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元素在服饰中的应用

2015-05-30刘宝垚

现代装饰·理论 2015年6期
关键词:梁子服饰文化纹饰

刘宝垚

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的华夏文明的大门,拉开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西学东渐的历程。外国的服饰及服装设计理念也大量的涌入拥有几千年服饰文明的中华大地,并引起不小的震撼,推动中国服饰的现代化变革。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服装和流行文化的推广及普及,中国服装行业整体上一片欣欣向荣,服装设计师一批紧接着一批的走上设计舞台,服饰品牌犹如雨后春笋,你方唱罢我登场。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服饰文化历史久远,这使得大量的设计师着力于对于中国传统元素的开掘,探索一条博古润今的服装设计发展之路。那么如何将中国传统元素转入现代服装设计中,使服装设计既能够很好地融入国际市场,又能够保持中国特色,以及中国服饰品牌能否在世界服饰舞台上占有一下之地,成为当下服装设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如何将传统元素运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结合一些成功地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1.意境创意

儒家、道家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绞缠连续的两条不可分离的重要脊梁,构筑起了农业社会中中国人的世界观、宇宙观。

儒家理念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成为封建统治阶层的治国理念,对服饰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我们可以在大量遗存的史书《舆服志》中看到。儒家美学观强调谦和、恭谨之美。《论语·雍也篇》记载:“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反映出孔子希求将简单质朴与华美富丽两种理念融合为一,表现为一种谦和、恭谨之美。

道家宣扬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观念成为中国艺术自由展现的核心理念。“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主张摒弃外在诱惑,保持内心纯正,回归自然田园。受此影响,中国服饰也处处展现出对于自然,对于人性的关怀。

受儒道互补的中国文化语境的影响,中国服饰呈现出一种含蓄、内敛、稳重、强调人与服饰的自然合一的艺术境界。

深圳梁子时装实业有限公司的设计总监梁子先生对于中国服饰文化的把握有独到之处。2014年3月中国国际时装周“TANGY collection·梁子时装发布会”上展出了梁子的时装新作。上衣为圆领,七分袖,竖条纹,由白色到蓝色的渐变色,腰部附着有宽松的条带,并打结下垂;裤子为宽松适体型。圆领、七分袖搭配裤子,既自然舒适,又不失温润雅致;宽松的造型符合人体的需求,轻松自如的束带既有一种装饰点缀的作用,又在上衣垂直的造型中增加了明暗起伏层次变化;茛绸材质丝滑柔顺的质感,与人体肌肤接触时,增加了舒适性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从梁子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对于儒家典雅、谦逊品格的继承,也有对于褒衣博带式服饰精髓的把握,以及对于时尚潮流的深度融合。

2.款式创新

中国传统服饰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款式结构特色——直线剪裁、平面化的构成语言。

北京服装学院尤珈老师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的颁奖礼服明显的看出对于传统服装款式的继承与发展。从外观上看,款式的最大变化是旗袍元素与鱼尾裙摆的有机融合。上身立体剪裁的紧身衣处理,将女性的胸围、腰围、臀围凸显出来,增添女性的时尚魅力;鱼尾裙摆的应用,在通体直线条的环境下显得十分妥帖,不仅使得上身的紧凑感与下身的宽松感形成对比,而且飘动的裙摆在增添衣服动感的同时,将女性楚楚动人、婀娜多姿的身材有效地表现出来。领部至腰部的淡蓝色镶边,给人造成一种两者分离的视错觉,增添观者阅读时的想象力和理解力。领部下方,设计师留下了一个较锐利的透空的菱形结构,将女性的胸部以一种儒家要求的含蓄而内敛的手法表现出来,令礼服的文化氛围大增。

3.色彩融合

色彩在中国艺术中扮演中举足轻重的角色。《礼记·檀弓上》中记载过“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尚书·益稷》中也记载过“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等。从上述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在奴隶社会的服饰中,已经有了色彩观念,并且不同地域的人群对于色彩的认可程度不同。

甘晓川在中国国际时装周推出名为新古典主义—璞玉—2003春夏时装个人专场的作品中,就能看到他对于中国古典色彩观念的吸收与转化。

4.纹饰变异

中国传统服饰讲求直线剪裁的平面化结构,那在其影响之下的装饰纹饰也多呈现出一种二维化的装饰手法和装饰语言。一般多采用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处理手法。服饰的装饰图案除了具有装饰美之外,还具有吉祥寓意的意味,展现出中华民族在与自然地博弈中传达出的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特色。如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表达一种高尚纯洁的品格;莲花图案既有佛教吉祥寓意又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灵芝、祥云、金鱼、团龙等等纹饰也有迎祥纳福的内涵。

对于纹饰的继承与创新中,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领导人的着装就是一个成功地案例。设计师成功地将源自唐代的团花纹转化成亚太经合组织英文字母APEC,并将这几个英文字母直线条化处理。这使得它与外圈的牡丹纹饰在搭配中形成刚硬与柔和的对比。

结论

当代社会服饰潮流汹涌澎湃,颇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而传统服饰文化又为我们当代的设计师提供了无尽的宝藏。但是如何将传统元素有效地融合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一直是一个不断思考的问题。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我们的看法。一是,根据整个中国服饰文化的特色,进行整体意境艺术风格的创新;二是,对服饰结构进行变革;三是,对于服饰色彩的变化与创新;四是装饰纹饰的突破与演绎。

(作者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梁子服饰文化纹饰
带状纹饰的类型
蜡染的纹饰探讨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雕漆纹饰的修复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狗与猴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真正的手艺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