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子
2015-05-30Vicky
Vicky
这年九月底,克莱蒙特·李匆匆从美国赶回老家参加他舅爷爷的葬礼。
飞机降落在省会城市新扩建的国际机场里,说是国际机场,但它唯一一趟国际航班是飞往韩国。克莱蒙特这样想着,嘴角微微勾起,手指用力握紧装着苹果笔记本的皮包。他昂着头,飞快地掠过等着取的人群——他不打算在此地长住,连换洗衣物也没带几件——冲向出口。走出机场,他眯眼四下环视了两圈,没有见到理应来接他的父母。这时,一对打扮过时、头发花白的老人朝他小步跑来,克莱蒙特定睛一看,才发现那原来是他的双亲,不过两三年,他们竟变了这么多。
他心下叹口气,却伸长手臂同两人打招呼,挂着过度热情的笑容拥抱了两位老人。
“哎,你怎么穿得这么少,这两天家里降温,不是跟你说了吗?”
“妈,你也知道的,洛杉矶现在热得要死,我的厚衣服都收起来了。”
“来,我来帮你拿行李。欸,怎么只带了一个手提包?”
“没事的爸,我自己来就行。我不是赶着回来吗,听说现在国内超市也卖进口商品,我想着要用什么回来再买就行了。”
“那不是好贵的吗?”
“贵不到哪里去的。我们自己开车回老家吗?”
“是啊,你爸开了车……”
克莱蒙特·李的老家是省城西边的一个小县城,只有他舅舅一家生活在那里。二十年前,回乡的公路曲折颠簸,年幼的克莱蒙特总要在长途汽车上忍受九个小时的煎熬,吐得天昏地暗,因此,他对这座县城并无好感。坐在他给父亲新买的越野车里,车轮下驶过的是这两年新铺的高速公路,克莱蒙特双眼望着窗外连绵的亚热带次生林,心里有些感慨。虽然小时候痛恨这条回乡的路,也不堪忍受亲戚家吵吵闹闹皮肤黝黑的小孩,但那位舅爷爷还是能包极美味的饺子。这些年他在美国,只隱约知道老头得了癌症,一直住院插食管挨着,但最终还是挨不过去。
开车三个多小时便到了小县城的殡仪馆。克莱蒙特此刻已在暗暗后悔没有多穿一件衬衣,殡仪馆依山傍水,既是风水宝地,又凉意逼人。他下了车,绵密的细雨满满地覆上他全身,舅舅、舅妈朝他奔来,他不无夸张地皱紧眉头,搂紧二人。或许皱眉并不全是表演。依据当地风俗,亲朋好友必须相聚在灵堂,守灵三天三夜,换句话说,便是打三天三夜麻将和桥牌,加上连着放几宿哀乐。这一切都让克莱蒙特习惯了美国式轻声细语的大脑有些运转不灵。
没有浓咖啡,没有能量饮料,一碗寡淡的茶水让克莱蒙特哭笑不得。一阵寒暄过后,他拣了个角落里的长凳坐下,以躲避亲戚邻舍无穷无尽的问题。他无比怀念远在洛杉矶的女友,柏妮黛特·叶,和她肌理分明的手臂。柏妮黛特是香港人,他们在美国读大学时相识,交往许多年,同居一年余。柏妮黛特爱他的野心勃勃风度翩翩,克莱蒙特爱她的高贵优雅自强独立。他们俩位于洛杉矶市中心的公寓只有一房一厅,面积不大,但在严格按照极简风格的装潢之下,同样干净整洁。
就在这时,音响中传出一个尖锐的女高音猛地把他拉回现实。他定了定神,原来是哀乐唱到了高潮,再不动声色地四下张望,他这才发现原来真的有个便装的戏班子在唱戏。这是进来之后,克莱蒙特头一次注意到他们,也是他头一次见到唱哀乐的戏班子。
