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各美其美”的民族体育

2015-05-30郑岩荭

2015年50期
关键词:民族体育美学

郑岩荭

摘要: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一簇瑰丽缤纷、绚烂夺目的文化征象。多少年来,无数人对它一往情深,执着营构,留下了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黎族竹竿舞以其特有的文化特征与艺术特质传承了数百年。本文从美学视角来探析竹竿舞美的“元概念”,进而延伸出民间体育美学的“后现代”展望。

关键词:竹竿舞;民族体育;美学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民族特色体育是古老的、传统的体育活动,它传承者东方人与自然和谐同步的休闲观[1]。惟其古老,但它是护卫民族的文化精灵;惟其传统,但它却记录民族的历史风貌。在儒家学派的启蒙下,民族传统体育的走向朝着至真、至善、至美的方向成长,是构成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礼仪待人美好品德的精神支柱。提到竹竿舞时,脑海联想到的“预成图式”[2]是少数民族同胞身着五彩斑斓的华丽服装,配合以独特的节奏,在竹竿开合中灵活穿梭、翩翩起舞的优雅姿态。竹竿舞以其特有的运动与舞蹈、音乐等结合的运动方式,展现了其独树一帜文化特性。

一、黎族竹竿舞的起源

竹竿舞的俗称有“跳竹竿”、“打柴舞”黎语中将其称为“俊孪”、“卡咯”寄义为“跳柴”。[3]据可考史料可发现,跳柴原是黎族一种古老的祭祀仪式,已有几百年历史。处山高林密的环境为黎族竹竿舞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在农闲时能够就地取材。经过多代人的执着营构,竹竿舞的节奏变化以及观赏性也日趋成熟多样。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跳柴”在传播、演变过程中祭祀、丧葬的功能已完全弱化,每当重大节日亦或是新谷登场时,黎族人民便身着炫丽的民族衣饰欢聚在开阔地伴着欢愉的歌声跳起竹竿舞,每次舞蹈的仪式往往是彻夜达旦,不但场面豪放洒脱,而且氛围欢快而热烈。

二、竹竿舞的美学“元概念”

黎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的一员。黎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秦末汉初时期,骆越人及中原人在赵佗建立的“南越国”主导下登上了现今的海南岛,并且在岛上繁衍生息,逐渐融合进而合成了今天黎族的先民。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加上岛屿独特的生活环境构成了黎族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

(一)竹竿舞之“形”美

竹竿舞中竹竿的摆放一般为两根长约4米的竹竿平行放置,相距2~3米,其上放置6根或8根、10根35米左右的竹竿作为跳竿。打竿者有着身体姿态的变化,例如蹲打、坐打、站打是打竿的三种主要变化。打竿者双手各握住两根横竿的末尾,身体两两相对,在节奏的变换中做竹竿上下、左右、交叉、分合的开合击,形成响亮而有力的节奏感。跳竿者在变化多端的打竿节奏的开合中单脚和并脚跳的不断变换,并且配合蹲伏、跨跳、左躲右闪等灵活的身体姿态,形成了优雅的舞姿。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提到,中国民间的舞蹈多是当地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的折射,蕴含了人民的喜、怒、爱、憎等思想感情。黎族的竹竿舞亦是如此,竹竿舞的动作大都是来源于对生活习惯与古老传说的再现。[4]例如:筛米步、磨刀步和搓步,这些都是来源于黎族人民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又如猴子步、青蛙步、乌鸦步这些舞蹈动作都是来源于对日常生活动物的观察和模仿。

(二)竹竿舞之“声”美

黎族因处于山高林密的地形环境,形成了黎族乐器以竹木为主的乐器制作材料。乐器的种类大约有40余种,个中主要的传统乐器包括独木鼓、叮咚、口拜、口弓、鼻箫、灼吧等。黎族乐器的特色不但体现了黎族人民崇尚大自然的生态观,更是音乐原生态的遗存。竹竿舞的音乐伴奏对于表演时的助兴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不仅凸显黎族特色,而且为竹竿舞的观赏性增彩不少。这也是竹竿舞走向大众,走上舞蹈起着推动积极的作用。

