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高效复习的策略
2015-05-30梁志香
梁志香
【摘要】中考语文复习时间短、任务重、范围广、内容多、要求高,承担着系统梳理、归纳总结、稳步提高的重任,如何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科学实施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圆满完成复习任务,现就此谈谈我的一些认识,以求抛砖引玉。
【关键词】中考语文;高效复习;策略
一、明考纲
考试大纲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复习应考的指挥棒。中考语文复习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简单说就是明确考什么?怎么考?要弄清这个问题,就要认真学习、研究《2015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中“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古诗文的阅读,重在考查记诵积累。现代文精读的考查应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现代文略读的考查,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这些文字就告诉了我们考什么;
而现代文精读要“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要从‘形象、情感、语言等方面考察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在阅读考查中,不能搞支离破碎的词句分析,不要以技术操作的测试来代替学生自主的体验和感悟,”这些话则告诉了我们怎样考。
我们学习研究考纲,要能从题例中、或在自己的练习设题中,理解或体现考试大纲的要求。
例1.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1:我希望诸君至少要做一个人,至多也只做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做一个80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做一个18岁的老翁。(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创造利益。会创造利益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陶行知 《学做一个人》
材料2:最后,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不要依赖任何人。不要因为有父母、知心的好友、有权势的亲戚可依靠,就自己松懈下来。在这一切都在变动的世界上,一切都会很快过去的,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再去依赖谁呢?孩子们,对自己一定要有坚强的信念,因为在这世界上没有人可以陪伴你一生。即使你有了人生伴侣,你也终究会有孤独的一天。要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多充实自己,尽可能地养成自己的独立性。你们知道吗?千万不能养成依靠别人的心理,上帝也只帮助那些自己肯帮助自己的人。孩子们,记住你们的命运是由你们自己来掌握和主宰的。相信命运,只不过是弱者的托词罢了!
(美国)赵丽莲 《临别赠言》
材料3:在我看来,人生中最重要的是掌握独立的意义。荣辱的区别、君子小人的区别,归根到底也在于其人是否独立。人的智力有限,向他人请教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人与人之间也有互助的义务;但是人的一生可能遇到千般万种的事情,只依赖他人,而缺乏独立思考,就等于自身似有而若无。唯听他人之言以决定自身进退,这是无知之人的所作所为。因此要完全掌握独立的意义,就必须扩展自己的知识和见闻。你们在学校已学习多年,今后走向社会对不熟悉的事情向别人请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不可完全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只借用他人的智慧是不行的。我深信不疑的是,你们是具备了独立要素的人。(日本)福泽谕吉 《告毕业生》
(1)材料2中的“独立性”指的是“不要依赖任何人”,材料1中的“独立”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2)材料2提出“养成自己的独立性”要“尽可能地多充实自己”,材料3中阐释应该怎样充实自己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三则材料的内容,说说三位教育家对我们的共同期望是什么。
这一例题,准确体现了考纲中“现代文略读的考查,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目标要求。
吃透考试大纲,才能准确地把握中考命题的思路,更有效地提高复习迎考的质量。我们应该认真体味出考试大纲中不变的真谛,领会大纲这么多年来坚守着的语文根本,从基础抓起,从规范抓起,从根本抓起,从运用抓起,梳理知识,整合能力;指导学生反思感悟,关注社会,积淀文化,总结自我,规避过失,专注提升。
二、理考点
在吃透考试大纲的前提下,要根据试卷板块,理清各板块考试的知识点。近几年来,中考语文试卷基本分为“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阅读理解”、“作文”三大板块。复习时要认真梳理出这些板块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知识点,做好考点内容的梳理。例如,“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这一板块,主要有抄写、拼写、注音、标号、情境选词析词、仿写、新闻标题撰写、新闻内容概括、短信、广告、读书卡片、对联、标语、图表说明、诗句欣赏、口语运用,以及语文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诗文默写等。同样,“阅读理解”板块也可以梳理出诸如此类的具体考点。理清了考点之后,我们才能有明确的具体的复习目标,才能有条不紊地展开复习。当然,在理清考点之后,要根据自己三年的教学情况和现实学情,确定其中的总复习重点。
三、析题型
语文复习的范围广、内容庞杂,常使人感到不得边际。其实我们知道语文也是一门学科,也是有它的一些固有的规律。在考试设题中,和其它学科一样,有相对清晰的知识考点,每个考点的设题都有一些可循的设题规律,从而会形成一定的相对稳定的题型。
例2 “名句默写”。
题型一:按课文内容直接填空。
①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
说明 这是一种传统的默写题,它要求考生直接默写出指定文句。只要考生平时按要求完成背诵任务,就能比较容易地填出正确答案。
