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跑步为何这么潮?

2015-05-30伯特

今日文摘 2015年6期
关键词:马拉松赛马拉松跑步

伯特

2014年11月,度过了“19岁”生日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吸引了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名长跑爱好者,其中不乏企业高管、私企老板、文艺工作者、娱乐圈人士,整个赛事火爆异常,一票(参赛门票)难求。而“北马”大军在漫天雾霾中戴着面罩开跑的画面将成为2014年的年度记忆之一。近几年来,全国的国际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呈井喷式增长,2011年的22场,2012年33场,2013年44场,2014年增长到53场。很多人不解,这项看起来无比极端又枯燥的运动为何疯狂席卷全国?虽然不时有猝死、受伤等不幸事件发生,可各地举办马拉松赛事的热情不减,且以中产阶层为主的参赛者热情节节高涨。

马拉松在中国为什么这么潮?

上瘾,是因为旧我新我的博弈

马拉松是一种时髦。

真正坚持跑步的主流人群是中产阶层,因为跑步这项运动是中产阶层最为认可的健身方式,他们认可的还有马拉松所包蕴的一种跑步文化。与富人轻轻松松打场高尔夫不同,跑步是一项枯燥单调、需要长期坚持的运动,每天都要拿出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和精力去户外践行,还必须制订细致的训练计划。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迷上跑步、热衷马拉松的大概都在35岁以上,不少人事业小成,开始进入中年。

在新华社评出的年度中国体育十大新闻中,“跑马拉松赛成健身新时尚”位列其中。如今,跑步不仅不再是令人感觉枯燥甚至“恐怖”的田径项目,反而成为当今社会最为时尚和火爆的一种健身方式。

2014年11月23日上午8时,广州国际马拉松赛在花城广场准时鸣枪。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名选手在最具广州特色的“一江两岸”美景中顺利完成比赛。而这已是今年中国第49场国际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

三周前,参赛人数更多、影响力更大的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刚刚落下帷幕。在这项赛事的报名环节,出现了“仅数小时1.8万个全半程名额就被一扫而空”的火爆一幕,甚至被调侃为“比春运抢票还难”。据官方统计,报名开始一小时内,赛事官网居然有高达70万人的访问量,每秒最高访问量达3.8万人。不只是“上马”,在10月举行的北京马拉松赛报名时,因人数众多,首次采用了摇号的方式确定参赛资格,而中签率只有14.2%,要知道,在北京,只有买限价房和买车上牌才会采用摇号的办法。

仿佛仅在短短几年内,跑步成了中国最受欢迎、最具群众影响力、集竞技和健身功能于一体的田径项目。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人们对马拉松赛如此情有独钟?

据《中国体育行业商业价值报告》显示,在“大众经常参与的体育运动”中,跑步以43%的参与度名列前茅。“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只关注物质需求,对于健康、休闲以及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越来越明显,而跑步又是人类最自然、最容易接受的锻炼方式。”此外,中国人尤其是中产阶层越来越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重要原因。他们是亚健康的主要人群,肥胖、富贵病等十分常见,大多数人已经愈来愈关注自身的长远健康了。跑步,没有太多场地器械要求,没有性别年龄要求,也没有时间限制,天气因素也可排除(下雨天可以在跑步机上跑步)。只要备有几双合适的鞋子,在各种较为广阔的场地上都可以进行,速度可以自己调节,自由度极高。

而社交媒体的兴起,也让跑步变成了一种可以分享的社交方式,乐趣度陡增。如现在流行的一系列健身+社交软件,让人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跑步成果,为你点赞和欢呼。当然,朋友们也可成为你跑步的监督者。你持续分享的跑步记录,传播了一个时髦的、有趣的、自律的、阳光的形象。这种重要的信息分享,让跑步成为新的话题谈资,成为可以共享的社会资源,新的精神提升催化剂和一种更多元的娱乐方式。

10月,在北京马拉松时,正好碰上重度雾霾,尽管如此,北马3万跑者几乎无人退赛。有人说这些人是不是疯了,可是,从跑者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大家没把雾霾太当一回事。

专家认为:健康从来就是人类面临的首要问题,而且对一个国家的盛衰也意义重大。在中小学生跑跳投以及身高等基本素质,全面落后于东邻韩日的现实背景下,我国以中青年为主并辅以老年人的大众跑步运动异军突起,成为塑造中华民族体魄的支配性力量。所谓群众体育,所谓大众体育,跑步俨然已成第一运动。这个群体的外在特征,就是常年有规律地坚持长跑,并以参加马拉松赛事为阶段性目标。有数据显示,在国内,参加马拉松跑的这一群体目前已有数百万人。至于平素跑步而没有参加马拉松的爱好者,更是不计其数。跑步本是一种健身方式,但随着对个人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的潜移默化,最后演变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其根本特征就是无需旁人喝彩地挑战个人极限。

许多跑步者都深有体会,他们是在用脚步丈量大地,42.195公里,在不经意间还消除了个人的信仰危机和信念危机。在极端艰难的境况下思考人生,很多困惑和迷茫都会迎刃而解。这是挑战自我,旧我和新我之间的沉默博弈。也许跑步就像火焰一样,吞噬了无聊、敏感、消沉、焦虑和悲观的自我,试图洞彻生命的意义。对于许多人而言,跑步未尝不可帮助自己重建自信和尊严?

