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渠淑坤: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2015-05-30

心理与健康 2015年5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心理

大学阶段是人才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是我国知识人才的储备力量,因此,高等学校培养的合格人才,特别是优秀人才,必须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不仅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的心身素质等心理品质。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社会的重任。因此,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是学生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中以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的重要因素,是将人的各个功能“联系起来”的内部依据。从大学生成长与发育的角度看,生理上,他们正处于青年时期,身体发育趋于成熟;心理上,他们仍处于由幼稚到成熟的不完善的状态。其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出五个特点:一是注重对社会发展、人生意义的探求,关心自己的成长与成才;二是注重自我评价和他人的评价,并有了一定的认识深度;三是自尊心增强,注重自身个性、知识与道德的发展;四是注重在自己一定的知识与信念范围内衡量、判断各种问题,进而确定和表明自己的观点及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五是注重自我教育。

心理健康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那么,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依据国内外有关专家的评价标准,概括起来主要有九条:一是热爱生活、悦纳自我;二是情绪稳定,心情愉快;三是有安全感,能承受挫折和不幸;四是自我意识正确、自我评价客观;五是有强烈的高成就动机,学习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六是有坚强的意志力,自信心强;七是适应能力强,能正视现实;八是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人交往;九是心理和行为与年龄相符。

200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倡议、全国多所高校响应,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确定5月25日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2004年,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共同决定将这一天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这个意义重大的日子是用心挑选的。首先,长久以来,5月被人们赋予了和年轻人一样的活力和激情。作为新一代年轻人,首选的活动当然在5月。其次,由于大学生缺乏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导致很多心理问题发生,所以“5·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它提醒大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只有关爱、了解并接纳自己,才能获得心灵成长,进而获得爱别人、爱社会的能力。

依据这个标准,笔者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实践中感到:越是德才兼备、整体素质优秀的学生,越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反之,只顾埋头读书、注重分数、耐挫能力差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以致恶性循环最终形成心身受损、择业难的局面。对此,历届学生也在呼吁,希望早点为他们讲授一些心理健康知识。

有学者经问卷调查发现,每届学生中有各种心理障碍(如焦虑、孤僻、失眠、想轻生、情感危机等)的约占三分之一,心理问题相对少一些或心理较健康者仅占四分之一。这引起了各高校有关领导和教师的关注,他们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和个人、团体心理咨询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有效地指导和帮助部分学生调节了心理障碍和困惑。比如,笔者所在系的大学新生在课后说:“心理课给我的大学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更确切地说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变化,让我走出了迷雾,重新找回了自信。我真正明白了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应该以何种状态去面对大学生活。”

在求职难度较大的情况下,毕业班学生的感受是:“靠大学期间形成的心理素质、耐挫能力和自身业务实力去择业求职,是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信任与接纳的重要条件。”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进他们的心身健康,主要的教育内容及对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年轻人想做成大事,就要特别注意道德修养,不仅在科学上,也要在为人处世上全面锻炼成长。要心胸开阔,目光远大,要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年轻人往往好胜,想很快取得成功,所以,要建议他们对名利看得淡一些。我们见过有些年轻人虽然很聪明,但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有时把自己一点点想法看得非常之重,不愿跟人家交流,也不愿与他人分享,更不愿进行团队合作,很计较自己的排名,生怕名利被人家占了。

上述现象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育人的重要课题。事实上,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才绝不是个人力量所能达到的,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社会和集体的力量与智慧,取决于能否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具体到大学生的学习上,在校所学习的科学知识,实际上只是完成学业内容的很小一部分,大学生还要学会如何做人和做事,学习如何在做事中去做人。

2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强烈的高成就动机,这是促進他们成才的重要心理品质和潜能,也是个人顺利完成自己所认为的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去从事、去完成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未来人才都应掌握三张“教育通行证”,一张是学术性的,一张是职业性的,第三张则是证明个人事业心和创造力的。具体到学习和事业上,可以用公式表示,即“动机+智商+勤奋=成功”。也就是说,获得事业成功靠的是能力,能力的获得来自于“知识+智力+埋头苦干”。然而,这两个公式的成效来自于“高成就动机”这一重要的心理素质,这样的学生才有可能以惊人的努力去学习和工作,不会纠结于那些小小的挫折和人际矛盾。

3将高成就动机转化为具体行动。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目标,教育他们凭自己的实力去胜过他人,注意优化自我形象,善于扬长避短、捕捉机遇,开拓“无人区域”。

4培养学生的“差异思维方式”,在心理学上叫做“求异思想”,即对一个问题从多种角度着眼搜寻多种可能性,长此下去定能提高创造能力,显示自身的特色、才华与水平。

渠淑坤: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从80年代起开展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多年来负责北京地区学校心理辅导师资的培养,以及家长教育、学校心理咨询等工作,主编及合编著作及参考教材10余部。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