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高师历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思考

2015-05-30鞠明库

学理论·中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师院校新课改

鞠明库

摘 要:尽管中学历史新课改已在河南全面推行,但作为培养中学合格师资的高师院校历史院系,其教师教育课程与中学历史新课改仍存在着诸多脱节之处,如对中学历史新课改关注不够;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滞后;师范生教研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不够;实践教学、职业基本功训练实施力度不强等。为此,需要调整历史教育理论课程体系,增加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新课程;构建严格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考核体系,强化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调整历史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实践效果;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结合起来。

关键词:新课改;高师院校;历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220-03

尽管中学历史新课改已在河南全面推行,但合格师资队伍的培养仍显迫切。虽然少数河南高师院校历史专业面对中学基础课程改革的挑战及时调整了自己的课程体系,但多数高师院校动静不大,其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依然存在诸多脱离中学课改实际的地方。

一、目前河南高师院校历史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对中学历史新课改关注不够

中学历史新课改在河南已全面推行,然而不少河南高师院校教师和师范生对此了解不够、关注不够。一方面是中学亟须适应新课改的新型历史老师,一方面是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对此重视不够,形成了较为突出的矛盾。经对河南各高师院校历史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进行比较,笔者发现除个别高校外,多数学校培养方案中有关中学历史新课改方面的课程设置不多,学分也不高。调查也发现,各高师院校历史专业教师队伍中从事中学新课改研究的人员少。显然,中学历史新课改尚未在高师院校引起应有的重视。不关注市场变化,盲目生产产品是行不通的,不能高度重视和关注中学历史新课改的深度变革,高师院校是难以培养出适应中学新课改要求的合格师资的。

2.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滞后

河南高师院校中除个别高校设置较多与中学新课改有关的课程外,多数高校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仍然是“老面孔”,内容陈旧,一些反映中学历史新课改新内容、新知识的课程没有设进培养方案,如“中学历史新课标解读”“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化”“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等;一些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历史教育微型选修课也少有开设,如“中学历史教学课例分析”“历史教学测量与评价”“中学历史教材研究”“中学历史名师名家讲坛”“中学历史教学优质课程资源利用”等。即使有个别高校开设其中的部分课程,也囿于学生学分、学时和师资力量限制,以及学生考研群体数量大等因素,实施起来存在着较多困难。

3.教研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提高教研能力是新课改对中学历史教师的重要要求,也是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的薄弱环节。调查显示,多数河南高师院校历史教学对师范生教研能力的培养关注不够,部分没有设置“史学论文写作”类课程,少数虽开设有该类课程,但关注点主要在于如何撰写历史研究论文,而对如何撰写历史教学论文几乎没有涉及。新课改后,中学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不仅仅要求教师能教好书,而且要求教师能从事教学研究,成为教研兼优的复合型教师。对于中学历史教师而言,其科研的主要着力点多是对教学活动的“反思”。然而现状是中学历史教师在求学阶段少有接受教研能力训练,入职后又少有能力、精力、时间撰写教研论文。自然而然,其无法将教学反思变成自己的常态功课。虽然有很多中学历史教师发表过教研论文,但很大比例是刊发在“内刊”上,主要目的是基于晋升职称的需要,而不是对教学反思的真正提炼和总结。可以说,中学历史教师教研能力的现状,与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对师范生教研能力培养的缺位有着直接关系。

4.实践教学实施力度不够,效果不理想

当前,因多种原因“不少师范院校为了追求与综合大学齐平的学术水平,在办学中‘牺牲师范性来挽救学术性,轻视甚至无视见习、实习等活动的意义和价值,使本该成为教师教育‘亮点和‘标志的教育实践课程,沦为师范院校办学环节中可有可无的‘鸡肋。”调查显示,不少河南高师院校的教育实践(无论是微格教学,还是教育实习),或时间短、次数少,或措施不得力,或中学因种种因素配合不给力,教育实践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不少学生认为是走过场。比如,“课堂教学”环节仅限于听课、备课和上课,而且部分深入中学实习的学生也没有机会走上讲台实兵演练;“班主任工作”环节也只是能大致了解班级管理的形式而已;教育调查研究则多是虚有其表,多是要求实习生在实习结束时交一份调查报告,至于调查研究在哪里进行、如何进行、有无实质收获等细节就无人过问了。虽有部分高校强化教学实践,但也因学生考研群体数量巨大,教育实践与考研准备相冲突,而致使考研师范生对教育实践应付差事,未能得到有效的实践教学训练。

5.职业基本功训练不够

多年指导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的经验和基础调研显示,不少河南高师院校历史师范生职业基本功训练得不够。在以“三字一话”为主要内容的师范生职业素质中,普通话因有统一考试师范生比较重视,效果尚好;但板书技能普遍薄弱,书写水平差、板书不规范。前者主要表现在三笔字不过关,尤其是粉笔字,字体不成熟、不规范,笔顺错误,错别字频现;后者主要表现在板书设计不合理,重点不突出,不能充分展示授课的中心和关键。目前,河南省中学绝大多数尚无条件实现全多媒体授课,教师的教学任务一般还得依靠黑板粉笔来辅助完成。退一步讲,即使有多媒体设备,板书也是多媒体授课的必要补充。所以,高师院校加强师范生“三笔字”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虽然部分高校如河南师范大学,每年也组织“三笔字”大赛,但参加的毕竟只是少数学生,受益面有限。有鉴于此,河南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应该增设相关课程,强化师范生职业基本功训练。

