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2015-05-30罗腾香曾雪寒

2015年6期
关键词:管理手段盈余管理动机

罗腾香 曾雪寒

摘 要: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一直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界研究的重点领域,目前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多集中在概念、方法、模型以及实证研究上,而针对盈余管理的综合文献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主要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手段以及它与其他相关方面的联系等角度出发,来阐述目前盈余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盈余管理;概念;动机;管理手段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对盈余管理的定义还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关于什么是盈余管理,学者们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盈余管理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和解释。本文主要从国外学者和国内学者两个方面来总结已有的概念。国外学者主要从“信息观”和“经济收益观”两个方面来解释盈余管理:在信息观下,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运用职业判断,在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中通过采取不同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以实现改变财务报告的过程[1]。Healy和Wahlen(1999)则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改变交易形式、交易结构以及运用会计中的职业判断以实现对向外界报送的财务报告进行修饰的目的,从而影响某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判断,或影响那些与会计数据挂钩的合同的施行结果。在经济收益观下,Levitt(1998)指出,企业管理当局通过运用先确认收入,再进行冲销的财务方式来调整企业各期的费用,不符合会计实质的计提巨额准备、改变收入的确认期间、冲销企业经营中发生的研发费用,这些方法降低了财务报告中收入费用的可信赖程度,向利益相关者传递了不准确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会计信息[3]。总的说来,国外学者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侧重于其负面性,也就是说,国外学者倾向于认为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了盈余操纵、盈余造假的范畴[2]。

国内学者对盈余管理的概念也提出了一些的定义与解释。宁亚平(2004)认为盈余管理是区别于盈余操纵和盈余造假的一种财务动作,它是指企业的管理层在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一系列对会计盈余所做的操作;或者通过改变企业经营活动的形式或交易来达到改变会计盈余的目的。而这些对经营活动和交易进行的重组不会损害公司的价值甚至还能够增加公司价值。张详建(2004)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的管理层为了塑造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者是影响那些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的合同,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而进行盈余管理的前提是,企业管理者不违反相关的会计政策及会计准则,从而对财务报告中的盈余信息如何披露进行管理[3]。魏明海(2000)的观点更多的是从信息观的角度来解释盈余管理的含义,他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的管理层为了塑造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济业绩和经营状况的理解或者是影响某些合约的执行情况来进行的财务活动 [4]。秦荣生(2001)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有选择和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自主权,选择使企业自身效用最大化或者是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管理行为[7]。总的说来,国内的学者普遍认为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和盈余造假存在区别,盈余管理是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的进行的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可以接受的操作[5]。

通过上面对盈余管理定义的陈述,我们知道盈余管理是一方是为了影响或者误导信息的使用者,一方是为了实现自己或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的会计操作,通过对会计盈余数据进行调整,来实现对利益调整的过程。

二、盈余动机

由于受到各种各样动机的驱使,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盈余管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表现的尤为明显。陈致平(2001)通过整理分析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发现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被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终极动机和中介动机。企业盈余管理的终极动机是为了获取私人利益,即基于会计数据契约的报酬最大化动机,而企业的中介动机是企业管理者在采用盈余管理谋求私人利益的过程中有意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因。中介动机是实现终极动机过程和途径。许波(2004)认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个人利益驱使的利益诱因,其中的利益诱因是指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动机,这是盈余管理的直接动机;第二个层次的动机是制度导向造成的,这个动机是指由于制度漏洞的存在使得企业的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利用这些漏洞进行盈余管理;第三个层次的动机是组织目标造成的盈余管理,这是指为了实现组织价值的最大化而进行的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的行为除了受到企业内部,包括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会计人员、企业制度、企业目标的影响,还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资本市场的动机、契约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

