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独家庭养老困境及政府解决对策

2015-05-30王湘懿

2015年6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

王湘懿

摘 要:当今社会养老方式虽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是在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中国,失独者面临着巨大的养老困境。面对病无所依,老无所养的失独者们,社会应给予极大的关注和照料。作为政策的主体政府,更应妥善安排失独者的晚年生活。本文通过对失独者面对地现实养老困境的具体分析,结合中国现行的失独补助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政府应在政策保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对失独者的养老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失独者享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关键词:失独者;养老困境;政策保障;社会服务

一、 引言

计划生育政策自实施以来,为中国创造了巨大的人口红利,而在这项政策的背后却有着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积极响应政策的号召,只生育了一个孩子。但是步入中年以后,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孩子,并且已错过生育时期,丧失生育的可能性,这样的人被称为失独者,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2007年有学者推断,没来二三十年后,会有1009万人在25岁之前离世①一千万个失独家庭,可能就是近两千万个失独者。②作为响应计划生育政策而产生的一个群体,他们为抑制人口过快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政府作为该项政策提出和倡导实施的主体,有责任安顿好失独者的晚年生活,帮助其拥有一个愉快祥和的晚年生活。

二、 失独者的现实养老困境

我国目前的养老方式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改变,但是就目前社会养老各项设施不健全以及社会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短时间内老年人养老仍然采取家庭养老的方式是不会改变的。失独者因失去独子,无法实现家庭养老的供给,因此他们现在面对的诸多的养老困境。

1、 内部角度分析

(1)精神层面。孩子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特殊的人生财富。在我们传统的思想观念里,孩子是血脉的延续,是未来的希望和对情感的寄托。特别是在各种家庭问题滋生的时候,孩子更是家庭关系的纽带。从计划生育以来,中国出现了以三口之家为主的核心家庭。对于核心家庭来说,孩子更是生活的中心和精神的支撑。调查显示,失独家庭中有63.3%的人表示“不想出门”,有50.2%的人表示“不想与以前认识的人说话”,害怕与他人交流时涉及子女的话题。③因此,失去孩子的家庭,痛苦是不言而喻的。当失独者在孤独的老年时期需要子女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时,没有子女的失独者的境遇更是雪上加霜,他们通常会陷入极度的精神痛苦和心理上的自我折磨。

(2)经济层面。造成失独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因疾病导致孩子夭折;二是因意外事件导致孩子死亡。特别是第一种情况,因为孩子作为父母的希望和精神支撑,为孩子治疗疾病更是倾家荡产,有的甚至债台高筑。老年人的养老资金的来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子女的赡养费、养老金和以前的积蓄。失独者因为没有子女,不会有来自子女的赡养费。如果孩子是因疾病而夭折的,积蓄肯定也所剩无几。对于因意外事件导致孩子夭折的家庭,可能会有一些经济赔偿,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的上涨,特别是晚年疾病缠身时,对于漫长的失独生活来说,这点钱只是杯水车薪。在农村失独家庭中,他们主要经济来源是年轻劳动力的劳动所得。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养老金金额少,使得农村失独者的经济压力更大。

2、外部角度分析

(1)社会心理帮助机构数量不多,质量不多。失独者心理承受着巨大的伤痛,不仅如此,失独者往往还承受着别人的非议,这样更是给心理带来无尽的痛楚。面对心理极度压抑的困境,人们会崩溃,做出伤害自己甚至是他人的行为,危害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但是,目前国内心理学这门学科还处于成长期,好的心理辅导机构和专业化的队伍少之又少,更别提面对失独家庭和失独者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失独家庭的心理问题更多的是跟亲戚朋友或者社区工作人员倾诉。没有专业的帮助,很难让他们走出心理的困境。

(2)社会养老服务保障机构不完善。我国虽然大力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也逐渐完善社区的公共服务及各项基础设施,但是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总体水平不高④。而且目前社区养老仍然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而失独家庭的家庭结构的破损和家庭功能的丧失,特别是当失独父母双方中一方不在世,居家养老的基础条件就更为薄弱,社区养老的效果就会降低。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推进,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进行养老。但是,我国现在养老机构总体数量少,服务水平低,门槛高的问题。公办养老机构虽然价格低廉,但却“一床难求”,排队的老人早已超过养老院的承受能力。⑤民办的养老机构虽然服务较好,但是收费高。失独者很难从中找到平衡,得到真正便捷、高效、满意的服务。

