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德性及其成长研究
2015-05-30唐超
唐超
【摘要】当前我国的教育正处在改革的深化阶段,信息教育时代的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师德有着更高的要求提出,社会对卓越的教师呼声已经愈来愈强烈。教师德性的重要已被世人熟知,几乎成了不言自明的常识,尤其是处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这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教师伦理学界研究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文则主要就当前我国的教师德性和成长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详细探究,希望借此对实际能够起到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教师;德性;成长
0.引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就已经对教师的成长问题进行了关注,对教师的德性及成长的相关理论研究也开始活跃起来。当代的教师德性研究中的相关概念内涵呈现出分散化,而针对教师的德性缺失问题也多是归于制度上的缺失及环境因素等,并没有从学理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一问题。教师作为是教育工作的具体承担着,其自身的德性必然会对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加强教师德性和成长的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1.教师德性基本内涵及形成基础分析
1.1教师德性基本内涵分析
对于“德性”这一词汇是在我国的古典著作《中庸》中出现的,其曰“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这一思想认为德性是人的道德本性,同时也是人生而有之的向善道德本性。从西方的德性伦理学理论来看,认为德性是人类为幸福及美好生活所需的特性品质,总体而言就是能够使人高尚并使其实践活动得以完善的一种品质,是实现多方面关系和谐稳定的内动力[1]。而教师的德性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活动当中持续修养形成的内在精神品质,教师德性不仅是教师人格特质化品德,同时更是其实践凝聚的品质。教师德性能够对教师的生活质量及职业生活质量得到提升,能够为学生的人格完美提供精神力量。
1.2教師德性的形成基础分析
教师德性并非是先天形成的,而是通过后天实践所获得的职业角色品质,这属于内在精神品质。实践是物质或者是精神的交流及活动,此类交流能够在制度性抑或是物质性对象世界改造中得以体现,并呈现出精神性对象的体验感受。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是将自身的理想及知识等众多的因素对象化为客观存在,其不仅能够和主观的活动有着联系,同时也和客观的世界有着联系。
教师通过具体的实践使其自身既有素质及所处环境能够成为促进成长的重要现实因素,这样就对让个体在素质与社会环境作用下进一步的成长。教师德性一旦形成就能够渐渐转化为稳定精神定势,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其第二天性,并有着恒定的性质[2]。所以从这些方面能够看出,实践就是成长的重要土壤,教师师德正是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得以形成的。
2.教师德性的价值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2.1教师德性的价值作用分析
凡是涉及到教师德性的诸多内容或可以良心及人格作为线索进行展开反思,教师被尊为是人格垂范,与其说是对教师德性的无上赞誉,毋宁说是吧政治色彩浓厚的权威性道德原则加诸教师之身的产物。把德性追求加诸教师的道德实践并使其在教师群体中专利化,那么人格在这里就被作为是道德品质范畴,其价值本体论意义就失去了。教师德性扥价值不仅指向教师本身,并具有着正外部性,教师德性能有助于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师是德育的关键,所以高德性教师更能够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让学生也能够收获知识及品德[3]。
另外教师德性能够推动教师的发展,教师不只是知识职业的代表,更是关乎道德的职业,高境界的德性能对教师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使其能够不断的学习知识和技能,保障专业领域的持续进步。并对学校管理的效能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德性高的教师能够对学校的教学及其他的管理要求自觉遵守,并主动的反思及对自身的言行进行改善。这样就对学校的管理效率有了保障,节省了学校管理问题的经济与人力成本。
2.2教师德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教师德性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总体可分为自身的因素及外部影响因素。从自身的影响因素来看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和自我认识及追求层面,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以及对教师角色的理解都会对教师自身发生变化。教师只有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够更好的确定自我追求目标,才能够发现本我及超越自我。另外就是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一方面主要体现在人际关系的水平和社会地位、期望,还有就是教师教育的情况,每一个环节的薄弱都是导致教师德性不合规范的诱因。
3.教师德性成长的主要实现途径探究
所谓的专业化不只是教师一方面的努力,要结合其它的关键要素,例如完善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校长的专业化。要重视教育实践加强体验,客观上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并建立健全一个完善的教师职业道德赏罚机制,还要能够加强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从主观的条件上则要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及价值观,要学会进行自我调节。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构建德性最为基础的信息源及依据,所以要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进行持续性的完善,并要能够分类分层的出台有着针对性和细化的规范。
另外就是在校长专业化的层面,校长作为学校的第一责任人,其言行对学校的发展及全体师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校长的专业化教育知识的掌握能够促进对教师的管理。同时也能够保障教师的基本职业德性培养,还能通过自身的德性及个人魅力驱动教师德性的保持与提高,从而起到鞭策及鼓励的作用[5]。
最后就是要通过实际的教育活动来辅助教师德性的成长,在后天学习的作用下能够帮助老师后续德育的培养。教学活动实践能够对教师的德性起到激发作用,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力量通过教学实践是最为有效的德性成长途径,并能够有效激发教师道德以及和情感。这对教师的更高层次德性构建的欲望也能够得到加强,达到超越自我的目标。
4.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教师德性及成长的理论问题研究还有诸多层面需要进一步的展开探讨,需要系统化的对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只有从多层面多角度进行分析才能够有助于解决教师德性及其成长的实质性问题,才能够为我国教师培养及师资培训改革提供建设性的研究依据。由于本文的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希望此次努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待后来者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