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分析及创新探讨

2015-05-30裴华

现代装饰·理论 2015年6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工期建筑行业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飞速发展,但工程管理中存在着较多问题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因此当务之急是革新工程管理模式,从现场管理和工程管理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工程管理的有效性,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但是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激烈,因此要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进行管理模式的改革,优化工程管理工作体制,降低管理成本,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再者管理模式的创新符合建筑行业精细化管理的需求,虽然我国的建筑行业起步较早,但是没有形成完善科学的内部管理模式,从而造成行业内长期处于粗放化的管理模式,而革新现场管理、人才管理、企业文化管理、技术管理等工作可以推动工程管理体制的升级。建筑工程管理模式革新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建筑工程的岗位分工不同,权属部门较多,而管理模式改革有助于协调人力资源配置,根据工程状况制定施工方案,同时明确了员工的利益分配原则,保证了施工企业和职工的劳动关系合法性,从而有助于发挥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

当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的经营模式要求常常出现偏差,例如管理体制有待于完善、施工组织方案有待于规划。当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如下所示:①工程工期控制不当,工期控制是建筑工程重要内容,但是部分企业在制定工期方面不按照工程实际状况,导致不合理缩短工期现象的发生。②原材料采购模式管理,当前企业的采购采用批量化采购方式,但是在实际的采购管理中,由于管理机制防控不严,从而造成采购安排不当,增加了采购资金的投入。③现场施工管理和人才资源配置不当,对现场管理、工程技术参数量化控制等没有足够重视,从而造成工程建设质量失察。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匮乏也是影响管理模式革新的重要因素,管理队伍的人才结构配置不佳,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统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

1.工程管理观念的创新

传统的管理模式侧重于施工组织顺利开展,但是这种管理方式缺乏全面性,当前建筑工程管理囊括了更多的管理内容,管理者要处理好工程利益分配,同时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成本、工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保证项目在进行过程中不会出现工程“事故”。因此企业要创新管理理念,首要做好建筑成本、建筑质量、工期安排、现场安全四个主要方面的工作,优化工程管理工作。

2.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创新

建筑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方式进行管理体制的创新,明确企业内部责任归属划分,合理划分工程项目和职工责任,协调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明确机构责任体系,提高企业独立法人的地位,增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力度,为管理体制的创新提供良好的控制环境。

3. 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

技术管理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当前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施工技术和检测技术逐渐推广应用,这给建筑工程管理提供了新型的发展道路。企业应当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建立工程管理数据库,把分项项目、施工流程、施工操作等关键技术数据进行入库,提高技术管理的科学性。此外企业要升级信息化工程管理体系的人才配置,提高管理人员的建筑工程素质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发挥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技术优势。

4. 企业文化的创新

企业文化在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是发展的源泉,为管理工作提供动力,因此管理模式的创新应当重视企业价值观创新,提升职工的职业道德,加强施工人员对施工技术的控制能力。再者要创新文化目标机制,提高企业品牌宣传,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此外要扩展企业文化创新渠道,为企业员工创造更多的提升空间。

总结

总之,当前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制约了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材料管理、生产安全、工期控制等方面都存在较多的弊端,因此为了顺应行业内的发展,建筑工程企业创新管理观念和管理体制,加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重视企业文化的创新,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

(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

作者简介:裴华(1972-),女,四川泸州人,本科,泸州医学院审计处,研究方向:经济、会计、审计,工程。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工期建筑行业
聚丙烯泡沫塑料的制备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工期优化
BIM2.0探索在建筑行业的新价值
信息技术构建建筑行业新格局
基于最小工期的施工分包商选择方法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构建
建筑行业如何开展员工绩效评估
关于工期索赔时差所有权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