夜网游、聊微信和QQ,甚至半夜也不睡觉,睡眠质量非常差。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在适当的时候,让全班同学集体休息10分钟的时间,然后专门讲解关于睡眠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醒学生爱惜身体、热爱生命。同时,应当有针对性地结合学科建设特点、优势,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使他们能够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合适进行纠正。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对开展生命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加大配备力度,师生数量比例不小于1∶200,并且经常对这些老师进行培训,以保证生命教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激发和挖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潜力。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时,不仅要依靠生命教育载体,还要以教师为重,尤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挖掘他们的潜力,这是自我教育的体现,同时也是生命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实践中,应当发挥高校学生自身的能动性,使他们能够进行自我教育,这样才能使生命教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将生命教育的知识和理论通过某些方式教授给学生,也都需要大学生自己将教师讲授生命教育的思想进行内化,并将其纳入态度体系之中,成为自觉意识;大学生在实践中所获得的相关生命体验和感受,也应当有效地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并且将所获得的正确生命认识外化于行为,指导自己的行为,避免出现过激或者轻生念头。同时,大学生还应当培养个人的关爱情怀,能够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人;同学、朋友处在人生低谷期,可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走出人生低谷,对生活、生命充分希望。通过该种方式,不仅增加同学友情,而且还培养了个人的关爱情怀,更为重要的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对人生的真谛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这就是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

总之,高校学生对待生命的消极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高校德育中的生命教育乏力。生命教育是社会教育的新课题,关系着大学生的生命和发展,因此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势在必行。同时还要看到,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唤起师生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并非一蹴而就的,因此高校开展生命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佘海舟,曾勇.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生命意蕴与课堂精神[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

[2]曾令玉,林凡.团体心理辅导在“90 后”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

[3]金平,陈齐苗.以人为本视阈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1(11)

【作者简介】戴世琴(1982- ),女,广西金秀人,瑶族,硕士研究生,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高校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有效滋养生命的德育探究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