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时代的知识产权新特征
2015-05-30郭建军
郭建军
随着“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推进,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那么,移动互联+知识产权会产生什么样的惊人效果?相比于PC时代,以智能终端为入口的移动互联时代的知识产权又将出现哪些新特征?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又将如何调整?这些都是我们为迎接移动互联网科技浪潮而要提前做的功课。
创新模型加速转变
从流创新到源创新,从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从技术创新到商业模式的创新,移动互联时代的创新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与传统经济一成不变的创新模型存在天壤之别。必须认识到,创新模式的进化并不因人的意志而转移,而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传统的企业要做得就是敬畏这种变化并迅速调整企业的创新战略,以便跟上瞬息万变的创新脚步,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尴尬局面。而对于新兴企业,移动互联给他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充分利用移动互联开放、共享和共赢的特点,一个微小的商业创新就可能实现超越。
这里最为典型的案例是小米手机,人们一直在争论,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小米神话般的传奇?不是技术创新,也不是知识产权,而是创新商业模式的变革。小米在2010年成立之初,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它作为一个新创手机品牌进入手机这一红海市场。它不仅缺乏自有的技术与知识产权储备能力,在手机制造环节上,也没有具备完善的研发、采购与生产能力,小米手机功能也没有太多的原始创新,更多的是集成和整合创新;所谓自主研发的MIUI手机操作系统,也不过是基于安卓系统的二次开发,其它包括小米手机的CPU、内存芯片、通信芯片等,也均为拿来主义。就这样一个既没有核心技术又没有知识产权储备的手机新秀,凭借“硬件维持不亏钱,通过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盈利”的商业模式取得了2014年国产手机出货量和市占率双第一的辉煌成绩,给国内乃至全球的竞争对手都带来了巨大的思想和市场双重冲击。
产业边界愈发模糊
研究发现,移动互联时代SIGMA(由三星、Intel、Google、微软、苹果)的生态圈发生了很大变化,彼此关系错综复杂。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2007年的时候,五个厂家彼此还很和谐,有冲突的领域极少,但现在各厂家的业务重叠交叉,尤其是作为移动互联网主要入口的智能终端,成为五家必争之地。
技术融合导致单一产业变为多样产业,原本清晰的产业边界变得愈发模糊,各行业专利密集程度逐年增高,例如,一部智能手机至少涵盖几十万件专利,专利交叉的局面已经成为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知识产权工作方式会显得有些落伍,并与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格格不入。移动互联带来的变化还不止于此,所以对任何情况都不要大惊小怪:比如,你会发现随着产业跨界融合,专利风险的监控变得更加艰难,因为今天同一战壕的战友明天就可能成为你的竞争敌手,或者作为通信企业的你突然哪天收到一个影像光学企业的诉状;你还会发现,专利布局策略的不确定性也让人不知所措,看似非常强大的专利技术可能因没人用而被束之高阁,而当前看似没用的专利申请未来又可能成为抵御进攻和攻城拔寨的最重要武器。
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下,未来的竞争最终会演化为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对于企业来讲只有两种选择,要不自己创造一种生态系统,要不积极地加入到别人已经构建的生态系统中。在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跨界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开放合作、垂直融合的产业新格局正在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壁垒被进一步打破,运营商、内容和应用服务商,设备制造商、终端厂商、软件商等企业将自身业务加速向产业上下游延伸。跨国公司都企图通过企业并购、业务合作等形式,试图打造出一个既包含入口,又涵盖平台,并拥有大规模用户群的硬件、软件、应用服务一体化生态圈。这样的案例在TMT行业尤其多,远的有谷歌并购摩托,近的有阿里投资魅族,奇虎投资酷派。
权利类型不断扩展
以快的、滴滴以及Uber为典型代表的打车软件正在逐步颠覆传统出租车行业,与此同时,更多的模仿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呈现出外行干掉内行、后来模仿者干掉创新商业模式初创者的态势。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新商业模式难以通过知识产权方式加以保护的同时,更多的是因为创新的节奏太快和颠覆性使然。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对整个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均带来了特殊挑战。在互联网发展初期,这种挑战更多表现为网络著作权保护的困难。随着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和进步,电子商务规模迅速壮大,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这种挑战从版权保护逐步延伸到网络环境下的商标权保护、专利保护、竞争行为规制等领域。比如如何通过专利来有效保护创意、商业方法和APP的用户图形界面和声音标识。同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市场和消费者导向的专利替代很多高大上的专利,更多的注重实用和消费者体验,专利与消费者进一步拉近。
