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校企合作下高职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

2015-05-30宋晶沙莉

求知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宋晶?沙莉

摘 要:校企合作不仅使得理论和实践结合更为紧密,而且对高职机械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对校企合作模式下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影响培养目标统一性、学习制度规范性、教学内容一致性、教学方法协调性、教师队伍共建性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

一、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创新人才的意义

目前,高职教育模式正由传统的学院式教育的模式向就业为导向的模式转变。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1]。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需要通过自身扎实的理论基础解决工程实践问题。高校和工厂、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可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而且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应用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2]。本科各大院校机械类学生注重对机械理论的学习、客观规律的研究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而高职机械类学生培育表现在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够用,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相应的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生产的管理人员,他们需要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高职院校对高素质、高技能的一线人才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任务更繁重。

二、校企合作对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作用

抓住适合的机会,才能去创新,而机会面前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创新能力是通过实践过程锻炼,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校企合作促使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的过程可以促进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校企合作模式对机械创新人才的培养主要影响几个方面。

(1)在高职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上,企业就必须参与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统一性。将从“偏重文化技术和理论知识”转变成“以就业为导向,技能掌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企业生存的核心是先进的应用工程技术、工艺技术创新。目前,多数校企合作停留在初步阶段,合作也只是一头热,培养目标的制订还是以高职院校为主。这样就造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急需人才出现了脱钩现象,企业和行业所需得不到满足。学生虽然掌握了较好的机械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相应创新的能力,在实际生产中也难以灵活运用。只有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一致的培养目标,才能让培养的创新型人才适合于企业,企业用人才能更得心应手。学生学习有了明确目标,学习兴趣也得以增加。

(2)在学习制度方面,校企协作有利于它的规范性。把由“学校是中心,全日制教育是主体”转变成“校企协作,施行弹性学制,职前和职后两者相互联合”。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中明确要求学校实现顶岗实习制度。与平时的实习实训不同的是学生在学校期间需要进行相关机械理论知识准备的阶段,学生在最后一年或半年进入相应企业,由企业安排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学校老师根据学生在企业中表现,给出其顶岗实习评价。制度上的弹性更好地促使学生时间上的掌控,让学生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熟悉以后,能很快适应实习岗位要求,而且同时降低企业和学校的教育成本。学生在顶岗实习、以后的工作中,能准确地找准自己的位置,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甚至可以将创新的能力用于实际的工作当中。

(3)在教学内容上,从“校内课程重视学科性”转变成“注重学校学习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一致性,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中,保证所传授的知识不与实际实践脱节,学校根据企业提出所需工作岗位人才要求,制订相应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特别针对实践教学中实习和实训,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开展专业方面的讲座,让企业中的专家向学生们介绍新的技术、工艺和材料,将当前企业、行业动态让学生了解。在学校的课程教学中,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提高学生的机械创新兴趣。例如,结合企业中实际项目,建立机械创新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布置的创新任务。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创新竞赛等方式,在企业、工厂提供的硬件设备的帮助下,让学生完成一些科技发明和小制作等,并对其成果进行积极鼓励,即使是不成熟的成果也要给予相应的肯定。通过参加全国机械创新大赛等竞赛项目,总结和汲取有价值的科研、实践生产经验。

(4)校企合作促进学生在教学方法上理实一体化的协调性。将 “学习场所为教室、实训室、图书室,注重理论学习”转变成“注重教学做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就业为学习的主要动力”。在学习方法上侧重培养学生清晰的思维,准确的判断力和反应的敏捷 性;这样才能具有厚实的解决实际问 题、技术工艺创新的能力。借助企业生产实习基地,利用实训时间或课外时间,进行参观学习或动手实践。将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实践中去,加强理论知识基础,并从中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外,校企合作通过另一种形式——“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据企业的要求,由学校安排一个教学班或部分班级,根据企业所需岗位人才,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学校老师主要承担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针对性教授理论,动手实践技能培养由企业占主角,学生可以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上完成陌生—熟悉—独自完成的过程,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当中,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过程中进行创新。实际说明了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到订单企业,适应性强。这样更能满足企业技术更新的需要,学生创新能力也得以充分地展现。

(5) 校企合作实现教师队伍共建。教师队伍培养上,将 “教师队伍以理论教学为主”转变成“‘双师型教师队伍”。机械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教学队伍,“双师型教学团队”中的教师是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机械类创新人才的主要力量,学生是否能“零距离”就业,是否能完成可持续发展等,这些都对高职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通常高职机械教师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是缺乏实际实践经验,而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产学研”来实现。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学校老师深入生产工作一线,经历和体会工作实际项目的过程,理解工作实际运行的关键和要领,让自身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从而培养“双师型”素质队伍教学团队。企业与学校合作产品研发、新工艺技术创新,将给企业带来更多利益。所以,“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建设更需要校企合作。

三、结语

机械类高职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校企合作。其合作不但满足了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而且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校企合作是培养企业一线所需的高技能型和高素质型高职机械类创新人才的可靠方式。

参考文献:

[1]申晓龙.高职院校“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现状分析与对策[A].2010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机械职业教育,2009.

[2]尤祖明,迟 强,潘明财,等.产学研用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08—112.

(作者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机电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