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契合“藏粮于地”战略的我国相关耕地资源利用研究

2015-05-30彭媛媛高立飞

2015年51期
关键词:耕地保护粮食安全

彭媛媛 高立飞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根据财力和粮食供求状况,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试点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因此,研究我国不同区域现实下的耕地资源利用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藏粮于地”战略,重点研究试点区域耕地资源是促進政策实施的有力保障,也是在耕地质量偏低、污染损毁严重现状基础上的新挑战,是维持农业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根本之举,有利于促进我国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藏粮于地;耕地保护;粮食安全

一、耕地保护的内涵研究

世界各国因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自然资源条件不同,其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不同,休耕问题以及粮食储备差异较大。随着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的出现,耕地的可持续性利用成为了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耕地的减少会影响经济的增长,妨碍社会的稳定,严重的会破坏生态环境,所以各国加大了对耕地的保护研究。

当前我国耕地流失的形势严峻,耕地流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耕地资源的总价值及其合理分配,导致耕地经营的比较效益低下。解决耕地问题的关键在于把耕地总价值纳入耕地经营收益中。

耕地资源总价值包括可以用货币衡量的价值和不能用货币衡量的价值,其中可用货币衡量的价值不仅包括经济价值,还包括生态价值、社会价值、认识价值的生产价值、道德价值的生产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生产价值。并在接下来的深入研究中重建体系,进一步提出解决耕地问题的关键在于重建耕地资源的价值,提高农民作为耕地资源使用权者和保护承担者的收益。

经过人类改造过的耕地资源,与天然林地和湿地的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明显不能相比,但相对耕地资源在区域气候调节,大气净化,水源涵养,土壤养分维持,减少土地侵蚀和泥沙淤积等方面对自然和人类的生态平衡的维持和保护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粮食安全问题下的耕地资源

从粮食安全视角分析耕地盈余稀缺情况,借助耕地区位特点、损毁情况,尽管二次调查耕地数量增加较大,但增加的耕地大比例需要安排退耕,相当数量不宜耕种,中国适宜稳定利用的耕地接近18亿亩生存红线;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视角出发,测算全国需保护的耕地资源总量,同时判断当前各个省(市、自治区)的耕地资源盈亏状况;从土地整治(开发、整理和复垦)带来耕地增加,并综合耕地损失、生态退耕、灾毁和结构调整等造成耕地减少后确定。

高强度下的耕地利用模式虽实现了粮食的高单产水平,但却导致耕地资源质量遭受严重破坏。在提升作物单产的同时,会造成生态系统组成单一、土壤质量显著恶化,严重危害耕地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和可持续性。并得出高强度的耕地利用模式是导致耕地资源供给质量恶化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开放型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障能力的关键在于确保拥有一定数量和较高质量的耕地资源。

由于耕地的多用途适宜性,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行,耕地一方面要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保障广大农民的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还要提供城市化以及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而盲目无序地征用耕地,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农业发展,削弱了我国的粮食生产,动摇了社会稳定的基础。如何保持耕地质量下降情况下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这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下水漏斗区其上的耕地资源

要处理好耕地资源与水资源的关系必须以农业节水为基础。因此,研究农田粮食增产与地下水开采量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区域地下水合理利用和调控具有现实意义。

耕地、地下水和粮食的有机结合,显示出粮食增产和灌溉节水都对农田区地下水开采量产生显著的影响。粮食增产驱动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加,灌溉节水缓解了粮食增产驱动地下水开采量增加的速率,开拓了可利用地下水资源保障粮食增产的空间。

随研究的深入,长期处于地下水漏斗区其上的耕地会受影响成为盐碱土,有效治理盐碱土就变成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在加大农业投入、加强水利措施上,还必须采取培肥土壤的措施。使耕地以节水种植为前提,适度发展养殖业、加工业,把粮食产业做好做大做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对华北平原50年来粮食产量进行分析,可得出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导致农业区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大,但灌溉节水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地缓解了农业开采量增加的速率。但就华北平原来看,75%以上的用水需求靠地下水支撑,因此部分地区仍面临地下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只有切实保护现有耕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粮食生产用地的动态平衡,才能提高基本农田的粮食产出能力,从而保障粮食安全。

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与农林灌溉用水密切相关。有研究数据表明该平原地下水开采量占总用水量的69.81%,农业开采量占地下水总开采量的78.82%。占华北平原52.52%面积的河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占当地总用水量的83.72%。

之后有学者在研究黄淮海平原粮食生产地位和地下水快速下降的背景下,计算了黄淮海平原1980年以来地下水位的下降速度,分析出影响耕地功能分化和生态质量恶化的机理。并提出在水资源限制下的耕地利用调整区划建议。将地下水超采程度空间分布图与最新的耕地利用分布图叠加,得到黄淮海平原9个子生态区不同调整类型区耕地数量。

我国是水土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国家,尤其是在当前水资源浪费污染,地下水位降低,盐碱化漏斗区明显这一现状下,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四、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退化区的耕地资源

重金属污染区和生态严重退化地区这两个地区其上的耕地资源利用问题较为敏感,有关的数据指标难以获得,但相关研究都与耕地资源有关。

在重金属污染地区的植物调查中发现,相同地区不同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有明显的差异性,即使是相同植物,不同的部位也表现不同。将其引申至耕地资源利用上,不同的作物种植对重金属污染区的整理和改造效果不同,这就对后续区域的耕地资源利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生态退化区区域内的耕地资源因过度开发利用或者自然条件的改变不能够发挥以往的生态效应,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影响农民收入为前提,进行相关比例的休耕,在适当的区域适度休耕可缓解耕地的过度利用,积极、长远、主动的“藏粮于地”政策是建立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研究“藏粮于地”战略下耕地资源的利用结合了我国出台的最新政策,相关的研究侧重于经济发展和耕地数量之间的关系上,本文通过研究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利用的现实情况,在响应国家“藏粮于地”政策号召下,以期探索出适合河北特殊省情不同区域的耕地利用方式。(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俞奉庆,蔡运龙.耕地资源价值重建与农业补贴—一种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取向[J]中国土地科学.2004.18(01):18-23

[2] 马述忠,叶宏亮,任婉婉.基于国内外耕地资源有效供给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5.06:9-19

[3] 张光辉,费宇红,王惠军等.河北省平原区农田粮食增产与灌溉节水对地下水开采量的影响[J].地质通报.2009,28(5):645-650.

[4] 王尔德、杨秋波.华北平原地下水之疡—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状况与超采调查[J].中国矿业报2011.10.20.B03版

猜你喜欢

耕地保护粮食安全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