(3)政府经济扶助措施少,金额低。根据相关的规定,自2014年起,将女方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夫妻的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到:城镇每人每月270元、340元,农村每人每月150元、170元。而2013年度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为26955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每年是8895.9元,显然这些特别扶助金对于失独家庭来说是九牛一毛,根本无法减轻经济上的重压。国家在医疗、住房等方面均没有更多的经济保障措施来保证失独家庭的生活。经济补助如果不能满足失独者日常生活,将是失独者的晚年生活处境更加的艰难。

三、 政府帮助失独者摆脱养老困境的具体对策

政府当年在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就提出过“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的口号。⑥现在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造成失独家庭面临着养老困境,政府有着必须承担的责任。如果政府不能妥善解决好失独者的养老问题,政府将会面临着信用危机,对政府权威造成影响,甚至造成政府在社会地位的动摇。因此,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失独者养老困境:

1、 政策保障方面

(1)提高政府经济补偿标准。完善对失独家庭的经济扶助政策。现有的政策具有数额低,机动灵活性差的特点,现有政策并不能真正解决失独者的实际经济压力。政府要在原有政策基础上,提高扶助标准,使失独者的生活水平能够达到当地最低生活水平,并且经济扶助政策也要随时变动,紧跟现实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上涨指数,真正保证在经济上减轻失独者的压力。

(2)完善保险制度。现有的保险制度分为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保险。政府要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上作出必要的改革,大范围地将失独者纳入社会保险制度中,从政策层面上尽可能地给失独者一个高覆盖,保额高,快捷方便的社会保障。同时,鼓励商业保险公司面向失独者,开发多种险种。也要向失独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宣传商业保险,在购买时给予相应的补贴。推进针对失独者的商业保险,一方面可以使得失独家庭得到更多的保障;另一方面可以给政府减轻在经济补助上的压力。

2、会服务方面

(1)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专业化的心理辅导机构。失独者的精神压力是难以想象的。特别是随着失独者年龄的增加,他们所面对的养老压力会越来越大。及时进行心理上的辅导,开导他们压抑的情绪,解开失去独子的心结,对失独者的晚年养老生活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失独者的心理辅导工作都是由社区工作人员或者由民间失独自助团体来完成的。⑦这些人没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是很难有效地解决失独者的心理困惑。政府应该在有关部门或者社区设立高水平、专业化的失独者心理辅导机构,定期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心理讲座,建立失独者心理健康数据库,针对个别的失独者免费给予心理辅导,并且实时监控他们的心理状态,减轻他们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1)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机构。首先要多开办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政府应该在养老服务机构上下大力气,花大工夫。不仅要增加床位,而且要提高服务质量。让养老机构不单纯是安置老年人地方,更是集医疗救助、休闲娱乐、温暖安全为一体的家。失独老人入住民办的养老机构,政府格外给予经济上的补贴。无论公办还是民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对于失独老人应该优先安排其入住。现在入住养老院都需要监护人的签字,在一定程度上让没有监护人的失独者再次受到心理伤害。⑧针对失独者,政府应该勇于承担责任,简化失独者在入住时程序,保证失独老人在入住养老机构上完全无障碍。

四、结语

失独家庭作为为国家和社会牺牲的产物,理应得到大众的关注。我们关注的焦点不是给予他们同情,而是从政府出发,完善各项保障政策,建立完整的社会服务体系体系,保障其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失独者虽然步入人生暮年后,没有子女的陪伴,但是依然可以在关怀与温暖中安然度过晚年生活。(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注解:

① 易富贤.大国空巢:走入歧途的中国计划生育[M].香港:大风出版社,2007.

② 秦秋红,张甦.“银发浪潮”下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研究—兼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J].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7期.

③ 陈雯.从“制度”到“能动性”:对亡故独生子女家庭扶助机制的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2)

④ 管向梅.失独家庭养老问题探讨—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4年第8期

⑤ 秦秋红,张甦.“银发浪潮”下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研究—兼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7期.

⑥ 金珑嘉.失独家庭现状及其养老问题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

⑦ 吴通清.“失独”者的自救与互助[J].百姓生活,2012年第9期。

⑧ 孙炜红.失独家庭养老困境研究[J].四川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
养老社会服务体系与机制的完善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