他们普遍身着灰暗颜色,表情亦肃穆,仿佛与灵堂里被香灰熏成深棕的墙壁融为一体。他们大概不愿引入注目,倒不是说这灵堂里还有除了克莱蒙特之外的任何人在看着他们。几个中年男人穿着陈旧的衣裤坐在灵堂一角的巨大音箱后边,手里分别使着不同的乐器,琵琶,唢呐,二胡之类的,有人面前的椅子上还摆着别的乐器。音箱旁边的一小块空地上,一名三十出头的女人正拖长了音调哀哀凄凄地唱着,至于内容,反正克莱蒙特听不懂。女人一手握着话筒,另一手捏着兰花指摆出造型,她的打扮更精致些,衣服却也有累月灰尘的痕迹。她唱着哀怨的曲调,蹙眉垂眼,羽绒服一直裹在身上,即便如此也能看出她身板端得笔直。个子不高,踩着高跟鞋,她一会儿俯身抹泪,一会儿又仰头望天,不知已这样唱了多久。
克莱蒙特有些看呆了。他从没想到在这个小县城里遇见这样的场景。没有观众没有妆容的花旦,身段、手势、步伐、眼神一一到位,好似她对面的人没有在打桥牌,而是买了票来看她的演出,好似她的舞台不是灵堂,而是剧院。克莱蒙特不禁想知道她为何走上唱戏的道路,她的师傅是怎样严格地训练她的基本功,年幼的她对唱戏有没有恨,年长的她对唱戏有没有爱。他的眼前逐渐浮现出扎着小辫的女童,紧锁眉头,早起吊嗓的模样。
但女人的唱段已接近尾声。乐器伴奏声渐渐收起,她将话筒递给坐在音箱后边那群男人中的一位,拎起小包,便这样悄悄地离开。啊,民间的艺术家,她的梦想是什么,唱哀乐对于她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克莱蒙特的心中一时思绪万分。
之前接过话筒的男人喝了两口茶水,起身走到女人方才站着的地方。他身形较瘦,衣着打扮毫无品位、品质可言。他朝身后的伴奏者点点头,音乐声又渐起。男人的表演比女人更夸张、激烈几分,克莱蒙特依旧听不懂咿咿呀呀的唱词,但能根据他的表情琢磨出一些意思。男人时不时扬眉怒瞪,手臂比划出与人打斗的样子,还有几次往前跃了一两步,真正是全情投入。他穿着恐怕不是夜市买来的打折货,而是铁甲战袍;手里握着的恐怕不是廉价话筒,而是长枪大刀。
这样感人的演出,竞发生在这样一座欠发展的小县城,听者不懂欣赏,丝毫不为之所动。诧异、震撼、感动与新奇像气泡一般将克莱蒙特层层包裹,他的意识被抬离了地面,在喜悦的空气中轻轻飘浮。对稍后的跪拜仪式也没有怨言。这座县城和它繁琐的殡葬礼仪仿佛突然换上了新装,一切都变得古朴有趣。克莱蒙特穿着二百美金一条的牛仔裤,直接跪在冷硬的水泥上,专注地听着司仪口中喃喃唱出的曲子。
他惊喜地发现自己可以听懂大部分的内容,求老人保佑,道路安全,学业有成,生意兴隆。多么质朴、实用的祷告词。他饶有兴致地垂下头,仔细盯着地板上一堆厚厚的香灰。心中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骚动,这原是养育他的文化啊。
连着起立跪拜三次都不能磨消克莱蒙特身体里的激动。仪式未了,他甚至同那些农村里来的亲戚一道,去讨了一捧发财米。发财米,咀嚼着这个名字,克莱蒙特的眼角都变得湿润。那些美国佬,他们能懂吗?他们只觉得这是个没有意义的习俗,不会为其背后的精神动容。他们不会懂,这个小地方的人民,在多么努力地活着。他的心也有些柔软,记起了自己长久不用的中文名——李建民。建设祖国,服务人民,这是父母对他的殷切希望。只不过如今,他建设的是别人的祖国,服务的是别国的人民。
