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传统山水临摹与现代山水创作的关系
2015-05-30韩诗睿
韩诗睿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三大画科之一,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门类,在世界的绘画体系中也是最具中国民族特色,是独有的绘画语言,山水画技法是中国古人从生活中创造出独特的绘画语言,变化多端,需要我们在学习中国山水画绘画的过程当中用心体会和感悟。
中国山水画是从大自然中观察、体会、得到某种印记或感悟后,再经过提炼、概括、吸取自然景观的精髓,利用传统笔墨的技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临摹、写生继而达到独立创作。
学习山水画的最佳途径
临摹传统是学习山水画的最佳途径。临摹前人就是对传统的研习过程,先要认真阅读、研究临摹品。揣摩作者的立意创景,弄清作品的构图章法,分析透彻,潜心研究,另外,在临摹古人作品时,还应同步阅读和研究一些古人的画论画理,通过反复的读、临名作,提高自己对传统山水画的认识和理解。
1.对临
临摹最好空手起稿,从中体会画家对作品构思、起笔、落墨等各方面的精妙所在。贾又福说:“以古人的立意为出发点,意使气指,决定了他重点表现什么,把最要突出给人的东西放在什么位置,用什么来陪称他?如何巧妙的藏,藏得让人寻觅,有趣的东西,如何大胆的露,露得光彩照人,以及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段来表现才能淋漓尽致等。”
2.先局部后整体
临摹一般先从局部入手,这样更有利于透彻的领悟画家的思想。从局部入手,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研究:一是作者有意抓紧,精心刻画的局部。二是作者有意放松的局部。
3.临摹要先淡后浓
临摹时一定要先从淡墨入手,不能看范本是浓墨,就也用浓墨重重的压上去,先淡后浓,层层叠加。笔墨的层次就是靠层层交错,多遍复加,越加越深厚,越加越丰富,显得墨色浑厚、凝重、含蓄、神秘。
临摹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学习过程。临摹前人作品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将来因袭前人,而是为在研究、了解前人之后,避开前人。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作为画家要获得生动有价值的东西就必须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会、描写自然。写生是沟通临摹与创作的桥梁,只有通过反复地观察、体会,才能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
追述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都与写生有着密切的联系。黄公望在长期游历山川的过程中身边总是带着皮囊,内置画具,每见山中盛景必取其展纸,摹写下来。他在《写山水决》中嘱咐:“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遇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摹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登楼望空阔处气韵,看云彩,即是山头景物。”石涛,也是极力主张师法自然的大师,他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的精神,在写生实践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前人的种种规范,创作出了大量新颖独特的优秀作品,能达到“为山神造像,为山川传神”的效果。说明要创作山水,必先观察自然,外师造化,才能“中得心源”。
写生时遇到可画的风景,不要着急轻易的下笔,先仔细的去观察它,“万物静观皆自得”,等到有了想法再画也不迟。没有经过深思观察的写生,之后创作时想要整理也不知从何而起了。看山,要学会想。从多方面去想,观物,观我。刚开始可能不会想,那就要硬想,不停地想,想的时间长了就会了。按照自己的认识,修养去想,想得越深越远越好。抓住了一点就让他膨胀,哪怕是一点点也要把它扩大。山石和树木都是活的,有生命的,画家写生要写的有生命。要想为什么画这里,是什么吸引你去画他,什么感动了你?
笔墨当随时代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山水画创作也是如此,艺术作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艺术家体验生活的深度、广度和情感积累的强烈程度。作为一个有创造力的艺术家,不但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才能具有真实的情感,从而反映生活的本质,激起欣赏者的共鸣。
古人提倡“澄怀观道”,只有心平气静,方能安心创作。创作是一个画家真情、真性、真感的流露与表达,因此要画出自己的认识、真性。大胆的画出自己对自认的感悟。心有多大,你的笔墨境界就有多大,一幅作品的笔墨境界,就是作者自我精神世界的写照。画画就是生活,画家要有足够的勇气如果你太胆小,太斤斤计较,肯定画不好,但是你要是什么都不在乎,没有做事的深度的能力也不行。要把握好这个度。艺术的千锤百炼也是吃苦的体验过程,李可染有言:“大艺术家所练得苦工是别人所看不到的。珍贵的东西绝对不可能廉价获得,仗恃自己的天赋是画不好的。”
“特别的土壤,特别的养分,特别的风水,一定会有特别的花和树,对于画家来说,生活到处都有,但‘风水宝地并非遍地都是。”画山水,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方水土,然后用全部的心血,用生命去爱她。每个人都有他特殊的心灵、个性、学识、修养、有他特殊的审美情趣。贾有福在他的《谈话篇》中说“性情最真切的画家,在艺术领域对待生命,大自然的态度,一定有所爱,有所不爱,在艺术上‘博爱必不真,不真则伪。”山水画要“可游可居”,就是要有云有山有亭台楼阁,要用自己的符号化的东西去经营整个画面。要画自己的感觉,无论是北方的粗犷,还是南方的柔美,一定要是适合自己的,这样的创作才是属于自己的。
初学山水,当然从古法学起,能否出色的学习传统,决定着画家的绘画根基。然而学习传统是为了最终的创新,不是因袭古法、墨守成规。很多人在传统功力方面狠下功夫,甚至是形神精妙,可以假乱真,却就是不愿向今人学习。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山水画的创作也应做到“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要通过自身的艺术语言来反映这个当代的时代特征和人们对审美的心理需求。利用传统的绘画技巧,探索新的艺术语言,做到古为今用,取长补短,从而创作出具有时代风貌的作品。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