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幽默的老舍先生

2015-05-30张达明

党员文摘 2015年5期
关键词:陈逸飞联谊会约稿

张达明

1930年5月,老舍先生辞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一职返回北京,暂时居住在朋友白涤州教授的家。北京当时很有影响的文艺团体——“笑社”获悉消息后,当即委派作家陈逸飞登门造访,正巧老舍先生在午睡,陈逸飞不忍打扰,就留下一信,希望老舍先生能担当“笑王”一角。第二天,陈逸飞就收到老舍先生的回信——“辞王启”,内容是:“逸飞先生:您来,正赶上我由津回来大睡午觉,该死,其实白老先生也太爱我了。假若他进来叫我一声,我还能抱着‘不醒主义吗?您封我为‘笑王,真是不敢当!依中国逻辑,王必有妃,王必有府,王必有八人大轿,而我无妃无府无轿,其‘不王也明矣。我星期三上午在家,您如愿来,请来;如不方便,改日我到您那儿去请安,敬祝笑安!弟舒舍予鞠躬。”还未看完信,陈逸飞早就笑得直不起腰了。

抗战期间,北新书局《青年界》杂志编辑赵景深给老舍先生写了约稿信,只见信纸上只写了一个大大的“赵”字,而且“赵”字还被一个大圆圈围了起来,老舍先生顿时明白了,他在寄去稿件的同时,又附了一封回信:“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马来!参见元帅。带来多少人马?2000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

1939年2月3日,是老舍先生的40岁生日。这天,有家报社向他约稿,请他写一则自传,老舍先生痛快答应了,并于当天将写好的自传寄了过去:“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千,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自传刊出后,引来好评如潮。

一次,北京“抗敌文协”召开联谊会,要求每个人都要出节目。联谊会进行到一半时,有人突然大声喊道:“请老舍先生来段相声!”面对这一突然袭击,老舍先生也没了招。他站起来往周围观察了一会儿,然后跑到相声演员欧少久跟前,抓起就上了台。但是说些什么呢?老舍先生稍稍想了想,对欧少久说,相声不就是一捧一逗吗?你随便说出上句,我马上就接下句。欧少久问他:“你能行吗?”老舍先生马上接道:“没试你怎么知道不行?哎,这不就开始了吗?”一句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接下来,欧少久开始出上句:“今天咱俩来个对春联。我的上联是——坐着走。”老舍先生接话道:“坐着怎么走哇?”,欧少久说:“你老舍先生来我们这儿做客,临走时,我给你雇辆车,你坐着走。”老舍先生说:“哦,这就叫坐着走啊。那好,我这样对下联——起来睡。” 欧少久说:“起来怎么睡呀?”老舍先生说:“那天我深夜回家,家里等我不及,先和衣睡了。我唤他们说,我回来了,起来吧,起来睡。”这段现抓现编的对话,让与会者见识了老舍先生的才华,都由衷地报以热烈的掌声。

(李云贵荐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5期  图:丁聪)

猜你喜欢

陈逸飞联谊会约稿
别开生面的“迎新春联谊会”
约稿启事
约稿启事
约稿启事
陈逸飞:如果再有十年时间
乐器演奏绘画选登
福建省海外妇女联谊会捐款超1.4亿人民币支援抗“疫”
《实用临床医学》约稿
探究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
2015年慰问老专家新春联谊会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