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冬日里最温暖的寻爱故事
2015-05-30周绍辉
周绍辉
提到“北京时间”,大家会想到什么?是不是那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X点整”?而现在,导演安战军和编剧高满堂联手将《北京时间》搬上了大银幕,讲述了一段长达半世纪之久的温情寻爱故事。
12月12日,本报读者生活会馆在北京星美国际影城组织了《北京时间》电影观影会。虽然冬季的北京气温有些低,但这不能阻止热情的观众从京城的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观影会。电影两点开场,还不到一点就已经有心急的读者赶到了。有的是经常参加活动的“老相识”了,他们彼此招呼着很是亲热。也有的是第一次参加活动的“新成员”,生活会馆的工作人员和他们热情地聊天,安排大家提前进入影厅。
期待重回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电影开场前,来自陶然亭的张先生说:“我们老年人平时多数时候都是在家看里电视,很少有机会进电影院看电影,也很少有适合我们老年人的电影。听说了生活会馆举办这次活动,了解了一下这部电影的内容,我赶紧报名参加了。对这部电影我很期待,期待我们这些老同志能回忆一下那个热火朝天的时代,回到那个艰苦创业的岁月。”
笔者发现这次参加活动的读者,也有很多都是全家集体出动。来自双井的李女士说,她是特意带着孩子陪妈妈—起来的,平时工作忙很少能陪妈妈一起看场电影,借着这次机会,既陪着妈妈—起重温一下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又带孩子感受一下爷爷奶奶那个时代的生活,应该谢谢生活会馆提供这么好的—次活动。
笔者在众多参加活动的读者当中发现了一位六岁半的小观众,问他为什么来看这部电影,他大声说:“我们学校组织去参观过人民烩堂,我这次特别想看看人民大会堂是怎么建成的。”
真实呈现热火朝天的时代
在电影《北京时间》的开篇先是以李保田老师饰演的老年时长工被扣留在派出所作为开篇,然后很快映人我们的眼帘就是建国初期的建筑工地的场景,木架结构为主的工地上,到处是忙碌着的工人,当随着电影的镜头推进,我们知道了那不是—般的建筑工地,那是我们熟悉的、高瞻仰之的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场面。
来自角门的吴先生曾在北京人艺做美术工作,他说:这部电影拍得太真实了,以前我们人艺曾经要排—部关于人民大会堂建设的戏,结果因为一些原因没有演成。为了排戏当年我竹深人了解很多关于建设人民大会堂的情况,我对这段历史还算是有些了解的,当年在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工地上曾经产生过很多传奇性的建设故事,而这部电影也算是很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现在的年轻人也应该看看这部电影,让他们切实体会一下我们那时侯的那种干劲和认真劲。
来自大观园的杨阿姨认为电影对当年的人物方面表现得非常好,她说:这部电影充满了正能量,时长工就是我们那个时代人的缩影,也是中国最具革命情怀的一代人。那个照顾时长工的富二代,也就和现在的年轻人一样,想做出点成绩来又缺乏韧性。还是艇生活化的。电影无论是服装还是街景,都挺像上世纪50年代的。老式公共汽车、锰钢自行车、米黄色帆布包、深蓝色工人装,还真让我觉得自己回到了50多年前。
不一样的主旋律
《北京时间》以50年的北京时间为轴,展开一幅前后50年新旧对照的爱情图景,从当初的朴素年代到如今天的繁华时代,感人肺腑之余,
也教我们重头去认识时间,学会如何珍爱和珍惜。在观影的现场时时能响起一阵会心的笑声,而电影进行到高潮处也有观众悄悄地擦去了眼角的泪。
电影结束后,来自方庄的郭小姐说:“我印象中这种纯粹的政治电影都很无聊,容易拍得假大空,台词也枯燥。但这部片子完全改变了我的印象,这部片子挺逗乐的,所有的人物都活生生的。比如李保田顶着满头的白发勇闯洗脚城,王小莫拿着电脑笔记本用PPT讲述老爷子的病情,以及时长工和医生的对话,还有时长工与王小莫的各种斗智斗勇,都太好玩了。而王小莫的女友的那句:‘如果有一天我丢了,你会不会像他一样发疯地找我?又让我瞬间泪奔。”
李女士接着说:原来主旋律电影不仅仅是讲道理,居然还可以把更多的镜头放在一段恋情上。时长工为了心爱的女人孤守终老,他对爱的忠贞和执着感天动地,堪称佳话。当时长工一次次去找薛雅兰,而又无功而返时,他没有放弃,其实正如他对党、对国家的忠诚一样,爱情对于他来说同样是种信仰,我想这也许就是影片真正想传达给观众的。”
演员惊艳
不得不说,导演安战军在用人上还是很有一套的。这部电影里演员混搭有序,“宰相刘罗锅”李保田是实力派老戏骨、混搭凭借《爱情公寓》里的花花公子火起来的孙艺洲和拥有模特身材的周秀娜,上演爷孙两代的价值观碰撞;总喜欢演年代戏的马元
混搭了爱演偶像剧傻白甜玛丽苏的陈乔恩,上演上世纪50年代的绝美爱情。这样的混搭并没有让电影不伦不类,而是给了电影很多新鲜感和看头,观众对演员们的表演也是赞不绝口。
杨阿姨对李保田的表演就夸赞不已:李保田不愧是老戏骨,演的真的太好了,把个疯疯癫癫、不服老的倔老头演的太完美了。
李女士则更喜欢陈乔恩,她说:这次陈乔恩的表演很惊艳啊。以前对她的印象一般,感觉就是一个偶像剧演员,演技一般。而这次她素颜出镜,把一个上世纪50年代的知识女性演绎得朴素又美好。
而吴先生则更推崇年轻时的时长工一角,他说:马元演的年轻时代的时长工阳光、朴实,表演很传神。他满头大汗,努力着不停歇的赶工,显露出了那个时代劳动工人努力奋斗的精气神。
主角演得出彩,绿叶也功不可没,郭小姐就说:娜仁花演的母亲实在太催泪了,把一位母亲的心疼和遗憾没有痕迹完美地诠释出来。
老年观众评价:看到电影里当年人民大会堂宏大的建设场景,太有触动。年轻观众说:虽不能理解时长工“一棵树”上吊死的爱情观,但真正的爱情是一直都存在的。而那位六岁的小朋友则评价说:太好看了,感动得我都掉眼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