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篇教学中 教师隐性导学策略探微
2015-05-30夏莉莉
【摘要】当英语教学由“教师灌输”朝着“学生中心”转移时,有教师因为错误地理解了“学生中心”的含义,而在语篇教学中放弃了课堂的主导权,使得学生“自主学习”变成了“自己学习”。在“学生中心”的背景下,教师要彰显其隐形主导的地位,通过发挥评价和学习策略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英语;语篇教学;隐形导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9-0045-02
【作者简介】夏莉莉,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江苏常熟,215500),常熟市英语学科带头人。
当下的英语语篇教学趋势之一就是从关注教师如何“教”发展到学生如何“学”。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也正逐步由以往的“教师灌输”向以“学生为中心”转移。但是,有些教师却错误地把“以学生为中心”理解成教师完全放弃课堂主导权,这导致了学生并非是“自主学习”而是“自己学习”,造成了课堂教学的低效。因此,在淡化教师显性主导,给学生更多自主时空的同时,必须加强教师隐性主导作用,有效地控制和管理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真正有效地开展。
一、翻转评价,启动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对学习过程起着控制和中介的作用,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因此,教学可以从最终的评价向着起始设定的学习目标出发。
1.有例可援,有迹可循。
让学生从“自己学习”走向“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牵—扶—放”的过程。教师通过范例“牵着”学生感知语言,通过变式“扶着”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从而最终达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来实现。除了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表对自己的自学过程进行检查和反思外,还可以利用互评表让学生互评,这样能起到监控和相互帮助的作用。
例如,译林新版《英语(四下)》Unit 5 Seasons一课,笔者通过三个步骤来指导学生自学。
第一步(“牵”):以关于春季的小诗为例详细指导学生学习。首先,请学生看着插图理解春季里的活动“go boating”“fly kites”。接着,请学生体会这首小诗的韵律美:听录音找一找需要重读的单词。最后,请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发挥想象,带着感情朗读小诗。
第二步(“扶”):以关于秋季的小诗为例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学。笔者引导学生总结之前是如何学习关于春季的小诗的,之后在课件上出示学习关于春季的小诗时的三个环节,提示自学步骤。同时,笔者让学生尝试自学后在自评表上评价自己的完成情况。
第三步(“放”):笔者完全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学剩下的关于夏季与冬季的小诗,利用互评表让学生互评、监控各自的自学过程和效果。
2.有峰可攀,有径可达。
分层目标有针对性、分层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很容易检测目标的达成度。教师要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不同程度的标准让学生自行选择,使学生成为实践教学评价的主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看到目标的位置又能看到自己的位置。例如,笔者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六下)》Unit 1 The lion and mouse一课指导学生复述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复述水平设计了如下的“阶梯式”自我评价表(如表1)。
学生可以对照表格中的标准定位自己现有的水平,并可以挑战更高的复述水平。
表1 自我评价表
二、精制策略,激活学程体验
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很重要,而学生在想什么则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像“助产婆”一样,把学生的原创性想法启发出来;把学生自由的思想唤醒起来;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方式引导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1.“同行”:让“学会”升华为“会学”。
“三人行必有我师。”全班学生一起“同行”必定能相互启发,所以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在适当的时候,创造机会让学生相互启发,形成多样的策略。辨别策略是否有效有两个标准:1.策略必须是学生自己产生的。2.策略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联。
以五上Unit 7 At weekends一课为例。本文内容为两位学生互相谈论各自和妹妹的周末活动。一位教师请学生厘清人物的周末活动信息,但是她并没有把文本中的生词挑出来教,也没有教给学生任何生词学习策略,而是先请学生讨论遇到生词时应该怎么办。
T:What do they do at weekends?I havent taught you anything.What if you meet new words?
S1:I can guess.
T:From what?
S1:From science.
T:Oh,I know what you mean.But I dont want to explain.
S2:From context.
S3:I can ask for help.
T:Ask whom?
S3:Friends.
T:Who are your friends?
S3:(指全班同学)All of them.
T:Yes.And you can also ask me.But Im the third option.
学生在自己创建策略时,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筛选。学生认为可以根据“科学”来猜测生词,这种想法有点偏离了学习内容,教师敏锐地判断出了这是一个无效策略。其他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将自己的策略呈现了出来,让学习策略的形成真正成为了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
2.“完整”:让“依赖”升华为“独立”。
学生在独立阅读时,如果已经习得了阅读策略,那么他们就可以选择其作为解决新问题的“模式”,并迁移到其他问题上。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有完整的学习体验,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形成自主学习的特定思维方式。
仍以At weekends一课为例,要求学生找出所有人物的周末活动和活动频率,并将其完整地表达出来。一位教师在教学时,请学生自己制作mind-map(思维导图),并利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其独立完成“抓关键信息—语言输出”的过程。教师首先示范如何制作思维导图,再请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弄清人物的周末活动。最后请学生照着自己的思维导图完整地说一说句子。
要正确地完成这一活动,学生需要快速阅读文本、理解语料、筛选关键词、摘抄关键词,在关键词之间找到联系,再根据这些信息完成语言输出,这就很好地经历了完整的“理解——输出”的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翻转”自己的角色,由传统的显性主导转变为隐性主导。“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隐性主导作用的落脚点必须始终是学生,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学生接受心理的角度出发,把握方向,宏观设计教学进程;因势利导,有效建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获得发展。
注:本文获2014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