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
2015-05-30崔文杰
崔文杰
【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创新氛围;第二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创新习惯的养成;第三要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关键词】英语 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创新成分应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40年代就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的呼声。那么,我们如何在小学英语学科中实施创新教育,让英语课堂绽开创新之花呢?
一、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创新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能,要把这种潜能转化为现实中的创新力,应营造浓厚的适宜创新教育的氛围。
1.转变教育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前提。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奈斯比特曾说:“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
2.设疑启智,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注重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意识的氛围,是创新教育的保证。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必须让学生置身于有着浓厚创新意识的氛围之中,注重发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把枯燥无味的单词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变换形式,使其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和开放性。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及游戏,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
(2)完善教学评价标准,激发创新思维。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师生间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教师经常在课内外采用肯定性和激励性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注意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只有不断创设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不受束缚,他们才会自主学习,才可能去探索、去创造。而且,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
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创新习惯的养成
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锐意创新。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其次,要加强课堂讨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的碰撞,新信息的获取。
三、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优化教育的重要原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在自己活动的天地里自主参加实践活动。学生的创新是在不断尝试、不断纠正中逐步发展的。教学中应给学生创设一些易“犯错”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潜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途径有:英语朗读比赛、英语故事表演、小游戏等多种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獲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变得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独特,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