侵权形式复杂多样
近年来,由于移动互联网领域产业规模的扩张和集中程度的加强,由移动互联网引发的涉及专利、著作权、不正当竞争的案件日益增多,根据《中国专利侵权诉讼状况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3年,无论是专利案件数量还是诉求金额都有了非常大的增长。案件数量增加的同时,知识产权侵权形式变得复杂多样:例如新闻的深度链接,搜索引擎广告商标侵权,电子商务平台售假侵权等新问题。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更长、权利细分趋势更明显,利益关系更复杂,快速传播和易于复制等特性又使盗版等侵权行为更隐蔽,也使得权利人有效维权变得更困难,传统的许可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移动互联网时代已进入了“内容为王”的版权竞争时代,内容将成为未来展开网络市场竞争的“杀手锏”,而之前网络环境下先授权再使用的著作权许可模式越来越不可行。另外,移动互联网知识产权案件取证困难,赔偿额少,执法部门知识产权保护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监管平台,管理资金来源和投入困难,技术装备远远落后于监管需要,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等,这些造成了移动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不尽如人意。因此,如何有效应对层出不穷形式多样的侵权行为成为移动互联网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市场领先成为王道
2014年,小米公司销售手机6112万台,销售额743亿元,一举超越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传统手机厂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米的专利申请量相比中华酷联却只能望洋兴叹,到2014年授权专利几乎为零。不过,据最新公开报道,小米从2015年开始启动专利申请翻番计划,按此计划2016年一年将申请8000件专利,直追中兴、华为等传统专利大户。
小米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开放创新模式迅速占领市场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尤其有示范意义。科技和专利都是有钱人的游戏,在企业处于既缺人又缺钱的创业初期,集中所有的人力财力先求生存取得市场成功,之后再通过赚到的钱进行技术开发和专利布局,似乎是最有效和靠谱的。
CLO和CIP登场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企业发展中的支撑地位也将进一步加强,因此,有理由相信,移动互联网时代将涌现出一批主管知识产权的首席智财官(CIP)和首席法务官(CLO)。现代知识产权管理能为企业带来三大核心价值,即风险控制、增值经营和竞争超越,例如爱立信通过专利许可每年获利10亿美金是增值经营的成功典范,而苹果通过专利诉讼方式有效打击了HTC和三星就是排除竞争对手的典型案例。企业要实现上述三大价值,前提是企业领导要正确认识和重视知识产权的价值,并真正将知识产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进行体系化建设。
机遇与冲击并存
传统的经济下,企业通过研发获取知识产权,通过专利垄断地位获取垄断利润,并对其他企业形成进入壁垒,对外部技术也保持一定的谨慎态度,这种传统的封闭式结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移动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特点很好的解决了垄断和创新的矛盾,企业创新模式日益多样化,任何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所需的知识已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需要跨越组织,以便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外部知识和创新资源,开放竞争条件下要求企业的创新模式从封闭转为开放。
在新的创新模式下,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从简单的线性过程转变为一个复杂的反馈机制,这就要求企业与包括用户、上游供应商、竞争对手,科研院所、大学、中介服务机构及政府等外部创新源建立协同创新关联。这样不仅使企业知识产权成果的来源更加多样化、知识产权占有和使用形式更加丰富,也使得知识产权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也就更加复杂。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从其他企业或者机构的专利获益,并积极地参加并购或者出售专利以进行全方面的专利布局。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者要有足够的高度,深刻认识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的新特征,这为知识产权工作在企业的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CIP或CLO一方面应该解放思想,认清并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另一方面,结合所在企业的实际特点调整知识产权管理策略以适应新经济转变所带来的冲击,以便更好地落实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进而为企业经营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