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探讨
2015-05-30程心怡张进
程心怡 张进
摘要:众所周知,在民事诉讼中,公民或法人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然而,在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只限于物质上的赔偿请求,并没有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体系中。本文通过探讨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诉讼的条件,从而分析其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的范围,为构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供借鉴。
关键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
一、精神损害赔偿提起需要具备的条件从精神损害赔偿提起的条件来说,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被害人遭受精神损害的事实
并不是所有侵害都能够提起精神损害赔偿,而是当被害人是因为被告人的犯罪行为,从而遭受到精神损害时,才能够提起赔偿请求。何为“精神损害事实”?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被告人的侵害行为使被害人的名誉受损毁,尊严受到侵害,遭受到负面评价等;(2)对被害人造成的间接物质损失,如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影响被害人今后的正常生产、工作、经营等情况,造成被害人的经济损失等。
(二)被告人有过错
行为人的过错是行为人在实施违法行为时所具备的心理状态,是构成民事责任的主观要件。它表明了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后果所抱的主观态度,体现了行为人的主观上的应受非难性和不可原宥性,是法律和道德对行为人行为的否定评价。过错是指一个人行为上的主观心理状态,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的,并且受社会舆论和道德谴责的一种综合因素。[1]故意和过失都属于过错,因此,当某被告人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存在主观上的过错,被害人因而遭受到了精神上的损害,被害人因此就可以此提起诉讼请求。
(三)必然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指当被害人受到某种程度上,由于某件事情因而遭受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损害,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应当具有因果关系,即由于被告人的侵害行为致使被害人遭受到精神损失。并且,我们说这种因果关系应当是直接的因果关系,如侮辱、诽谤罪,被告人的行为给被害人造成了痛苦。所以,被害人有权提起精神方面的损害赔偿的请求。
二、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通过研究精神损害赔偿提起的条件,可以看出,当被告人的行为致使公民、法人或他权利主体受到精神损害时,被害人可以以此提起赔偿的请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公民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1、侵犯生命健康权的犯罪行为。作为自然人最基本的权利——生命健康权,侵害生命健康权的犯罪行会给被害人造成生理上的负担,同时也会增加被害人心理上的创伤,因此,笔者认为,被害人的生命健康权当受到侵害时,可要求诉讼请求。
2、侵犯公民名誉权和公民隐私权的犯罪行为。侮辱罪、诽谤罪等属于侵害公民名誉权、隐私权的犯罪行为,被告人的行为导致了被害人名誉受损,影响其社会地位。会给被害人精神上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从而严重的影响时甚至会导致被害人精神失常,自杀等。因此,被害人应该在精神损害赔偿上得以赔偿。
3、侵犯公民贞操权的犯罪行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妇女的权利往往受到忽视,如强奸,它会使妇女受到来自社会各方的评价和负面影响,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对这种犯罪,笔者建议也应提起精神损害赔偿。
4、侵犯公民自由权的犯罪行为。非法拘禁表现了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会给被害人造成精神上的创伤。公民的自由权任何人都不得侵犯。这种犯罪行为,被害人也应享受精神损害赔偿。
(二)法人及其他权利主体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曾听一学者说,在日本有人主张,“在精神上感受到痛苦的法人,无法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时,可以有权享受精神上的损害赔偿请求。”[2]还有就是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我国台湾的一学者主张说,“非财产上损害尚包括被害人因为其信用遭到损害等,也可对这种无形的损害,法人也将可提请赔偿。”[3]总之,民法允许法人在诉讼中提起精神损害赔偿,因此,笔者认为在刑法上,也应赋予法人在精神上收到损害时,给予精神上的赔偿权利,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行为:
1、侵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犯罪行为。
2、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行为。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行为,会损害被害人的竞争优势,造成权利人潜在经济利益的受损。这种损失在某种意义上应视为精神损害,因此,应当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项目:河南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构建(20141047604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利明.人格权法新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98.
[2][日]法律用语辞典[Z].台北:自由民国社,1985.26.
[3][台]曾隆兴.现代损害赔偿论[M].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