竹竿舞最显著的特点应是持竿者拿着竹竿相互敲击出特定的节拍。其中敲击竹竿的节拍有很多种,主要分为2拍节奏、3拍节奏、4拍节奏、7拍节奏等。但从总体上看,黎族竹竿舞的节奏以2拍和4拍居多,且多为八分音符、带附点的八分音符及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节奏进行比较平稳,并逐渐加速。[5]跳竿人通过不同节奏的做出不同的舞蹈动作,使得观赏者不但有听觉享受,也有视觉冲击,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三)竹竿舞之“色”美

黎族特色的民族服装和首饰是黎族社会经过了岁月漫长的变迁、发展、积淀而形成的。[6]它是黎族的历史的载体,黎族服装和饰物更是其三千多年历史文化的延续,尤其是黎族服饰中的纺、染、织、绣四种技术更是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个中最为著名的服饰和首饰便是有人类“服饰活化石”之称的树皮衣、树皮帽,以及儋耳遗风的大耳环,更有传承了无数朝代的筒裙及其上多彩而又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服饰图案。黎族服饰和首饰的制作技艺堪称一绝,最有具代表性的三种技艺分别为单面织、双面织和双面绣,这些技术都诞生在黎族人民生产生活中,是黎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黎族织锦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服饰的颜色和图案也充满着神秘感。黎锦的配色以黑、棕两种颜色作为基本色调,以青、红、白、蓝、黄等色相间其上,织锦花纹图案多以直线、平行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构成几何纹样,表现抽象的物的形象。[7]主要纹络以人物纹、动物纹、植物纹和几何纹的复杂图案为主。象征着黎族人对自然的认知,他们将自然的形象抽象之后刻画在衣物上。[8]

三、民族体育美学研究的后现代展望

文化的自觉在其本质上还是对于文化传统的自觉,应是超越了物质层面的精神文化传统的自觉才是。[9]19世纪西方体育进入我国后,“土洋体育之争”在我国体育界就没有停止过。体育和美学都是舶来品,而民族特色体育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若是抛开了民族体育的精神内涵,那就会使我们的体育文化失去“根”和“魂”,丢失了民族精神内涵的体育文化,最终只能被社会遗弃。这些都是由于西方体育的开展形式有其普世价值,并能够被大部分人认可。然则,这并不是体育全盘西化的演变过程,民族体育在社会跨入休闲时代后,它的价值才能够显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关注的重心也由关心生产到关注生活转变。[10]在休闲时代到来时,体育的社会功能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工具向玩具转变。民族体育是最具有休闲价值的体育活动,对于它的发展应以后现代意识来眺望未来的趋势,顺应社会的潮流重构民族体育的部分形式,回归其娱乐与休闲的本性,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人服务,实现民族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民族体育是经过无数岁月的变迁后留下的文化遗产是中华儿女宝贵的共同财富,我们应本着对前人智慧结晶的尊重以及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的态度,对于民间体育的研究应向视野广、挖掘深,传承中华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胡小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休闲时代体现文化多样性[J].体育与科学, 2006,3.March2006第27卷 第2期(总第159期)

[2]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

[3]王怀虎,宋峰. 竹竿舞的体育价值及其发展走向研究[J]. 内江科技,2011,03:40.

[4]《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15页。

[5]谢艾伶. 竹筒声声脆 余音犹杳杳——谈我国少数民族竹竿舞[J]. 大舞台,2010,04:46-47

[6]本报记者 陈耿特约记者 尹秋艳. 保护历史“活化石”:黎族服饰[N]. 海南日报,2008-07-08003.

[7]罗文雄. 黎族妇女服饰艺术及其文化蕴涵[J]. 民族艺术,2001,04:172-187

[8]翟蕾蕾. 黎族服饰图案的艺术特征[J]. 艺海,2012,01:123-124.

[9]“提升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核心问题研究”课题组.中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及其提升[M].2015

[10]胡小明.走出困境的体育美学.[J].体育与科学. 2004年1月 第25卷 第1期.

猜你喜欢

民族体育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外婆的美学
生活美学馆
纯白美学
论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论民族体育与校园文化
近十年中国传统射箭竞赛情况调查
全民健身背景下民族体育的发展研究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