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玉者甄丛达
2015-05-30张文玲
张文玲
自从认识“翡翠”这两个字,这个孩子便着魔一般喜欢上了它们。当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后,他渐渐明白:在玉上雕琢,在翡翠上打磨,使宝石极致地彰显其美,便是他愿意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这个孩子就是甄丛达。
认定了,甄丛达便孜孜以求呕心沥血,便排除万难坚决走下去。终于,他走出了一条成功大道。其作品《反弹琵琶》在“玉存杯”第三届河北省雕塑大赛中荣获银奖,《天女散花》荣获第二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工艺品礼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会金奖,《松鹤延年》《松竹梅》获第六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金奖,《一鹭莲科》《福禄寿喜》获首届中国(大连)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金奖……
有人说,他想成功还不容易吗?有那样的一个不平凡的老爸。甄丛达的父亲甄彦苍,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阳石雕的代表性传承人”。有着这样一个大师级老爸的扶持,整天耳濡目染,雕刻出名堂,好像就该手到擒来。其实,让独子学雕刻不是甄大师的初衷,他希望儿子把书读好,考个好大学,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然后再去选择自己的职业。
但甄彦苍没想到自己的儿子不喜读书,即便皮鞭抽身,也如斗士一般“坚定不移”。无奈之下,他让儿子进雕刻厂学做雕刻,他认为劳累会使儿子屈服。没想到,当时只有14岁的少年对雕刻一往情深,如痴如醉,坐得住,雕得有样。难道这个孩子真是学雕刻的料吗?甄彦苍决定顺其自然就让他走雕刻之路。
令所有人吃惊的是,这个对读书丝毫不感兴趣的人干起雕刻来,却是个速成型人才。17岁,他就收徒当上了师傅,也就有了收入,待到收入一天天提高,他开始收藏美玉,收藏翡翠。用甄丛达的话来说,他与玉有缘,与翡翠有缘。
如今,甄丛达在石雕行业做出了巨大成绩。他与父亲一起办石雕企业,他本人被评为国际工艺美术家、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其企业被评为全国质量诚信5A级品牌单位、河北省一级雕塑企业,其产品被定为河北省名牌产品。
虽然在雕刻之路上一直走得很顺利,2010年,甄丛达却果断“转身”,决定转行做玉雕。因为互相压价、相互诽谤,恶性竞争使他对继续做石雕有了退却之心。他想改用别的材质雕刻,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虽然他已在石雕业做得风声水起,但冒险和创新本身就是商机啊;更重要的是,他与玉早已结缘,让玉的冰清玉洁和温润光滑,凝结在一件件艺术品里,从此成为美的永恒,不是值得奋斗终生的事业吗?
做玉雕首先要选材,用行话来说叫“赌玉”。赌玉,靠的是运气,但更要靠知识的积累和眼力。这两点,正是甄丛达的优势。小时候便开始收藏玉和翡翠的经历,已锻炼了他鹰一般敏锐的眼力。多年从事石雕行业,使他有雄厚的资金做支撑,这让他买回了一块块材质极佳的美玉。
“普通的玉到了我手里,加上我的雕刻手艺,我也能让它卖出高价来。”甄丛达说得很自信!
《反弹琵琶》作品,是他有一次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时产生的灵感。为了雕刻这件作品,他专门请了舞蹈演员,买来了行头,不断观赏、揣摩。终于成功地做出了《反弹琵琶》。
他比较满意的作品还有《天女散花》《松鹤延年》《松竹梅》《一鹭莲科》《福禄寿喜》。这些作品都采用了玉雕常见的吉祥图案,也俱为灵光一闪的结晶。
但有一件作品,他用了6年的时间才雕刻成功。“这件作品,我至今也舍不得拿出来,我一直把它藏在卧室里。”
甄丛达说的这件作品名为《麻姑献寿》。他心里一直有个影子,那是他的梦中情人。姑娘秀美的面容,天真的姿态,一直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随着岁月的流逝,这种思念已经不是单纯的爱恋,而是对年少岁月的追怀,对青春时光的祭奠。
“我要以她为原型,做‘麻姑献寿。”有了这个构想后,甄丛达开始选材,在得到了一块材质极佳的汉白玉后,他决定动手雕刻。甄丛达前前后后用了6年时间,当雕完最后一笔的时候,他流下了热泪,“这是我心中的东方美神,东方的维纳斯。”
这件作品中,麻姑驾着独木舟,缓缓驶来。枝叶茂盛的木舟上满载鲜花瓜果和灵芝酒,表现了“寿”的主题。麻姑高绾发髻,瓜子脸,高鼻梁,樱桃小口,是典型的中国古典美人形象。她侧身向外,双腿轻轻弓起,衣带飘飘,更显身材婀娜多姿。传统技法里,古典美女都如弱柳扶风、娇花照水,温柔安详,沉静含蓄。这个麻姑却如鸟飞高空、鱼翔浅底,生机勃勃,呼之欲出。再加上枯木舟底下泛起的水花和波纹,使得整个画面具有一种动态美,达到了“艺术作品的静谧乃是动态的静谧而非静态的静谧”的境界,超越性地表现了麻姑献寿的主题思想,实为一件难得的艺术佳品。
甄丛达成名后,社交也就多了,白天总不容易坐下来。他就选择在晚上做雕刻。工作时,他关掉手机,好让自己投入地完成一件件作品。
“有时候,灵感一来,特别有冲动,我会马上动手去雕。”
一个人要想成功并不难,难得的是成功了还能不能再坚持,否则不进则退。从甄丛达的话语里,我听出了坚定,听出了执着,也许对玉的深情,对翡翠的痴迷,会促使他终生奋斗不息吧!
(责编:刘建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