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瓜保护地优质高产栽培模式
2015-05-30王永军崔巨波孟凡良
王永军 崔巨波 孟凡良
佛手瓜又称瓦瓜,拳头瓜、丰收瓜、合掌瓜、万年瓜、洋丝瓜等。为葫芦科佛手瓜属多年生攀缘性草本植物。以嫩瓜为主要食用器官,嫩茎叶称为龙须菜,也可食用,地下块根富含淀粉,也是食用器官。佛手瓜起源于墨西哥和中美洲。佛手瓜营养丰富,生长势强,可食部分多,适应性强,产量高,耐贮运,病虫害少,是一种较娜想的无公害蔬菜。还可作为庭院观赏植物。佛手瓜嫩瓜质脆味美,可炒食、凉拌、做汤、作馅,嫩茎叶可炒食或焯后凉拌,地下块根可作饲料、提取淀粉、煮食。加上瓜形如两掌合十,有佛教祝褊之意,深受人们喜爱。
佛手瓜营养全面丰富,常食对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益。经常吃佛手瓜可利尿排钠。有扩张血管、降压之功能。据医学研究报道,锌对儿童智力发育影响较大,缺锌儿童智力低下,常食含锌较多的佛多瓜,可以提高智力。
1.特征特性
佛手瓜根系发达、初始根系为弦状须根系,根肉质白色,随后逐渐伸长、加粗、半木质化。茎蔓性,长可达10米以上,绿色,圆柱形,有刚毛,有不明显的棱。节上生有叶片,有卷须。生长达到一定节位时出现雌花和雄花。
叶片互生,掌状五角形,全缘,叶面粗糙。雌雄同株异花,花小,花大小有差异。雄花一般出现在子蔓上,雄花序的轴长8-18厘米,为瘦长的总状花序,花色浅绿色或白色,雄蕊3枚,离生。每花序一般着生雄花10朵。雌花开花迟于雄花,一般开在孙蔓上,单生,每节位上只有1朵,少量有2-3朵,萼片、花冠均5裂,冠缘淡绿色,子房上位。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佛手瓜喜温暖,不耐热,不耐寒。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8-25℃,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高于30℃植株生长受到抑制,但可忍耐40℃的高温,低于5℃时受到寒者而枯死。种瓜贮藏的适宜温度为8-10℃。
佛手瓜为短日照植物,长日照条件下花芽不分化,不能开花结实。所以北方地区夏季花芽分化,秋季才可开花结实。喜中等光照强度,较耐阴,在弱光下光合能力强,适合密植,适合保护地栽培。
佛手瓜喜湿润环境,植株较少时,需水量也较小,但要求保持土壤湿润。中后期植株生长旺盛,要求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增加浇水量,还可以提高空气湿度,有利于植株越夏。佛手瓜不耐涝,长时间积水,会引起烂根死秧。
佛手瓜对土壤的适应性强,一般无特殊要求,但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为好。佛手瓜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生长量大,要求充足的土壤营养,除施足基肥外,还应该多次追肥
3.定植
定植前先挖定植坑,长宽深均为1米,每坑施入腐熟的有机肥150-200千克,挖出的地表熟土埋入坑下层,深层土置于上层。定植时将营养钵取下,带土坨栽入定植坑,土坨与地而相平,定植后浇水。
佛手瓜为喜温蔬菜,应在晚霜后定植,北方地区露地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定植,大棚在3月份定植,日光温室在2月份定植。定植后立即搭小拱棚覆盖薄膜保温。
由于佛手瓜枝叶繁茂,单株占地面积大,利用种瓜繁殖的大苗,一般每株的营养面积为20-50平方米,行株距为6米×(3-4)米。扦插繁殖的小苗,行株距为6米×2米。定植密度还决定于生育期的长短,生育期长定植密度小。
4.栽培管理
定植后至缓苗,适当浇水,一般见干见湿,多中耕松土,提高地温。保护地栽培注意保持温度在白天20-25℃,超过这一温度范围,应加强放风。
缓苗后植株生长迅速,进入夏季应勤浇水,佛手瓜喜肥、喜湿。6月份前,植株生长缓慢,浇水量宜小,但应保持上壤湿润;随气温升高,植株生长加速,浇水次数和浇水量均要随之增加,如在植株周围覆盖10-15厘米的杂草,具有保湿降温作用。
佛手瓜根系分布较浅,所以要施足基肥,还应多次追肥。每次施肥均要结合浇水。6月上旬第一次追肥,每株施人粪尿10千克、过磷酸钙0.5千克、复合肥料1.5千克,在距植株基部30厘米左右开环状沟施入;7月上旬第二次追加,每株施人粪尿10千克、过磷酸钙1.5千克、草木灰2.5千克、复合肥料1千克,在距植株基部60厘米左右处开环状沟施入;8月上旬第三次追肥,其量根据植株长势而定。
佛手瓜为同株异花作物。发枝能力很强,茎蔓生长旺盛,所以栽培时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以免茎蔓拥挤,叶片重叠,影响花粉传播和通风透光。种植佛手瓜需要搭设棚架,一般棚架高约2米。每株需占有10-12平方米的面积。当瓜苗长到30厘米左右时,需在苗旁插竹竿或牵扯绳引导上架。随着苗的生长,还需即时进行茎蔓整理,使其在棚架上均匀分布,充分利用阳光。及时除去从茎蔓基部发出的新芽,以免分散营养。
佛手瓜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成熟期差异很大,授粉后子房发育很快,一般15-20天即可食用,留种瓜可延迟收获。采收后的食用瓜可在室内贮藏,但在较寒冷的地区,霜降后室温应保持10℃左右,以免受冻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