试想,当越来越多的人对跑步产生感悟和共鸣,他们真的会跑上瘾。

“跑步链”成长为“产业链”

有专家分析,跑步人口的多少,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之一。民众在衣食无忧之后,健身意识才会觉醒,这是城市跑步族涌现的首要因素。另外,马拉松赛事在中国掀起热潮的另一个重要推手,是该项赛事背后的影响力与巨大商机。

目前国家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可谓跑步运动空前火爆的“政策面”。推广全民健身,不需要任何器械、公众参与感强的马拉松无疑是最好的载体。除此之外,地方政府对马拉松的踊跃参与则是最大的助推力。

马拉松赛对于城市经济的直接推动作用也是非常惊人的。记得三年前在兰州国际马拉松赛期间,外地到兰州旅游、观光、投资的人数快速增长,仅旅游的人数增长就达15%以上。国际田联路跑协会官员琼斯表示,经济效益对于马拉松的举办城市来说显而易见,很少有别的体育赛事可以带来如此的效益。“平均每个马拉松运动员都会至少有一个同行的伙伴,他们至少得在旅馆住3天到4天,还需用餐、购物等。即使每人只消费几百美元,数以千计的国外游客加在一起的消费总和也很可观。”

国内马拉松赛事,其经济效益虽然仅是世界一流赛事的十分之一,可是近些年其呈几何级数增长的频率还是引发了商家极大关注。厦门国际马拉松赛2003年创办,到2013年为止,第一至第十二届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给厦门带来的直接营业收入累计高达15.68亿元。仅在2014年厦门马拉赛事期间,全市从马拉松赛获得的各项收入约为2.65亿元。厦门马拉松品牌负责人、厦马市场开发部部长张思杰认为:“这两年,想要做马拉松的公司、团队也越来越多,前些年,这个项目很冷,大家都觉得没什么意思,现在报名者非常踊跃。”马拉松的热,就像热辐射的波源一般,由点及面,遍布中国。

具体到市民百姓身边,每逢马拉松赛事都是一派喜气而繁荣的景象。比如,在今年珠海马拉松赛期间,位于起跑点附近的奶茶店就大赚了一笔,店主陈海生说,从早上5点开始,就有大量的参赛者以及家属抵达此地,他的奶茶店完全忙不过来,“从早上5点多,到10点半比赛快结束时,就没歇过一下,卖出去500多杯奶茶,还有其他糕点,快要抵得上过去6天收入了。”赛场附近的酒店更是一房难求,入住率比以往多出了三成。

近几年,一些企业纷纷意识到了中国跑友的巨大消费能力,扎堆开始了马拉松营销。跑步圈里流行这样一句话——跑步是丰俭由人的运动,只需要一双跑鞋就可以上路。事实上,跑步爱好者都知道,一旦跑步成瘾,装备花销自然不会少。从40元的国产跑鞋到上千元的进口跑鞋,从几十元一件的T恤到上千元的压缩衣,难怪有跑步圈的人笑称,“有的跑友买装备是按人民币算,有的是欧元结算。”

与此同时,一些成熟运动品牌的攻坚战,早就从装备上转移到了虚拟产品上——手机软件。跑步需要记录里程数、速度,以此催生了大量的同质化软件——记录运动数据、卡路里等基本信息的软件,而如今,进阶版本的软件还兼具了社交软件的功能,除了记录里程、速度、卡路里等基本信息外,你还能在上面添加好友,你甚至还能利用软件约跑或者比赛,哪怕不是同城都不要紧,一个人在北京、一个人在成都,同样可以约跑,晒晒数据就好。

更高级的软件,已经配备了虚拟教练,利用你输入的数据、平时的跑步情况,为你制定训练计划。据说,上海的3.5万跑友里,超过九成的跑友使用了虚拟教练制定的计划。全球范围内,一款软件从零用户发展到2000万用户,只用了两年时间,这是堪比“脸书”的神话,更恐怖的是,创造这个神话的运动软件,还不止一家。从简单的装备购买,到大数据时代的移动用户数据资料,这项看似只需要一双跑鞋的运动,却率先地在体育产业里进行了一场革命——从未有哪一项运动,能让配套的商业软件开发到如此完善、精准、细分。

一条再简单不过的“跑步链”,居然成长成为如此庞大而诱人的“产业链”。广大中产阶层热衷跑步带来的市场潜力,还将为中国的马拉松增加热度。

(李凤菲荐自《新民周刊》)

责编:水寒

猜你喜欢

马拉松赛马拉松跑步
马拉松赛
冰上马拉松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跑步穿什么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我国马拉松赛事的文化价值及生成机制分析
带表跑步
海南国际马拉松赛医疗保障的做法
跑步为何让人如此痴迷?跑了就懂!
一起来跑马拉松