6.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不够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师范生培养,除了继续强化职业基本功以外,更要与时俱进,加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教学课件制作、网络教学资源获取、网上教学和答疑,等等。然而,目前河南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这类课程不多,即使個别高师院校开设了相关课程,但因学分、设备、师资等因素限制,未取得良好效果。加之历史专业本身属性的影响,也使部分学生不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重视不够,不少学生毕业后甚至不会制作多媒体课件,更奢谈通过网络获取网络资源进行网上教学和答疑了。因此,强化历史学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非常必要。

综上所述,伴随中学历史新课改的推行,河南高师院校历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进行深入改革,否则我们培养的历史教师必然难以适应中学历史新课改的要求,势必影响河南省中学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改革目前河南高师院校历史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

1.调整历史教育理论课程体系,增加适应新课改要求的新课程

课程改革需要与时俱进,中学历史新课改背景下,删旧增新,加强和完善教师教育通识课程建设已成为大势所趋。一个基本方向是,改革高师历史专业传统教育类课程的规模和面貌,大大增加充分反映中学历史新课改要求的新课程,尤其是增加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历史教育微型选修课,丰富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内容。与此同时,持续更新每门课程内容,以反映中学历史新课改最新成果和满足中学新课改最新需求。目前,河南师范大学已经开始改革,增设了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基础教育课程实验分析、中学历史新课标解读、中学历史说课与课例分析、历史学科教学技能训练、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设计等课程。另外,高师院校的历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应有前瞻性和敏锐性,需要关注、引领基础教育改革,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的新要求。近年来,微课、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技术和模式在中小学日渐兴起。尽管还不太成熟,甚至存在某些缺陷,且目前有条件实施的学校仍然有限,但代表了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方式的变化趋势。为此,还需要增设“历史微课程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课程,强化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

2.调整历史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实践效果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体现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新要求。”①实践也证明,只有那些经过高质量教育实践洗礼的师范生,才可能在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观和方法上表现出专业性。针对目前师范生实践效果欠佳的现状,调整师范生教育实践环节安排,增加实践时间、次数,切实提高实践效果,已经成为河南高师院校历史专业教师教育者的共识。有些院校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如笔者所在的河南师范大学,师资型人才培养方向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主要包括:第6学期微格教学训练,第7学期实习Ⅰ(校内实践2周)、实习Ⅱ(校外实习16周),第8学期实习Ⅲ(校内教育研习4周)、教学技能考核和师范生教育实习观摩比赛等环节。②通过由浅入深的实践活动,历史师范生获得了基础教育一线教学的初步体验。与此同时,还必须制定历史师范生教学技能考核办法,建构严格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考核体系,涵盖以“三字一话”、教学设计、说课、讲课、课件制作等基本内容。同时,通过构建多级教学技能竞赛体系,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促进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升。

3.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结合起来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教师从教,不仅要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导思想、终身教育理念和教师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还要体现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相结合的指导原则。“教师教育课程应当重视个人经验、强化实践意识,关注现实问题,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结合起来。”然而,现实中二者却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问题。为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创造条件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结合起来。为此,可以考虑如下做法:首先,增加教学实践课程学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多次教育实习穿插于历史师范生在校学习的多个学期。这样,师范生在实习-学习-实习的反复过程中增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此外,为解决实践性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实行“三结合”的综合实习模式,即教育实习+历史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其次,在确保完成教育见习、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的前提下,可以把历史师范生职前培养和在职历史教师继续教育结合起来,如让历史师范生参与在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和交流活动中,让在职教师参与历史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活动。这样,在双向、多次的碰撞和交流中,历史师范生从在职教师那里取得难以短期获得的教学经验,提前体验职业情境,同时加深对所学教育理论的理解。最后,重视案例分析法的运用,用具体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师范生实践性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长期以来,“知而后行”的教学模式一直被教师教育者所诟病。为了使理论实践化、实践理论化,在教育理论学习过程中,多采取案例分析法,用具体典型的教学案例让师范生实践性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师范生思考实践活动所包含或体现的教育理论,结合教育理论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并加以改进。这样,未来历史“教师会有意识地运用理论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更会从自身的实践经验中‘悟出自己的‘行动理论。不再是‘教书匠,而是反思者、研究者、‘实践性理论的创造者。”

三、结语

以上所提出的思考只是一孔之见,囿于现实条件限制可能难以在短期内一一实施,比如在限定的学分范围内如何平衡历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的比例关系,如何强化教师教育队伍师资力量建设、如何增设符合中学课改要求和发展方向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并提高其有效性、如何提高信息化教学技能培养的水平、如何加强教学实践管理水平并增强其实效性,等等。河南高师院校及其历史院系应基于中学历史新课改对老师的新要求,正视高师历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与中学历史新课改存在较多脱节的现实,有的放矢地对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缩短成长过程,让高师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上手快、有发展潜力的“成品”而不是“半成品”。笔者也清楚,河南高师院校历史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工程,它不仅包括课程设置和实施方法的改革,还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的更新及课程评价方法的改革等等;不仅与中学基础教育改革联系密切,也与国家及河南省高等教育改革息息相关,绝非一朝一夕能完成。我们也相信,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教师教育改革的推进,河南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与中学历史新课改存在的脱节局面一定会得到改观。

参考文献:

[1].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钟启泉.为了未来教育家的成长——我国教师教育课程面临的挑战[N].北京师范大学校报,2010-07-21(3).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5.

[4][美]李·S·舒爾曼.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王幼真,刘捷,译.比较教育研究,1999(3):37.

[5][美]Gary D.Boric.教师观察力的培养——通向高效率教学之路[M].么加利,张新立,译.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31.

猜你喜欢

高师院校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师院校禁毒防艾课程中的应用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中反思的现状与对策
高师院校非师外语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创建研究
结合学科定位谈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中国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