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江韵》对当代古筝创作与演奏的影响探究

2015-05-30苏杭陈海燕

东方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音响效果演奏技法

苏杭 陈海燕

【摘要】由乔金文创编,任清芝演奏的河南筝曲《汉江韵》取材于“河南曲子”中的《汉江》与《书韵》两个曲牌,故名《汉江韵》。后经王中山改编,《汉江韵》在风格和韵味上得到进一步渲染和发挥。该乐曲不仅能够很好地展现河南传统音乐的特色还能够表现其现代筝乐的演奏技巧,对当代古筝曲的创作和演奏有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汉江韵》;演奏技法;音响效果;演奏形式

乐曲《汉江韵》是由乔金文运用河南传统演奏技法创编的现代河南筝乐,王中山再在其基础上加入现代演奏技法,特别是音响效果方面王中山有很大的创新。这位古筝界的大家开拓性地运用了现代演奏技法表现出特有的音色以及和声的运用,更为突出的是三重奏的演奏形式和音响效果。这都为今后的古筝爱好者乃至艺术家做出了很好的开拓,本文将具体分析其演奏技法、音响效果、演奏形式给后人带来的启迪。

一、演奏技法

《汉江韵》这一优秀的古筝作品从河南曲剧曲牌开始到乔金文再到王中山这一创作历程是三代人的智慧结晶。但无论是乔金文的《汉江韵》中还是王中山改编后的《汉江韵》,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运用了一些河南筝曲的传统演奏技法。特别是乔金文先生的作品,演奏技法基本上属于河南筝曲的演奏技法。王中山所改编的《汉江韵》是在乔金文创编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的演奏技巧:轮弹、三指摇、快速指序指法等,既吸收了传统音乐的精华,又融入了自己的想法,把传统与现代结合在一起,在回归传统的基础上创造现代美。①

随着时间的发展,现代化的元素越来越多。但传统筝曲的一些精华部分仍被保留,作曲家逐渐将这些富有现代元素和演奏技巧加入到新的古筝曲中。这样不但保留了河南筝曲的传统特色,还对其做增添了不少新意,使音乐别开生面。

二、音响效果

首先是定调,乔金文创编的《汉江韵》采用了古筝的传统调式即固定调式。由于《汉江韵》是直接从“河南曲剧”的两个曲牌中改编的典型的民族音乐,因而乐曲的调式自然就是民族调式了。而王中山改编的《汉江韵》在原有的C大调的基础上,把低音mi和倍低音mi改为低音fa和倍低音fa。这样就形成了前半部分C宫调式后半部分F宫调式两种调式的结合。改编后的乐曲由C宫+F宫的音列顺序构成,乐曲音乐即有C宫的明朗、阳光音乐风格又有F宫的含蓄、委婉音乐风格,使音乐更多姿多彩。

其次传统筝乐是没有和声的,但在这首乐曲中和声是一个新的因素。由于改编后的《汉江韵》是三架古筝重奏的形式因而构成了和声的因素,这是在传统筝曲中没有的。其和声结构都是以旋律结构为基础的,能够与旋律结合得十分自然和谐。古筝三重奏的演奏形式,其音色的统一是十分重要的,并且要求每个演奏者有一定的演奏技术以及三个演奏者之间的默契。无论是和声因素的加入还是三重奏的音响效果,都是新的弹奏方式带来的不一样的音响。这种多姿多彩的音响效果为曲子增添了不少的新鲜感,值得其他古筝家的思考。这也告诉我们在筝曲的研究中不能够把传统与现代绝对对立起来,要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其发展。

三、演奏形式

王中山改编的《汉江韵》在演奏形式上也有所突破,三重奏的演奏形式具有很大的创意性。虽然古筝的三重奏的演奏形式在之前也有少量的作品,但像《汉江韵》这种独奏筝曲改编为重奏筝曲的并不多,并且由于《汉江韵》一首河南筝曲演奏技法很有地区特点,所以在改编技术上也有一定的难度。《汉江韵》三重奏的演奏形式给人眼前一亮和耳目一新的感受。对于演奏者来说,可以很好地锻炼演奏者之间的默契,在练习中也不会感到枯燥。三架古筝的协作自然而融合,多声部默契配合,完善的层次感、织体的立体感,呈现出以往从未有过的崭新面貌。②

乔金文创编的《汉江韵》是一首现代的河南筝曲,虽然不是传统筝曲,但其演奏技法大都运用了河南传统筝曲的演奏技法。在经历了岁月的磨砺后,它的沉底让我们感受到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随着时间的发展,现代筝派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的喜爱。王中山将现代元素加入到该曲中,在维持了习筝者们对现代元素的兴趣同时保留了传统音乐特色。

结束语

民间音乐人们的共同创造的成果,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经历着 “淘汰”,留下来的是那经得起考验的精华,它们是几代人的智慧结晶。《汉江韵》的作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在前人的宝贵遗产之上创作,加上作者自己的灵感,因而创作出《汉江韵》这首优秀的作品。乔金文的《汉江韵》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一首典型的现代河南筝曲的代表作。王中山又加入了创新的技法,使乐曲更具有现代筝曲的特色。

河南筝曲《汉江韵》充满了民族艺术的气息,体现了民族音乐的丰富情感和鲜明个性。该乐曲在长期的音乐活动中脱颖出来,经过一代代演奏者的实践,使其不断升华。形成传统和创新结合在一起的艺术风格。它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河南筝派,也促进了现代筝曲的进步。其特有的河南旋律和风韵以及现代技法,不仅获得国内人们的喜爱,而且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外人士的青睐。在学习了两个版本的《汉江韵》后,我对此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参考文献:

[1]陈窈.论王中山先生的古筝演奏艺术[J].音乐生活,2008,(05).

[2]吴莉.演奏技术与音乐创作的双重突破——王中山古筝艺术的创新特征[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03).

[3]林玲.中国音乐学院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古筝[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

[4]李酉杰.河南筝派的艺术风格及演奏特征[J].南通大学学报,2011,(02).

[5]齐晗希.浅谈河南筝派[J].大舞台,2011,(03).

[6]付明的.从<汉江韵>谈河南小曲[J].乐器,2009,(05).

注释:

①阎爱华.在回归传统的基础上创造现代美—筝曲<汉江韵>分析[J].中国音乐学(季刊),2004,(04).

②阎爱华.在回归传统的基础上创造现代美—筝曲<汉江韵>分析[J].中国音乐学(季刊),2004,(04).

猜你喜欢

音响效果演奏技法
数字音乐即时性
浅谈舞台音响效果的艺术设计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研究现状及思考
布洛赫中提琴希伯莱组曲演奏技法剖析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特色
唢呐常用演奏技法与声学参量关系研究(一)
浅谈戏曲舞台音响的应用
舞台音响在舞美中的作用
浅谈潮剧舞台音响的要求
肖邦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