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品德教学初探
2015-05-30傅燕平
傅燕平
在传统教学中,小学品德教学是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亲身体验和感受,只是在死记硬背知识,品德教学不能对学生起到真正的引导和促进。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旧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主体,从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道德和品质的教育、提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在形式丰富、生动、开放的氛围中进行,通过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知识探究和感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他们的主体参与能力,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一、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探究。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只有学生对课堂学习充满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深入分析,使教学顺利进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用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作为切入点,使学生积极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升道德品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创设真实情境,增加学生的体验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真实的情境。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有效实现小学品德教学的教学目的。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表演和体验,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在社会上的责任,使品德教育起到实效。例如,在教学《别把花草弄疼了》时,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花制作一个头饰,在课堂上进行表演。通过“花草树木”的真实表演,让学生学会了如何爱护花草树木,激发了他们热爱自然和保护花草树木的情感,使教学实现了创新教学模式,同时对学生起到了教育作用,并把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感受反映到他们的行为上,增强学生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三、针对问题进行辩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品德教材中,包含很多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分析教材中现象的对错,并通过开展辩论会让班级中观点不同的学生进行辩论。通过辩论活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让他们通过辩论更加明确了对与错,强化了他们的是非观念。例如,在教学《网络连接你我他》时,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让他们辩论:网络对我们有利还是有弊?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正反两方陈述观点,让他们明白了网络对自己的利弊,并表示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制力,使网络在生活和学习中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中采用辩论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辩论过程中积极思考,努力寻找支持观点的事例,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通过辩论,让正确的观点越变越明,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并让他们学会了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事物,使品德教学真正实现了教育的作用。
四、从实际生活出发,提高学生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换位思考让学生体会更多的情感,使他们在体验过程中提高认识,能够有效实现小品品德的教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体验中产生的情感能够转化成道德认识,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例如,在教学《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中,我通过让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插图“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让学生回忆在生活中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以及只顾自己享受,不考虑他人感受的事件。让他们分析和思考,如果这些劳动者是自己最爱的亲人,你还会用这种态度对他们吗?如果自己是这些劳动者,有人对自己这么不尊重,会有什么感受?通过让学生思考自己对劳动者的态度,让他们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德观念,改变以往自私的想法和看法,用真实行动来践行在品德学习中获得的知识。
五、利用激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对学生及时正确的评价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好的投入到知识探究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对学生运用激励性的评价,使他们在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充满机智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要实事求是的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学生都喜欢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肯定,表扬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性的评价有很多,如“你真是一个肯动脑筋的好孩子”“你读书真仔细”“你的思路很巧妙”等等。这有利于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和勇于接受挑战的进取心,有利于创新人格的塑造。如果教师一味的批评指责学生,态度过于严而有加,学生的配合就不是很好,甚至会激化师生间的矛盾,引起不良后果,当然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也就不高甚至消极对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观察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并对学生进行表扬,使学生更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使他们解决这些困难,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总之,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他们在努力学习过程中提高道德认识,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和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进行分析和思考,增加更多的生活体验,使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动手、动脑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思维的深刻思考,实现高效的小学品德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