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及对策
2015-05-30崔九九
崔九九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南省产业融合过程中的有利条件及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政府及企业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应扮演的角色,并结合河南省产业融合现状,对河南省政府及企业如何提高产业融合提供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产业融合;对策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扩散,一些基于工业经济时代大规模生产分工的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或消融,并在原有的产业边界处融合发展成新的产业形态,成为价值的主要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源泉与动力。这一场革命性的产业创新,首先发端于服务业,并逐步向制造业和农业渗透扩展,引发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推进了全球经济服务化趋势的发展,并导致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这一现象也使得建立在明确产业分工基础上的传统产业经济、企业管理理论以及公共政策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受到各国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本文试图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经济学理论、战略管理等理论找到产业融合的动因、演进方式、效应,并结合河南省产业融合现状,对河南省政府及企业如何提高产业融合提供建议。
二、河南省产业融合的现状分析
(一)河南省推进产业融合的有利条件
1、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为产业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产业融合实践证明,高新技术产业是推进产业融合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智能终端、智能成套、智能电气、智能家电、轨道交通等高端产品持续增长;液晶玻璃基板、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兆瓦级风电关键技术等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电子商务园区、软件科技园、呼叫中心基地等发展势头强劲,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继续提高,为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河南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为产业融合奠定了坚实支撑
2008年底,河南省提出了加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即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战略思路。经过多年努力,不论是在产品构成上,还是在企业生产装备上,与以前相比都有了较大提升。2013年,河南省生产总值达到3.2万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6:55.4:32.0,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强,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可靠的产业基础支撑。
3、对产出效率和增长可持续性的追求,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发展内力
经济学原理表明,企业获取利润要靠技术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和强化管理,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和高效配置资源,实现最大盈利目的。产业融合通过技术创新、技术融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对原有产业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实现了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产业融合这种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功能,能够使企业实现获取利润的目标,从而成为企业运用产业融合模式的内生动力。
4、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升,为产业融合增添了发展外力
2013年,河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599.5亿美元,排全国第12位、中部六省第1位;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131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5.6万吨,分别增长12.6%和69.1%。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成效突出,郑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实现了常态化运营,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全面启动,与菜鸟科技等知名企业战略合作持续深化,手机、通用航空制造等高端产业集聚取得突破性进展;京东商城、惠普全球软件服务中心等一批龙头型、中心性项目落户河南;双汇集团、洛阳钼业实现海外并购,河南航投收购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部分股权,全省对外开放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河南省推进产业融合的必要性
1、推进产业融合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需要
产业融合的本质是产业全方位创新,包括技术、产品、理念、战略、商业模式等创新,产业创新必然带来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融合的结果就是产业高级化演进,就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产业融合,要求做大做强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移动通信、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服务业,要求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些都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由之路。
2、推进产业融合是培育增长点、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需要
产业融合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催生一批新产业、新服务、新业态,并逐渐发展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产业融合催生了一大批新产业、新服务、新业态,比如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互联网、物联网、软件外包、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产业,以及汽车电子、航空电子、家用电器电子、传感器、微电子等,这些产业已经或正在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3、推进产业融合是破解个别行业产能过剩难题的需要
当前我省电解铝、钢铁、煤炭以及光伏产业生存环境仍然艰难,造成这种局面,除了产业供给大于市场需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一般产品多,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少。就拿钢铁行业来说,尽管全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但仍有部分高端钢材不能自给,目前我国生产的高标准模具钢、特种耐腐蚀钢、高速铁路用特殊钢、航空航天用特殊钢等高端钢材仍然满足不了实际需求,还需要进口。因此,破解产能过剩行业难题,一是坚决淘汰技术落后产能;二是向西部资源能源富集地区转移部分产能;三是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破解精品钢、铝箔等行业重大技术难题,优化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走高端精品制造之路。
三、河南省政府在产业融合中应扮演的角色
作为产业融合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政府和企业都对产业融合具有重要影也急需二者在产业融合过程中不断调整定位,为产业融合发展服务。
1、政府对产业融合的影响
政府对产业融合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引导促进和规范限制两方面。一方面,政府需要对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向提供指导,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又要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的职能,如果把握不好,则可能成为产业融合的制度障碍。产业融合的初期阶段是由市场来操纵调整的,而融合到一定阶段之后可能会与现行的政策制度产生碰撞,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时候,也要考虑与之相匹配的政府部门间的体制融合问题。
