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底有个农民工俱乐部
2015-05-30|岳琳
|岳琳
他们是清洁员、搬运工、车间工人,是辛苦劳作的农民工,但骨子里有着不安分的艺术细胞,喜欢用歌声、用舞姿来抒发情感。他们的作品大都是自创,这些极富地方特色的演出最接地气,也最受群众欢迎,还登上了央视大舞台。
“给我一片天空,便能飞翔”。石家庄市栾城区楼底村农民工俱乐部的草根文艺人到处义务演出,敬老院、乡村、学校……他们放飞艺术的梦想,也一路播撒着温暖和欢乐。
与文艺梦想如此接近
这个团队的成员大都是农村务工人员。俱乐部虽然刚刚走过3个年头,但他们一直坚持着用质朴本色的表演,施展才华,圆一份艺术梦想。
周六中午,下班铃声刚响,在石家庄冷冻厂打工的孙力华就飞快地整理好手上的活儿,然后冲出车间,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车棚,骑上电动自行车出了门。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约了人吃饭,其实他是农民工俱乐部的成员,要利用中午的一点儿休息时间去排练。
等他赶到楼底村文化站时,俱乐部的民乐队已经开始练习了,乐手们熟练地演奏着扬琴、琵琶、阮、二胡、笛子、唢呐等中国古典乐器,默契的配合、优美的旋律,丝毫不亚于专业民乐队。
在农民工俱乐部,像孙力华这样的农村务工人员占大多数,他们中有清洁员、有搬运工、有车间工人,每周一、四、六下午,他们总会尽量空出时间,从四面八方赶来,汇聚在一起排练或者演出。
66岁的李俊岐,是农民工俱乐部的发起人,他酷爱文艺,作词、谱曲、吹笛、演唱样样精通,李俊岐开了几年工厂后,把厂子交给孩子们管理,自己想找点乐子。他心想,自己一辈子喜欢文艺,等吹不动了、唱不动了再折腾,遗憾可就大啦。他和村里同样爱好文艺的张文显等人一拍即合,2011年11月11日,农民工俱乐部“开张”了。
“为什么叫农民工俱乐部,主要是楼底镇及周边乡镇企业很多,农村务工人员很多,我们希望能将他们当中爱好文艺的聚在一起,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李俊岐说。
李俊岐回忆,农民工俱乐部首演是在邵家庄庙会上,那个场景真让人振奋:那晚,百余名观众将舞台围得满满的,俱乐部的成员们一个接一个登台表演,歌曲、舞蹈、小品、快板、民乐合奏等,90分钟,16个节目,观众们被精彩的表演折服,不断报以热情的掌声。结束时,好多观众赞叹道:简直就是专业水准。
农民工俱乐部一炮打响。渐渐地,他们在周边村镇、甚至是石家庄市区打出了名头,经常有人慕名邀请他们前去表演。俱乐部也成了“文艺积极分子”的向往之地,“投奔”者接二连三,由开始的六七个人发展到70余人,而且成员的辐射范围也不仅仅是附近村镇了,还有从石家庄市区、正定高新区等地方赶过来的。他们中最小的只有十几岁,最大的70岁开外。
登上央视大舞台
你别听是农民工俱乐部,里面的乐器可真不少,有扬琴、琵琶、阮、二胡、笛子、唢呐等中国古典乐器,也有电贝斯、吉他、架子鼓等西洋乐器,这规模一点也不输给正规的乐队。俱乐部的乐队还经常中西合璧一起演奏,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农民工俱乐部大部分节目都是自己创作,从作词、作曲、编排,从不抄袭模仿,坚持原汁、原味、原创,用传统艺术形式把老百姓身边的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如他们自编自创了《党最关怀咱农村人》《我多么快活》《农民工赞》《农民工之歌》《卖西瓜》《最美家乡在河北》快板、歌曲、小品等文艺节目20余个。同时也融入一些栾城方言,用老百姓自己的话来创作,这样既是“私人定制”,也更加接地气,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为了能让节目有新意,他们每次去村里表演都要提前深入村里了解一些风俗,以及勤劳致富、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等模范人物的事迹。因为每个村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特点,回来之后便把村子的新鲜事编成小品、相声。
