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伦理对构建和谐家庭的现代价值

2015-05-30刘尚林景作洁

2015年6期
关键词:孝悌传统文化思想

刘尚林 景作洁

摘 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基础。而当今社会家庭不和谐的现象层出不穷,溯其根源,家庭不和谐的原因就在于现代社会缺失了家庭伦理的教育,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和谐思想资源,儒家的传统道德伦理教育思想,孝悌思想等优秀的思想资源,对于实现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我们应借鉴传统文化的和谐家庭思想推动当今社会和谐家庭的构建,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关键词:传统文化;五伦关系;“孝悌”思想;和谐家庭

一、传统伦理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儒家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称为“人伦”,把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称为“五伦”。在谈到“五伦”之间的关系时,儒家经典《大学》中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在儒家看来,修身为修炼个人的品德、情操,是第一位的。修身之后便能和睦家庭关系,家齐,然后才能治理国家,平定天下。他们认为“修身”、“齐家”居人伦之首,是形成全部社会关系和秩序的基础和起点。

以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的五伦为标志,形成了一个“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观。这五伦关系是任何一个社会、国家、民族、时代的人都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伦理关系。因此中国古人说,“人无伦外之人”,即不存在生活在伦理关系以外的人。除此之外,传统文化中的“孝悌”思想也是传统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格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和谐家庭的内涵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摇篮,是成就事业的基石,是生活力量的源泉和理想的归宿。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谐,整个社会才会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家庭。和谐家庭就是全家人在人生智慧导航中,通过学习化生存方式,成长为与大自然和谐,与人类社会和谐,与人的心灵和谐的环境氛围。

与大自然和谐体现在有一个生态和谐的家庭生活方式。人类已经明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生存之根本。然而今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正在大幅度改变,已超出我们的预料。人口膨胀、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地球上出现的温室效应、气候异常、海水酸化以及水资源日益匮乏等问题。因此,我们的家庭和谐首先体现在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要爱护动植物,有环保意识,节约水资源等,要崇尚科学,让我们的后代也生活在一个生态和谐的环境之中,并做好为之服务的准备。

与人类社会和谐体现在有一个相处和谐的家庭内部互动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等等,和互动关系在家庭之外,包括邻居之间的关系,同学,同事,朋友的市场经济关系等。和家人互动是实现家庭和谐的主要内容。如何形成以夫妻和谐为中心,尊老爱幼为伦理,平等沟通为心灵智慧,融入时代环境为方向的家庭关系是构建和谐家庭的核心内容。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只要家庭和谐幸福,人生就有了归宿,不论做什么工作都会感到精力充沛。要想奏出和谐的家庭乐章,除了需要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丰裕的经济和其他外部条件外,更要靠家庭成员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理解与默契、信任与体谅、习惯与适应、责任与义务。一个家庭,需要所有的家庭成员互相帮助,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共创和谐。

三、传统伦理对构建和谐家庭的现代价值

第一,传统伦理的现代价值。伦常大道第一伦就是父子有亲。父子关系不是某一个人规定的,它是天然的秩序。目前,家庭代际关系在我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自从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家庭向小型化、核心化趋势转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随着我国家庭的这些变化,建构新型家庭代际伦理有了现实的可能性。联系传统的伦理与我国的实际国情,我们提倡父慈子孝。传统父子之道可以为家庭稳定和睦提供道义支持;可以激励人们重视道德修养,发挥其社会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从孝敬父母到关爱他人,从和睦家庭到和谐社会,传统的父子伦理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起到促进国家治理的作用,强调要想国治、天下平,前提必须是家齐,而若想家齐,则必须遵循家庭伦理,只有家齐,整个国家才能强盛不衰。

第二,夫妻关系和谐是家庭和谐的核心。众所周知,婚姻关系在家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家庭和谐必须以夫妻和睦来巩固,因此夫妻关系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五伦思想之一是“夫妇有别”,即夫妇各有其责,各行其义的意思,也就是为人夫、为人妇应该分别具有的道德要求。我们现代社会应以此为原则来理顺夫妻关系,使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乃至社会的和谐。夫妻双方应以德而婚姻,夫要有道义、情义和恩义,妻要相夫教子;夫妻双方要保持互敬互爱,反对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恒”为夫妇之道;“久”为夫妇之义;“去老为乱,纳少为淫,见色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 夫妇有别,男刚女柔男女各有其职分;夫义妇顺,彼此如朋友,患难与共。夫不应凌抑妻子,妻不应背叛丈夫。今天我们构建和谐家庭,重心学习儒家传统的夫妇伦理,还可以得到很多启示。现代学者蔡元培先生说:“夫妻,这不是骨肉之亲,而生活在一起后,快乐与共,苦共同担,终生不得分离,因此幸福的生活,就是夫妻之间友好相处,夫妻之间相互谦让爱护,否则夫妻之间相处就会很困难,进而家事国事友情都处理不好,这也是一个国家的道德颓废的开始。”

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重视夫妇伦理,从不懈怠。当今国际交往日益密切,国人更应自觉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秉承儒家传统伦理思想的精华,促进夫妻和睦相处,只有夫妻关系和谐了才会使家庭关系稳定,离婚现象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率就会降低,整个社会就会和谐稳定。

第三,长幼关系和谐是家庭和谐的升华。兄友弟恭,长幼有序是中国传统长幼伦理的基本要求。“友”,是对于兄长方面的伦理要求,分而言之就是对于弟小要关心爱护他,要细心教导他,要体贴照顾他,要宽容礼让他,要为他做好模范表率。“悌”,是对于弟幼方面的伦理要求,分而言之就是对于兄长要尊敬顺从。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父母对子女总是无私地奉献,而我们现在孝顺父母则是爱的责任;将来我们也会成为父母,同样会希望我们的子孙对我们孝敬、恭敬,理解我们,懂得爱的奉献和责任,传承和延续爱的品德。

结语:社会上的关系无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要想形成礼敬、尊重的良好关系,就要从家庭道德教育“兄友弟恭”开始培养,就要从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做起,要做到“兄友弟恭”,兄姐就要发扬风格,主动谦让;弟妹也要顾全大局,尊重兄姐,如果在自己家庭中都做不到不能“兄友弟恭,长幼有序”,在社会上又怎么会敦亲睦邻,为人友善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的今天,发扬中华民族尊长爱幼这一优良传统,对和谐家庭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作者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管晓静.当今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5(8).

[2] 闫晓梅.和谐家庭建设与新家庭价值理念的构建[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7(06) .

[3] 徐文福.传统孝文化在当前和谐家庭建设中的现实意义[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7(04) .

猜你喜欢

孝悌传统文化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病榻侍母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唐代制举孝悌类科目考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孔子孝悌思想中人的主体意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