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如何调适民警心理健康的调查与分析

2015-05-30裴淼

理论观察 2015年5期
关键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

裴淼

[摘 要]警察是国家机器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误认为他们的血肉之驱是由钢铁铸成的,根本就不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切身的体验和实际调查,民警的心理健康亦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公安民警;心理调节

[中图分类号]D6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5 — 0114 — 02

近年来,在自然灾害和矿难等群体事故发生过后,对于幸存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工作频繁地见著于各类媒体。然而,对于人民的忠诚卫士公安干警,却很少有人关注这类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警察是国家机器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误认为他们的血肉之驅是由钢铁铸成的,根本就不会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切身的体验和实际调查,民警的心理健康亦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民警心理健康应具备的素质与现实情况存在反差

目前,由于公安干警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在压力大、要求高、检查多的情况下,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身心疲惫,部分民警因心理问题得不到缓解和疏导,日积月累后出现了心理郁闷、精神不振、焦虑烦燥、性格偏激等症状,不同程度影响到队伍整体战斗力的发挥。民警心理健康,除了要有常人的心理健康如: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境良好、意志坚强、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健全等项指标外,还要具备有公安干警自身的心理素质,具体来说是:要有正常的心理过程和积极的情感;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较强的自信心;要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冷静和稳定的情绪;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要有对周围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控制能力;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然而,民警心理健康应具备的素质与现实情况存在反差。

二、民警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所产生的原因

(一)工作压力不断增大

首先,工作任务繁重。公安工作量多面广,值班备勤、加班加点、连续作战是常有之事,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更是异常紧张繁忙。长时间快节奏、高强度、超负荷地工作,对民警造成一种沉重的精神负担,一些民警逐渐产生了失眠、焦虑、烦躁等心理症状。其次,执法环境复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群众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同时,少数群众对警察职业的误解和偏见根深蒂固,警民关系存在较大裂痕,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群众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素质较差的群众“理不直气也壮”,使民警在正常执法时不仅处于“弱势”的尴尬境地,而且经常受到一些不实的投诉和举报,给民警造成心理压力,执法时缩手缩脚,消极厌战,存在着“能不干的尽量不干、能少干的绝不多干、必须要干的对付着干”的心理倾向。最后,内部管理严格。近年来,铁路公安机关为全面塑造高素质的公安队伍,通过绩效考核、等级评定、竞聘上岗等措施的落实,有效激发了队伍整体的勃勃生机。但是,民警受到组织管理和优胜劣汰的压力也日益增大,民警把自己的工作环境形象地比喻为“上有高压线,下有管理线、左右都是警戒线”,民警行为如有“超限”,就可能受到处分。所以少数民警存在厌倦感和危机感。

(二)生活负担日益沉重

首先,个人需求存在挫折感。作为社会普通成员的民警也有正常合理的需求,如职务晋升、情感婚恋、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问题。当这些个人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时,容易形成心理挫折感。其次,家庭生活产生愧疚感。警察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民警与家人只能是聚少离多,逢年过节更是公安工作最繁忙紧张的时间段,无私奉献的民警只能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来完成各项安保工作,难以完成作为丈夫、妻子、父母、子女应尽的义务。同时,在有限的团聚时间内也难免把工作压力带回家中,与家庭成员产生冲突又没有能力解决和处理好家庭矛盾,久而久之,内心极易被愧疚的阴影所笼罩而难以自拔。最后,身体健康存在隐忧感。民警长期处于精神亢奋和身体透支的工作之中,绝大多数民警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不同程度的患有冠心病、胃溃疡、高血压、颈椎等身体上的疾病,心理上产生了对工作的厌倦感。

(三) 消极因素负面干扰

首先,福利待遇的负面干扰。虽然公安民警的身份是公务员了,但是公安民警政治待遇、福利待遇、经济待遇并不高,相比各项制度和纪律的严格约束,大部分民警认为付出与回报存在反差。其次,不良风气的负面干扰。公安民警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和不同层次、各种类型的社会群体接触。经过耳濡目染,权钱交易、攀比斗富、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等社会不良风气势必会影响民警的思想和行动,必然会引起民警在价值观念上的松动。最后,社会评价的负面干扰。警察行业一直是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许多群众认为警察无所不能、是随叫随到的“多面手”。由于社会对警察职业的过高期望,个别民警犯了错误或出现问题,社会舆论就毫不留情。不公正的社会评价不仅容易使民警产生心理问题,还会使民警在工作中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