“环城水系湖畔,鸟语花香,人杰地灵的地方就是我们邵家庄,我们村制作的彩子也列入了石家庄非物质文化遗产,村里还出了不少名人,这些人和事都为我们村增了光,添了彩……”邵家庄的村民们在看完表演后都说,那些节目真是太稀罕了,这节目在电视上都是看不到的,真没有想到俺们村的事还能搬上舞台。
去年,学员王书江在河北农民频道《我为购物狂》的节目上吹了一曲萨克斯,回来后,人们见了王书江便对他说:“你小子不错啊,都上了电视啦。”这还不算什么,在2013年春耕行动中,农民工俱乐部还和朱之文同台演出,共同登上了央视7频道。俱乐部的学员们说,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咱一个农民还能上中央电视台。
过有滋有味的生活
“原来大伙儿都不认识,因为有个共同的爱好凑在了一块,演演唱唱,就图个乐呵嘛!”农民工俱乐部的艺术总监董琴菊说。
64岁的董琴菊是石家庄市文工团的舞蹈演员,退休后就在社区教居民们跳舞。在一次演出时,遇到了农民工俱乐部成员,在他们的再三邀请下,董琴菊加入进来,成了俱乐部的艺术总监,也是俱乐部唯一的专业人士。
董琴菊说,她住在石家庄市区,每次从家里到俱乐部需要一小时的车程,中途还要倒一次车,但她依然坚持每周一、四、六来排练,这是因为大家为梦想努力的精神一直吸引着她。
农民农忙时种地,农闲时进企业打工。闲暇时间没处打发,一些人就喝酒、赌博、泡网吧,家庭矛盾随之增多。东许营村村民王彦青就是其中的一位。其实王彦青平时也好唱歌,但就是没有一个施展的平台,平时闲着没事就只能靠打麻将来消磨时间,听说了农民工俱乐部后就跑了过来。现在俱乐部恰好给其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王彦青戒掉了麻将,常常到俱乐部跟大家一起唱唱、跳跳。王彦青说:“在俱乐部里,唱唱歌、跳跳舞,咱不指望着能登上多大的舞台,最起码在这里身心舒服,以前打麻将落下的病现在全没有了。”
草根明星“梦之队”
俱乐部从购置音响、灯光、各种乐器、服装加在一起前前后后大概花了十六七万元了,这些钱全都是李俊岐自己拿的。每次出去演出,学员们的饭钱、租车费全都是李俊岐掏。
李俊岐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孝顺得很,每次他要钱给俱乐部添置东西时,只要一开口,3个孩子没有一个说“不”的,都是要多少钱给多少钱,全力支持自己的父亲。李俊岐的儿子说:“老父亲把俺们拉扯大,不容易,现在父亲老了,该俺们尽孝了。他一辈子就好个吹拉弹唱,俺们三个孩子现在都能挣钱,只要老人高兴,俺们出点钱不算什么。”
有人说,都六十多岁的人了,不在家里好好养老,领着一群人瞎折腾什么,又费心又糟钱的,图什么?李俊岐说:“图的就是有滋有味儿的生活,给大家带来快乐。”
农民工俱乐部已经成为了“草根明星”团,邀请演出的很多,他们始终坚持演出不收钱。除了参加区里组织的演出外,还到敬老院、驻栾武警部队、乡村及市里的敬老院、社区等地义务演出近百场次。
2014年,区里提倡要文明节俭过庙会,李俊岐瞅准这机会,可着劲儿地去村里义务表演,占领这块文化阵地。在范台村的庙会上,农民工俱乐部表演结束后一点也不给村里添麻烦,不仅没有要钱,连顿饭都没有吃。村民们说:“农民工俱乐部的表演,不仅不收钱,而且节目形式多样,都符合咱老百姓的口味儿。”
李俊岐最关心的还是艺术团里的节目创编和演出质量。“我们虽不是专业剧团,可也讲究与时俱进。逢什么季节排什么戏,到什么地方唱什么歌,你得满足当地老百姓的文化口味。还有,就是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唱响主旋律,倡导农村新风尚。”
采访中,团员们不时谈到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我很幸福”“我喜欢演出”“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言语中充满了感恩和满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汇成了中国梦。我们也是一支‘梦之队,让艺术的梦想发光。”俱乐部成员们说。
(责编:曾荷 建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