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蓑衣联想

2015-05-30周建清

西江文艺 2015年5期
关键词:渔樵蓑笠秋香

周建清

每当听人提及通神道院,蓑衣真人的形象便会清晰浮现眼前。他神通广大,留下不少传说。他究竟有多神,不是我所关心的事,倒是他常披在身的那一领蓑衣,使我勾起了许多联想。

蓑衣,工艺虽然粗陋,但我觉得却能体现隐逸之风,乡野之气,把人的思绪一下子引的很远、很远。

童年时犹见过蓑衣,家中也曾有两领,一旧一新。新者闲时挂在墙上,如稻草人一般。旧着却随丢在旧屋一角。记得那时听评弹《三笑》,有一回说唐伯虎遇见秋香后,雇一小船,追随秋香所乘的华府大船往无锡。船老大也着一袭蓑衣。为解途中闷,唐要船家唱山歌,一支山歌一两银。怎么计数,船老大也算聪明,每唱一曲,便在蓑衣上摘下一根蓑草。从此,我与弟弟的游戏多了内容,我家的那件旧蓑衣上蓑草也就越来越稀疏了。

蓑衣,大概是最早的雨具。上古祖先,以野草裹身,抵挡风雨。那时,他们只是为了生存而与天抗争,而现在看,却是充满了野趣与浪漫。随着时间的推移,裹身的野草,渐渐演变成蓑衣。

查阅资料,《说文》中对蓑的解释是:草雨衣…。《诗经.小雅.无羊》篇亦有“尔牧来思,何蓑何笠”之句。显然,蓑衣最迟出现于春秋。又可知,蓑笠是相伴而出现的。雨天,百姓穿蓑戴笠,耕耘于农田,实是一幅美景。诸侯将相是断然不会穿这种拙陋之装,与渔樵为伍的。

然而,到了唐代,出现了以棕代草的蓑衣,仿佛一下子增添了不少气质。雨色朦朦,渔樵农夫们一身蓑笠,显得神采奕奕,亦闲情悠悠,让人羡慕不已。于是有了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了张志和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他们身着蓑衣,穿出了让人羡慕的好心情。但是,我觉得独钓寒江雪时应该著蓑草编织的蓑衣,那种蓬松飘逸感是棕蓑衣无法企及的。

宋元时期,兵事众多,最辛苦的是士兵,不知为何蓑衣会成为军队的必需品。有趣的是《元史.兵志》有记载,当时每个士兵均备有“蓑衣一领”以御风寒。陆游、辛弃疾都曾伫立雨中,任由雨打蓑衣,此时的文人穿着蓑衣显然不是为求雅致。

到了明清时期,一些贵族士人追求精巧别致,把蓑笠置于书房,附庸风雅;这类蓑衣当以棕蓑衣为合适,因其有一种平面感,宜挂于墙上,若配上几幅怪石丹青,仿佛能体现那令人向往的隐士风度。据传康熙帝也有戴笠穿蓑的渔耕画像传世。而那位大观园里的贾宝玉,为博芳心,也身披过“玉针蓑”,头戴过“金藤笠”。

蓑衣,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线中。现在,或许在江南某个乡村,老房子的屋檐下,偶尔可见挂着一件衰败的蓑衣。

出于童年时与蓑衣短暂相识的那份记忆,我曾幻想,下雨天,推开窗子,会有一个戴着斗笠穿着蓑衣的人轻轻走过,蓑草上漓着玲珑的雨珠。

猜你喜欢

渔樵蓑笠秋香
渔樵三问
多管齐下,主体评价小学生的习作
张秋香 为家乡甘心奉献热情与梦想
打渔人
渔樵问答
诗词填字
江雪
Appreciation and comments on Professor Xu Yuanchong’s translation
朱买臣故事人性书写的两种偏轴——以息机子本《渔樵记》、《万壑清音·负薪记》为例
高中三册第13单元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