资本市场的动机是从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来分析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盈余与企业的股票价格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更高的会计盈余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对比较高的股票价格。更高的股票价格对于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后的再融资和其他经营活动带来更大的好处。因此,在股票发行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具有提高股票上市交易前公开报告盈余的强烈动机,甚至有向投资者和其他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虚假信息以提高股票价格的动机契约动机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盈余管理为何存在。从这些方面研究盈余管理动机的学者主要有国外学者Sweeney(1994),他认为当公司面临债务违约的风险,临近债务合同到期的临界点时,企业管理层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以避免触碰到某些合约中的违约条款。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包括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会计政策、以及改变会计计量,通过这些手段来可以增加盈余或者减少盈余,以实现推迟技术性违规罚款的目的。国内学者对契约动机的研究的比较少,王倩(2009)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确存在着出于来源于自身报酬契约动机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且管理层的报酬溢价越高,为了获得这部分的超额报酬的盈余管理的动机就越强烈,管理层的盈余管理程度也就越大。另外一个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是政治成本动机,政治成本动机主要体现在行业监管和反托拉斯两个方面。当企业面临着行业监管的压力时,企业为了避免受到行业监管机构的处罚而进行盈余管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随着企业体量的增大,企业可能受到垄断的怀疑,一旦被认定为垄断,企业的经营甚至组织形式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受到这样的影响,管理者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三、IPO中的盈余管理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即首次公开上市,它通常是指企业通过申请进入一级市场,并且首次公开向公众出售股票,使公司的股票实现由私人持有转向公众持有的过程,也相对于买壳上市的概念。目前,关于IPO过程中盈余管理是否存在,已有许多中外学者都做出了研究,已经有许多的文献通过实证检验了IPO中盈余管理的存在,并且企业在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也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实证证明了IPO中盈余管理是存在的,并且其盈余管理动机之一,是为了能够在资本市场上筹集到更多的资金。Aharony,lin和Loeb(1993)是最早对IPO中的盈余管理进行研究的三位学者,他们针对IPO盈余管理提出两个假设,第一个假设是计划公开上市的企业在IPO之前存在系统地提高盈余的现象,第二个假设是盈余操纵的程度是与审计师和承销商的声誉和质量负相关。通过实证检验,这两个假设均得到证明。

在IPO中的盈余管理主要表现在首次发行时的股票的抑价上,IPO抑价是指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后第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远高于发行价格,上市的首日就能够获得显著的超额回报的情况。但是大量的文献研究均表明,在IPO过后,企业的业绩会出现明显的下滑,这是因为在首次公开发行的时候,进行了盈余管理,使得企业的对外报送的盈余高于进行盈余管理前的财务数据,因此,在IPO之后,随着时间的推后,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显现在投资者面前,企业无法长期的朝着一个方向进行盈余管理,当这些行为被资本市场发现时,企业的股价自然会回归正常,也就是出现价格上的回落。由此可知,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不仅要考虑企业报送的财务资料,还需要看到企业的本质,企业真实的经营环境和经营业绩,而不要盲目的跟风和投资,以免受到企业盈余管理结果的影响。

四、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

股权激励是指企业为了刺激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而向其授予股票期权,当公司的股价或者经营业绩达到某个阈值后,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公司的股票(股票期权)或者是直接获得企业支付的现金(现金期权)。从股权激励的定义可以知道,要想行权,必须使企业的经营状况达到一定的状况。因此,可知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可能存在着显著的关系,这一点已经得到国外学者的验证。国外学者通过研究一致认为,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会诱发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我国国内学者有关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多数研究认为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也有少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的是负相关关系,也有少量学者认为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至于两者之间为何会存在相关关系,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知,盈余管理和股权激励之间的动机关系并没有得出确定的关系,对股权激励的盈余管理,可以运用盈余管理里的契约动机进行解释,管理层为了达到股东的要求,能够实施自己的股票期权,会采用盈余管理来获取自己的收益。对他们之间的动因关系,仍旧需要通过继续的研究和验证来明确两者之间是如何产生关系的。

五、总结与展望

本文是对国内外学者关于盈余管理研究的概述,本文展示了近年来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动机、IPO与盈余管理以及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研究。首先,在定义上,许多的学者做出了自己的定义和解释,通过这些得知企业的盈余管理主要涉及通过会计操作来改变对外报送的盈余数据已实现特定目的,例如企业价值最大化,并且给投资者传递经过修饰的会计信息。其次,在动机方面,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管理者利益的最大化,或者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具体而言,又存在着三个动机,包括资本市场的动机,契约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第三,IPO与盈余管理。IPO抑价的普遍存在是IPO过程中盈余管理普遍存在的一个反映。在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运用资本市场的动机来进行解释。第四,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学者关于盈余管理与股权激励的研究较多,通过学者们的实证检验,针对他们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不同的结果。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负相关或者显著不相关的三种关系。也就是说学术界关于这两者之间关系并未达成统一的共识。综上,合理的盈余管理是一种合法的利润操控,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个人价值,也能够增加企业的价值。(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2.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Schipper K. 1989, Commentary on Earnings Management[J], Accounting Horizons, December, p.91-102.

[2] Levitt A. 1998, The Numbers Game[A].Speech Delivered at the NYU Center for Law and Business, New York, September 28.

[3] 张详建,徐晋,郭岚.企业盈余管理存在原因的理论分析[J].软科学.2004(05)

[4] 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J].会计研究.2000(09)

[5] 秦荣生.财务会计新课题:盈余管理[J].当代财经.2001(02)

猜你喜欢

管理手段盈余管理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环境管理手段变化的经济因素体现
高校学籍管理问题探析
如何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业务水平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