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GDP总量世界第二背后的问题
2015-05-30丁瑾
丁瑾
摘 要:2010年我国GDP总量突破40万亿,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GDP尚不及GDP总量位居我国之后的日本的十分之一。通过对我国GDP产业结构与GDP含金量的分析,找出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方式下的问题,以及由于人均GDP过低导致的国民生活质量较低的现状分析,提出对改善我国现状的建议。
关键词:GDP;产业结构;含金量;转型
一、GDP产业结构和含金量分析
1.我国GDP产业结构分析。我国GDP总量已达到世界第二,但我国的产业结构极不合理,甚至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以1978~2013年的GDP,三大产业创造的GDP以及各产业就业人数的数据带入以下模型进行计算:
ln(GDP)=0.96+0.22ln(X1)+0.48ln(X2)+0.24ln(X3)+1.02AR(1)
式中X1、X2、X3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是对模型的一阶自相关的修正。通过模型计算可知,三大产业对GDP的贡献约为22%、48%、24%,可以看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GDP增幅很大,而第一产业(农业)增长速度较慢。
根据1978~2013年三大产业就业人数的数据,第一产业就业人数高于其他两大产业,1997年前甚至高于另外两个产业就业人数之和,直至2007年底才降低到40%以下。而第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消化能力增长缓慢,2000~2009年第二产业所容纳的就业人数只增加了5.3%,第三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只增加了6.6%。可以看出当前中国三大产业布局的不合理性,即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过大,劳动力过于集中,农村劳动力过剩,人力资本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其他产业却劳动力投入不足,影响第三产业的发展。
2.我国人均GDP含金量分析。本文应用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的比值来衡量GDP的含金量,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得出的1978~2013年中国人均GDP含金量。总体来看,我国人均GDP含金量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所上升,在1992年时由于通货膨胀而略有下降,而在2005~2008年之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以及物价上涨等宏观经济形势,导致GDP的含金量有所下降。但我国人均GDP的含金量却没有突破0.43,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庞大的GDP总量不符,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度有限。
根据相关数据计算2013年全国31个省、市的人均GDP含金量,其结果排名依次为:上海、北京、安徽、贵州、广西、海南、江西、云南、重庆、浙江、广东、黑龙江、福建、四川、湖南、天津、吉林、湖北、山西、宁夏、辽宁、甘肃、江苏、河南、河北、陕西、山东、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
由以上排名可以看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排名靠前的东部省市居多,排名靠后的多为西部省市,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东部优于西部中部居于东西部之间的格局大体相符;同时人均GDP含金量南北差异大于东西差异,进一步说明人均GDP含金量与人均GDP是不同步的,也说明了我国人均GDP含金量地区间差异较大。
二、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分析
1.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面临挑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改革”与“开放”双轮驱动,尽管GDP总量庞大,但是中国发展水平依然较低。按照世界银行总结的发展规律,“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对于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是无法重复使用的”,处在中等收入的国家,原有的增长机制效用逐渐趋向于零,而新的增长机制又因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锁定而无处发掘。虽然中国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资源配置仍由政府主导,政府的行为通过一系列的传导机制影响经济的各个环节,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和控制。但是这种粗放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使要素投入渐渐逼近极限,最终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增长方式面临挑战。
2.经济增长机会成本过高。2007年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2008年时与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虽然我国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仍是侧重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而没有过多的考虑经济增长的机会成本。能源的过量消耗,不仅不利于以后的发展,而且也将对环境产生巨大的破坏。
3.经济增长质量低、效益差。2006~2009年期间,我国能源消耗量超过了2006年之前25年的总和,发电能力由2亿多千瓦增加到7亿多千瓦,煤炭消耗从15亿吨上升到约27亿吨,因此可以看出我国的GDP是建立在能源大量消耗的基础之上。
通过对GDP的产业结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我国第二产业(工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钢铁业、建材业、化工业等都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加上我国工业技术水平很低,这些行业的生产力普遍低下,使得其成为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工业部门。高速增长的GDP是以能源的过量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作为代价的,经济增长的质量差,效益低。
三、GDP总量与国民生活质量
1.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保障目的在于化解国民遇到的实业、养老、医疗等风险,保障其最基本的生活。虽然目前我国对社会保障方面较为重视,但现阶段的社会保障体系仍有待完善。城镇居民的生活保障不全面,失业救济少,没有具体的补助项目;而在农村人口养老的政策方面尚有较大欠缺,一些农村孤寡老人每月领到的少量生活补助就是其全部经济来源,因此这方面可以适当对农村地区给予政策倾斜。
2.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转移支付涉及再分配,在当前我国不同行业、职业首次分配不公的前提下,再分配若不能体现公平性,将会影响到社会整体的效率。我国目前基尼系数已接近0.6,远超国际公认贫富警戒线0.4,过大的贫富差距不仅导致部分居民生活水平低下,还可能会引起社会动荡。
3.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在社会整体保障体系不完善和转移支付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城乡之间仍有较大差别,城镇人口享受政策带来的利益远多于农村。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人均创造的GDP远低于其他两大产业,这也导致了农民的收入要低于其他两大产业的从业人员,而两大产业的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城镇人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乡之间不平等差距将不断拉大,农民生活水平相对更低。
四、对改善我国现状的建议
鉴于我国当前隐藏在“GDP总量世界第二”的光环下的诸多问题急需政府关注,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或观念的改变,进而改善一些不利于日后发展的状况。
(1)加快产业结构的改变,提高生产效率。现阶段我国急需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变并提高生产效率,缩小第一产业就业人口规模,将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产业,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2)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高GDP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应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发挥政府主导资源配置所带来的有利条件,通过一系列的传导机制来影响经济增长的各个环节,使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
(3)保障分配公平,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我国应该在收入分配上更加公平,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收入分配手段,保障分配的公平,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启动居民消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共.财政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 叶檀.GDP大国不代表是GDP强国[J].New Ecomomy,2010,09:22
[3] 方倩.对“中国GDP总量世界第二”的客观分析[J].当代经济,2011,2:84 85
[4] 郑书逵.GDP质量的优化.[J].上海经济,2011.01:16 17
[5] 阮直.要GDP总量更要GDP的含金量.[J].学习月刊,2010.25
[6] 杨沛霆.中国不能再陶醉于GDP总量了.[J].中外管理,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