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息烽县关工委创新思路谋工作

2015-05-30邬亮

晚晴 2015年6期
关键词:息烽县关工委关心

邬亮

集思广益,立足创新谋工作

创新工作思路

息烽县关工委紧紧围绕创建基层“五好”关工委活动,开拓新思路,做到“三个转变”:在思想认识上,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作为。在发动力量上,转变少数人作为为全社会共同关心。在关爱方式上,转变单靠物质关心为物质与精神关心并举。努力改变只有少数人或只靠部分“五老”做工作的状况,形成党群组织共同做、党员干部带头做、“五老”人员主动做、社会力量积极做的生动局面。

创新服务机制

统筹谋划,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到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建立长效机制,使关心下一代工作常态化。建立责任制,确保关心下一代工作落到实处。工作中,全县各级各部门将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与全年工作进行同安排、同检查督促、同考评奖惩。

创新工作方法

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一道整体推进;二是结合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与开展各种创建活动一道整体推进;三是结合关工委的组织性质和工作特点,与开展走访慰问、结对帮扶活动一道整体推进。

创新活动载体

近年来,息烽县关工委在开展工作中,以活动为载体,开拓新思路,首次提出了“十大孝星”的概念,开展了首届“十大孝星”评选表彰活动,这在贵州省是第一家。围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和“讲三德做三好”活动,结合建设“四在学校”活动,提出并开展了“抓四爱,创四在”活动等等,切实有效地推进了基层基础工作。

汇聚力量,立求实效谋发展

凝聚“五老”力量

息烽县始终坚持身体健康、自愿参与、就地就近的原则,带着感情去发动“五老”再“出山”。相关领导干部主动登门,动之以情,以实际行动感动老同志。与此同时,已经走出来的老同志也会利用彼此间的感情,晓之以理,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需要讲清工作的紧迫性,引起老同志的共鸣,主动走出来工作。息烽县的“五老”队伍从2010年的不到300人增加到现在的1800余人,人员结构也从单纯依靠老干部、老教师到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老村干、老寨主,人员地域也从城镇社区到广大农村。

整合社会资源

关工委的组织性质确定了关工委在开展工作时要善于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借台唱戏,整合各种有利的社会资源。近年来,息烽县关工委紧紧抓住主阵地,主动协调并配合教育系统、政法系统、文明办、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组织和关工委成员单位,在这些组织和单位的业务工作中找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结合点。另一方面息烽县充分发挥老领导的威望优势,积极协调和动员企业组织、个体工商户、地方知名人士开展捐资助学和节日慰问活动,注资建立关爱基金,参与关爱活动。

面向基层,培育典型带整体

强化典型引路是做好关工委工作的必要手段。这些年来,息烽县关工委在工作中,积极培育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从而达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目的,努力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息烽县关工委紧紧抓住学校这个主阵地,一方面,强化宣传引领和典型示范,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另一方面创造性的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新三好学生”(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家庭是个好孩子、在社会是个好公民)的评选表彰活动,历时两年时间,通过层层评选表彰,最后推荐上来的54名“新三好学生”进行了全县通报表彰。与此同时,息烽县各基层关工委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息烽县底寨小学在2014年暑假期间,开设英语兴趣班,组织学生参与中西方文化交流学习,选派70名学生到香港学习英语。

另一方面,息烽县加大对农村青年科技能人的培训。2011年以来,通过县关工委组织或配合开展的农科技培训60余场次,培训农村青年农民13000余人。这些青年农民,正在成为该县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在广大农村为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着“传帮带”的积极作用。(息烽县委离退局)

猜你喜欢

息烽县关工委关心
“杀手”老妈
海绵“成仙”
开心与关心
关工委为我圆了老有所为梦——为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而作
息烽县委离退局召开民主生活情况通报会
息烽县开展庆“八一”离退休老干部趣味文体活动
关心下一代
切实加强关工委基层建设
关心下一代
紧紧把握关工委基层建设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