同舅舅再三道别后,李建民带着父母开车去当地最好的宾馆住下,舅妈早就给他们预订了房间。甫一进大堂,克莱蒙特便对宾馆的质量表示满意。水晶灯璀璨,大理石地面光洁,前台的姑娘甜美可人。他居住的楼层装饰得不差,走廊两侧挂的画作虽是打印出来的,但好在地毯绵软,李建民享受极了。
舅妈给他们三人订了两间房,让李建民单独住一间。他先打开双人间,床单雪白,家具齐全,很好。再打开他自己的房间,却一时间愣了,半裸女子侧卧的照片放大成真人大小,横在他的床头上方,李建民在心里暗暗骂了设计师的奇葩品位。待他看到房间一侧,半透明的浴室和卫生间,他只能庆幸好在有两间房。但此时他还被无数个小气泡包裹着,对这些细节并不在意,空调太冷了,电视不清晰,浴室门口的地毯是湿的……这只是一个小地方,有干净的床和热水澡就够了,要求那么高做什么。
这样想着,他快速地冲凉,换上睡衣,跨过地毯上的大片水渍,设置好明早的闹钟,滑进被子里准备美美地睡……不对,这个被子感觉不对劲。他在被子里翻了个身,翻了个身,又翻了个身,潮湿阴冷的感觉挥之不去。他能百分之九十确定被单没有烘干,黏腻感爬上他裸露着的双脚和手臂。他挣扎着把被子往下推,企图从湿冷的一团中拯救自己的脸。他从气泡包围中丢落回地面,发出沮丧的吼声。“啊啊啊——”他猛地一把掀开被子,空調尽责地把冷气送到他面前。他想念自己的公寓,想念洛杉矶干燥温暖的风,想念自己住过的美国宾馆,想念那些宾馆里令人舒适的大床。龇牙咧嘴了半天,又无助地回忆了一会儿美国,他最终乖乖缩回被子里,默默地给朋友发了一条短信:
“Bernadette, this place sucks,Lwanna go Home.”
第二天早晨,老头子九点就要出殡。克莱蒙特起了个大早,对酒店自助早餐里出现的炒面和米粉嗤之以鼻。“连培根和吐司都没有。”他哼了一声。赶到殡仪馆的时候,仪式已经开始了。他挤进前来吊唁的人群中,在角落里跪下,这次他记得带上纸巾垫在地上。湿冷的棉被让他一宿没睡好,惊醒数次,于是他脑子昏昏沉沉地盯着地面,也没留意司仪究竟在说些什么,只是跟着周围的人动作。直到他们全都站起身.他才意识到,老头子这就要被送去火化了。几个工作人员抬起棺材,老头子躺在里面显得太瘦小,太陌生。出了门,一群人浩浩荡荡地跟在老头子后边,前面开路的是一个小乐队,吹锣打鼓。克莱蒙特起先没发现,但几个熟悉的身形抓住了他的眼睛——原来乐队里演奏的人,就是昨夜唱哀歌的戏班子。但此时,他看到这些人,只觉得他们的着装既肮脏不堪,又缺乏专业精神,乃是对逝者不恭,对生者不敬。昨夜这些人似乎带给他什么新的领悟,不过那估计是他在倒时差期间的幻觉。克莱蒙特耸起肩,勉力压下想要捂住耳朵的冲动。
火化尸体要等上一个多小时,然后家属会再次敲锣打鼓,把骨灰葬进坟山。但克莱蒙特可没这个好耐心。他独自走出灵堂,锁紧眉头,一手用力揉按太阳穴,母亲迅速跟来问他哪儿不舒服。
“妈,我没事,真的,就想出来透透气。”他用余光仔细观察母亲的表情,看到她抿嘴之后,连忙补充道,“就是时差没倒过来,头有点疼。”
母爱可真是伟大,他母亲马上跟舅妈解释了他的不适,连舅妈留他们吃午饭也被婉拒。下一秒,他们一家三口已经坐进了来时开的越野车。
回程的路上,克莱蒙特·李手里摸着他随身带回国的手提包,沉沉地睡去,小牛皮柔软细滑,让他做了个有关柏妮黛特·叶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