(四)自身因素调节失衡

首先,知识水平欠缺。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越来越难以适应快节奏、新发展、高科技的工作需要。致使民警对岗位工作产生厌倦感。其次,心理素质欠缺。临床心理学研究表明,自然人长期积压的过重心理压力无法正常释放时,就会转化为行为的反向动力,使人出现过激的反常行为。目前,公安系统还没有建立健全关于民警心理健康问题的辅导和训练系统,特别是对民警的应急能力训练、意志品质训练、情绪控制训练、心理调节训练等指导。最后,调节能力欠缺。随着现实生活中优胜劣汰竞争机制负效应的逐步渗透,民警作为相对独立的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但是有些民警自我调节能力欠缺,有的性情粗暴,遇事不冷静,;有的虚荣心较强,争强好胜;有的好大喜功,喜欢褒奖,容不得批评;有的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和考验。这些问题民警个人目的通过正常渠道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心灰意冷,造成心理不平衡。

三、对调适民警心理健康的对策和建议

民警心理健康最终要以促进自我心理调节、发挥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心理健康的民警,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都有较好的适应状态,人际关系和谐,意志品质良好,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缓解民警心理压力,激发民警工作热情,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挥政治建警的感召力,锤炼民警的意志品质。

首先,创新政治工作形式。全面抓好民警政治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和正确思想教育引导民警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个人得失,牢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利益观、价值观,锤炼出民警良好意志品质。对于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民警,要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 其次,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形势教育要改变命令式的简单说教为针对性强的互动式教育,要遵循“约其心”来“束其行”的规律,将正确思想观念不断根植到民警心中,真正使民警入耳、入脑、入心,并用正确的思维来支配自身的言行。确保民警始终保持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最后,肯定民警工作成果。渴望被人肯定是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心理要求。许多民警认为,工作苦点累点没关系,只要被认可就行。良言一句三冬暖,单位领导一句肯定的表扬话,组织的一个表彰决定,往往會使民警增加无穷的工作热情和动力。

(二)发挥调适保障的能动力,疏导民警不良情绪。

首先,健全心理健康机构。在公安处内部选拔一批有心理学专业的民警兼职心理咨询师,成立民警心理健康机构,遵循“缓解心理压力、预防心理疾病、矫正心理问题、服务中心工作”原则,帮助民警疏导不良情绪。其次,全面提升心理素质。针对公安系统各警种、各层面民警存在的心理问题,应聘请专业心理专家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对广大民警传授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对民警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心理评估、心理卫生辅导和心理素质训练,建立民警心理健康档案。最后,保障民警合法权益。认真核查、澄清针对民警的虚假、恶意投诉,及时恢复民警声誉;严厉惩处威胁、辱骂、围攻民警正常执法的行为人,为民警正常执法撑腰壮胆。不断消除民警执法工作中存在的畏难心理。

(三)发挥人文关怀的辐射力,缓解民警心理压力。

首先,减轻民警负担。科学用警,在部署工作时从爱护民警的角度出发,科学安排,讲究效率,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加班,不轻易浪费警力资源;素质强警,要把教育培训的机会,公正公平的分配给广大民警,重点对各警种的理论知识、实践应用、警务技能等方面进行岗位练兵,全面提升民警的综合素质;科技兴警,全面提高警务工作的科技含量,对基层民警在办公、交通、通讯、防范打击、治安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加大硬件软件投入,以科技节省体力,用设备代替警力,降低民警工作强度;从优待警,及时解决好民警普遍反映的福利待遇、政治待遇、休假制度、重大疾病救治等关系到民警切身利益的敏感问题。其次,重视谈心减压。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到基层一线与民警促膝谈心,从中发现问题和苗头倾向,及时找“有想法”、“有压力”的民警重点谈心,增强民警的心理承受力;“真心谈”,对民警出现的心理、工作、家庭等方面出现的压力问题,领导干部要尊重民警的人格和民主权利,以探讨者的身份参与进来;“用心谈”,各级领导在坚持到岗位、进家庭及与民警家属谈心对话,告诫民警要正确对待心理压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乐观的心态对待各种压力;“放心谈”,只有把民警当做自己亲人来关系爱护,广大民警才能放心将自己心理的矛盾、想法和存在的实际困难说出来,少一分心理压力就会多一分工作动力。最后,完善制度体系,逐步建立科学严谨的决策制度、公正客观的用人制度、公开透明的办事制度、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使公安队伍不断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的队伍建设健康轨道。

(四)发挥警营文化的凝聚力,释放民警工作压力。

首先,丰富警营文化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警营文化生活,开展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演讲比赛等文体活动,让民警切实感受到生活和工作在公安集体中的温暖。其次,努力培养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基础是队员之间的信任和尊重,部门单位的领导要充分信任民警,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增强合作意识。最后,加大典型宣传力度。用强大的舆论弘扬铁路公安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把蕴藏在他们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调动并激发出来。

猜你喜欢

公安民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公安民警徒手抓捕技能浅论
人民警察节定在哪天,大家怎么看?
公安民警培训课程研发的相关问题研究
公安民警警衔晋升培训课程研发的原则和路径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