题型二: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填空。
② 《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
说明 此类题在试卷中较多见,有了一定的难度,因为考生不仅要熟背课文,而且对原文内容要有相当理解,才能正确默写出课文中的原话。
例3:按具体的语境要求填空
③ 面对人生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该拥有“_________”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填空)
这是一种迁移式应用默写题,属于学以致用的题型。它设置具体的语境,要求考生展开联想,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入其中,使之与文中的具体语境相吻合。这类默写题综合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和联想能力。
题型四:④ 我们学过的古诗问中,有不少诗词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二句有“月”的诗句。
这是一种开放式默写题,具有综合性,考生应具有较强的联想能力和扎实的语言知识积累,答题时,要根据指定的类别写出若干诗句来。
在总复习时,我们如果能下点功夫,进行类似的题材型归类、分析,复习往往能事半功倍。
我们知道,专家们一直希望弱化中考的指挥棒作用,使语文教学真正符合新课标的精神,所以每年的中考命题,都设法避免题型的程式化,都会有一些创新的题型出现。所以,我们在熟悉传统的一般的题型外,还要注意一些新的设题形式。
例3 仔细欣赏下面一幅画,请你试给它配上初中课本中学过的一首诗。
答案:“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个例题其实就是诗文积累方面的题目,但是这是新的考查的形式。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苏轼为《惠崇春江晚景》一画而配的诗。学生既要能体会画意,又要能熟记诗情,才能作答好。
例4 请给下面一段文字作点批注。
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心里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恐惧。这不是害怕他会束手无策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饥饿还没有耗尽他的最后一点求生力,而他已经给凶残地摧毁了。这地方的狼很多。狼嚎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吓得他不由举起双手把它向后推去,仿佛它是给风刮紧了的帐篷。
参考批注一:对狼嚎声音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他”在孤独无助的状态下,荒野给“他”造成的心理压力。
“批注”应该是现代文阅读理解板块。批注可以分析、可以概括;可以评价、可以质质疑……多角度进行。学生给文章批注时,要有一定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深度,要快速浏览全文,迅速捕提信息,及时整理信息,理清思绪、把握脉络、提炼重要内容,用语简洁、精练。
这种设题方式,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感知、大意的准确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体悟,以及课文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结构层次、写作特点的理解等,可以考查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也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特有的灵性和生气。”的命题原则,是一种不错的题型。
四、授技巧
在复习中,单纯的靠大量重复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不可取、也可能的。一方面,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反思的能力。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遇到自己曾经做过的试题往往能够应对自如,可是一旦试题发生一点改动,或者遇到虽不相同但本质一致的试题,就会手足无措。我们不能埋怨学生的应变能力差,不够灵活。其实,这往往是我们在复习中不注重对解题思路和解题规律的研究,没有教给学生必要的解题方法造成的。
我们提倡“授之以渔”。因此,在复习中必须注重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点拨和指导,不能仅仅使学生满足于得到某个试题的标准答案,更要使学生学会分析得到答案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能够举一反三,真正提高应试能力。
图表类材料说明题,大多学生都觉得比较难,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答题时抓住以下几点:
1、关注标题。标题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定向作用。
2、详解图表。要特别重视数据变化,它是得到结论的源头。我们可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3、巧概括。结合标题、图表内容和要求,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
例5 “××”词好在哪里?
这种题,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下面的方式表述: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例6 “××”词能不能删掉?
这类题,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下面的方式表述
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要给学生较好的方法指导,就要求我们在每个板块的复习时,首先要清楚,这个部分的命题点有哪些,对这些命题点,经常采用的命题形式是怎样的,每种命题形式在解题时应如何下手,如何分析。这些方法明确教给学生了,再寻找相应的适量的训练材料,由扶到放地进行练习,往往能收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当然,要做好中考语文总复习,除了明确考纲、理清考点、分析题型、传授技巧外,还要制定明确的复习计划、还要精选习题科学训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