2、河南省政府促进产业融合的对策
(1)建立有利于产业融合发展的行政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与服务业在行政管理、企业税制、职工工资待遇等许多方面,都是“二条线”运行。随着我国进入信息化时代,工业与服务业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并且这一经济现象还会持续下去。当前工业与服务业“二条线”运行的体制机制,在客观上造成了政出多头和政策重叠,浪费了政府宝贵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实际要求不相适应,与建设高效政府的目标不相适应,应开展相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探索建立符合产业经济发展要求、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
(2)建立有利于产业融合发展的土地制度
研究确定省级产业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对于列入省级产业融合重点项目的企业,优先给予用地指标;对于现有制造业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新增用地,要在土地指标和土地价格上给予政策支持;对于需要调整用地性质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要在土地“转性”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3)建立有利于产业融合发展的科研条件
以大型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建设产业融合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人才智力密集和实验室条件好的优势,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攻克制约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政府购买,为产业融合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鼓励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施技术赶超战略,增强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4)建立有利于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体系
多策并举支持产业融合。一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通法院与专利执法环节,建立专利行政执法与司法衔接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探索设立省、市、县三级维权援助中心,推进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工作。二是政府采购支持。产业融合是培育新产品、新服务的摇篮,而在新产品、新服务进入市场初期,企业最急需的是迅速打开市场。政府要优先采购这一类新产品、新服务,帮助企业开好局、起好步。三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利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舆论宣传,普及产业融合基本知识,推广产业融合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增强全社会对产业融合发展的认知度、参与度,提高产业融合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
四、河南省企业在产业融合中应扮演的角色
1、产业融合中企业面临的挑战
(1)创新改造与平衡稳定的矛盾
在产业发展中,企业不仅要关注产业的融合,而且要关注产业的分化带来的影响。一方面,企业需要在产业融合过程中进行创新改造,调整自己的策略,才能达到新技术的要求和标准,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企业又面临着原有市场状态被打破的威胁,随着产业融合的发展,原来的平衡状态已经不复存在,融合必须要寻求新的平衡。
(2)企业控制权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混合并购逐渐成为了企业并购的主要方式,这不但避免受到垄断管制,也促进了产业融合的直接形成。在并购过程中,难免会有的企业被吸收甚至退出市场,企业的控制权必然会发生转变。
(3)业务发展模式的挑战
在产业融合过程中,企业的业务发展模式也会面临挑战。企业要考虑现有业务与哪些业务发生融合,融合的程度应该为多大,融合之后的发展方向等问题,并做出相应对策。产业融合前,只有属于本产业内部的企业之间才相互存在竞争关系,而一旦由于产业融合的需要,本产业与其它产业积极地相互介入,原本不相关的企业就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之中,从而使竞争进一步激化。
2、产业融合中企业采取的对策
(1)基于产业融合的战略创新
产业融合趋势的增强会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内外一些企业纷纷采取并购、战略联盟等策略,通过实施多元化战略来向相关产业渗透,以适应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各种形式的兼并重组给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带来了不稳定性,企业要重新设计适应产业融合的创新战略和制度。企业家能否具有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经营所必备的辩证理念,不断创新战略管理,将对企业发展与竞争取胜起到决定性作用。
笔者认为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产业融合:①要以构建新产业价值链为导向进行产业融合产业价值链是指以某种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以提供能够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为目标的、具有相互衔接关系的企业集合;②要运用技术创新促进融合发展;③要基于需求产品创新促进融合发展;④要运用网络经济创新进行融合发展;⑤要从人才激励创新进行融合发展;⑥要加快制度创新促进产业融合。
(2)融合战略的实践运作
除了在战略思想与观念上要注意关注产业融合这一重要趋势,企业在融合战略的实践运作中企业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加强合作,集成经营。企业通过结盟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互补利用和分散风险,还可能在在合作中进一步巩固发展战略,明确技术创新的方向,促进产业融合。在企业运作上可以采取集成经营,推进市场扩张,同时企业经营管理更重于综合和整体分析,从而推进企业经营管理策略不断创新,使企业从市场经营单兵突击和专业分工转向集成发展。
②充组建并充分利用产业集群区。产业集群中的众多企业在产业上具有关联性,一些互补产业则可以产生互补效应,集群区内的企业可以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并且,集群区内的企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彼此间形成了一种互动性的关联,由这种互动形成的竞争压力有利于构成群聚区内企业持续的创新动力,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技术和产品创新,促进产业融合。
③注意核心能力的动态发展与管理。在产业融合过程中,有些企业处于一定垄断性质的行业中,长期被锁定在一定的经济运作方式中,企业的核心能力容易形成刚性,如果不对其进行动态管理和维护,很不利于企业在产业融合中进行有利的竞争。产业融合过程中,企业要保持核心能力具备一定的柔性,克服传统运作惯性,转变核心能力的刚性,使得企业基于不同技术创新融合之上的核心能力柔性化。企业要时刻注意关注顾客需求的变化,注意产业的其他企业技术创新可能给顾客满足需求时带来的影响,从而对企业技术及其组合进行调整,并吸收其他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实现核心能力的有效嫁接与成功转移。
五、结论
产业融合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经济现象,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但产业融合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必须经过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然后到市场融合,最后完成产业融合的整个过程。产业融合也不是几个产业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相互作用融为一体,显示出新的产业属性"产业融合本质上是一种产业创新,往往发生在产业边界处:产业融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产业间分工的内部化;产业融合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胡永佳:《产业融合的经济学分析》,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7年5月。
[2]陈柳钦:《产业融合问题研究》,《长安大学学报》2008年3月第1期P1-10。
[3]席晓丽:《产业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4月P49-52。
基金项目:本文是“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2014117)” 《国内外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及实践》的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